-
公开(公告)号:CN112730692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25863.4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测胎膜早破的生物标记物和方法,其中,所述生物标记物为选自:4‑甲基戊醛(Isohexanal)、鞘脂类(sphingolipids,SP)代谢物、甘油酯类(Glycerolipids,GL)代谢物以及类甘油磷脂类(Glycerophospholipids,GP)代谢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所述生物标记物在具有胎膜早破风险的怀孕雌体和健康怀孕雌体之间发生含量差异倍数的改变。本发明所述用于预测胎膜早破的生物标记物及预测方法对临产前胎膜早破的早期预测及制定对应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034781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088016.9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中日友好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生物标记物,其包括:二十碳五烯酸脂肪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葡萄糖(glucose)和4‑氨基丁醛(4‑aminobutanal)等30个生物标记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生物标记物于孕早期在怀孕雌体和健康怀孕雌体之间发生含量差异倍数的改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方法和预警模型,实现了仅利用少量血液样本即可在孕早期更加个体化、准确地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2730692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10025863.4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测胎膜早破的生物标记物和方法,其中,所述生物标记物为选自:4‑甲基戊醛(Isohexanal)、鞘脂类(sphingolipids,SP)代谢物、甘油酯类(Glycerolipids,GL)代谢物以及类甘油磷脂类(Glycerophospholipids,GP)代谢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所述生物标记物在具有胎膜早破风险的怀孕雌体和健康怀孕雌体之间发生含量差异倍数的改变。本发明所述用于预测胎膜早破的生物标记物及预测方法对临产前胎膜早破的早期预测及制定对应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39417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1280477.1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莫西沙星相关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包括L‑酪氨酸、L‑亮氨酸、L‑缬氨酸、左旋多巴和L‑异亮氨酸。本发明还公开了包含能够检测生物标志物的试剂的试剂盒。本发明还公开了生物标志物在代谢组学、代谢通路和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中或制备肝损伤诊断试剂盒或诊断设备研发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标志物易于检测,具有检测和预警的作用。本发明首次报道了莫西沙星诱导肝毒性的代谢变化和微生物组成差异,将代谢组学与肠‑肝轴上的肠道菌群相关联以研究莫西沙星诱发的肝损伤,丁酸缺乏引起的与能量相关的代谢紊乱和肠道微生态失调造成肝损害,有助于阐明莫西沙星引起的肝毒性的发病机制,提高人们对于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
公开(公告)号:CN11860926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72781.2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Abstract: 一种代煎中药袋智能管理柜及工作方法,能够实现药品安全、精确派发,便捷患者,不再受工作时间的限制,提供7*24小时自助投取服务,科学合理地对药品派领流程进行数据化、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实现药品派发流程可记录、可查询、可统计、可追溯,促进使用单位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代煎中药袋管理系统服务器用于数据的对接;代煎中药袋管理系统客户端配置本地IP,安装客户端软件,查询历史数据,录入员工相关信息、绑定磁卡,查询在位信息、超时占用、快递数据,设置超时时间段,设置用户权限;代煎中药袋管理系统终端包括主柜和副柜,主柜安装有中药袋管理控制系统,副柜包括若干个存储中药袋的箱格,并接收主控制指令开门。
-
公开(公告)号:CN11756285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702279.3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IPC: A61K9/107 , A61K36/899 , A61K47/10 , A61K47/26 , A61K47/14 , A61K47/44 , A61K47/36 , A61P11/00 , A61P31/16 , A61P31/14 , A61P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微乳透皮吸收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按重量份计,取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加入0.01~0.05份的载药自粘物后,再依次加入0.1~0.2份油相、0.01~0.05份表面活性剂和0.005~0.015份助表面活性剂,制备自微乳体系,将所述自微乳体系制备成中药制剂。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是,制备得到的中药自微乳体系具有易于透皮吸收、生物相容性好、无细胞毒性的优点,可以很好地负载药物,能够提高药物的经皮透过量,大大降低了药物的使用剂量,而且还实现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可控缓释给药,安全性高,使用方便,极大提高了贴剂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725430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282248.3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IPC: C12Q1/6883 , G01N33/92 , G01N33/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奥氮平药效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包括溶血磷脂先乙醇胺(0:0/18:3)、溶血磷脂先乙醇胺(0:0/22:5)和十八碳三烯酸。本发明还公开了引物对在寻找奥氮平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的关键药物基因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奥氮平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的关键药物基因的寻找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γ‑氨基丁酸转氨酶基因多态性于奥氮平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药效评估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包含能够检测生物标志物的试剂的试剂盒。本发明还公开了生物标志物在评估奥氮平药效、奥氮平检测试剂盒及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预测药物浓度的能力,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684868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1067290.0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鼠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包括:S1、标准质粒的构建;S2、检测标准曲线的构建;S3、待检测样提取获得待检测DNA产物,以待检测DNA产物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待检测DNA基因引物扩增产物,待检测DNA基因引物扩增产物进行荧光定量PCR,获得CT值,并依据标准曲线获得待检测DNA基因引物扩增产物浓度,以定性及定量检测待检测样中的小数巨细胞病毒。本发明具有定性检测小鼠巨细胞病毒的同时,实现定量检测细胞、小鼠全血、血浆、尿液、脏器中小鼠巨细胞病毒核酸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129424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811509814.2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IPC: C12Q1/6883 , C12Q1/6837 , G01N3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早期发现与预警药物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为生物小分子或者差异基因,生物小分子包括:乙烯乙酰甘氨酸、2-甲基-3戊酮酸、3-吲哚丁酸、LPC(20:2)和LPC(22:6)。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早期发现与预警药物性肝损伤的方法,定量检测样品中生物小分子或差异基因的浓度。本发明还公开了生物标志物在科学研究、制备药物性肝损伤诊断试剂盒或诊断设备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发生在药物性肝损伤之前,具有预警的作用;有利于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助于改善我国药物性肝损伤防控现状,有效缓解患者机体及经济的双重负担。
-
公开(公告)号:CN109666726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811510620.4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IPC: C12Q1/6883 , G01N3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早期发现与预警药物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为生物小分子或者差异基因,生物小分子包括:乙烯乙酰甘氨酸、2-甲基-3戊酮酸、3-吲哚丁酸、LPC(20:2)和LPC(22:6)。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早期发现与预警药物性肝损伤的方法,定量检测样品中生物小分子或差异基因的浓度。本发明还公开了生物标志物在科学研究、制备药物性肝损伤诊断试剂盒或诊断设备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发生在药物性肝损伤之前,具有预警的作用;有利于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助于改善我国药物性肝损伤防控现状,有效缓解患者机体及经济的双重负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