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3435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0046619.5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为尽可能抑制小重叠碰撞时的车身变形,本发明的前悬架装置具备:悬架臂(33),其在一端部设有支撑车辆(1)的前轮(3)的前轮支撑部(41),在另一端部设有安装于车辆(1)的车身构件且相较于前轮支撑部(41)而言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车身安装部(42,51);减震器(32),其被设于悬架臂(33)中前轮支撑部(41)的附近的减震器支撑部(44)支撑,且在上部与车身连结;其中,减震器支撑部(44)具有易断裂部(45)。
-
公开(公告)号:CN104443033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432015.5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1 , B60G3/20 , B60G7/02 , B60G2200/144 , B60G2204/143 , B62D25/082 , B62D25/088 , B62D21/09
Abstract: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包括:前纵梁(18),沿前后方向延伸;副车架(20),设置在前纵梁(18)更下方;平衡杆(50),设置在左右的前轮悬架之间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副车架(20)具有主体部(26)及从主体部(26)朝上方竖立设置的塔部(27),塔部(27)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部(28)、及以沿着前纵梁(18)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突出设置在柱部(28)的上部且安装前轮悬架的上臂(30)的塔顶部(29)。塔部(27)的前方设置有支撑平衡杆(50)的平衡杆支撑台座(51),该平衡杆支撑台座(51)结合于塔顶部(29)和柱部(28)这两者。由此,能够充分提高塔部上部的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909973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310698564.2
申请日:2013-12-1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身前部构造。在前纵梁(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悬架臂的悬架横梁(2)。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缓和在车辆发生前面碰撞时传递给悬架横梁(2)等的撞击载荷。为解决该技术问题,用联结部件(7)将前纵梁(1)和其下方的悬架横梁(2)上下联结在一起,让延长梁(4)的后端与该联结部件(7)结合,让前纵梁(1)和悬架横梁(2)分担发生前面碰撞时延长梁(4)所承受的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04443033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432015.5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1 , B60G3/20 , B60G7/02 , B60G2200/144 , B60G2204/143 , B62D25/082 , B62D25/088
Abstract: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包括:前纵梁(18),沿前后方向延伸;副车架(20),设置在前纵梁(18)更下方;平衡杆(50),设置在左右的前轮悬架之间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副车架(20)具有主体部(26)及从主体部(26)朝上方竖立设置的塔部(27),塔部(27)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部(28)、及以沿着前纵梁(18)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突出设置在柱部(28)的上部且安装前轮悬架的上臂(30)的塔顶部(29)。塔部(27)的前方设置有支撑平衡杆(50)的平衡杆支撑台座(51),该平衡杆支撑台座(51)结合于塔顶部(29)和柱部(28)这两者。由此,能够充分提高塔部上部的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443032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430983.2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1/00
Abstract: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包括:前纵梁(18),沿前后方向延伸;延伸梁(60),在前纵梁的下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延伸梁(60)的后端部(64C)结合于副车架(20)的塔部(27)的高度方向中间位置,该延伸梁在比该结合部更靠车辆前方侧具有朝车宽方向外前方一边弯曲一边延伸的弯曲部(64A)。延伸梁(60)的后端部(64C)与塔部的中心线(CL1)相对于通过塔部的剖面中心而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线(CL2)而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而结合。由此,通过前纵梁和延伸梁协同作用而能够承受前碰撞负荷,而且通过抑制延伸梁从其后端部折曲从而能够使延伸梁切实地内折。(27),以延伸梁(60)的后端部(64C)的长度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3909973B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310698564.2
申请日:2013-12-1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身前部构造。在前纵梁(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悬架臂的悬架横梁(2)。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缓和在车辆发生前面碰撞时传递给悬架横梁(2)等的撞击载荷。为解决该技术问题,用联结部件(7)将前纵梁(1)和其下方的悬架横梁(2)上下联结在一起,让延长梁(4)的后端与该联结部件(7)结合,让前纵梁(1)和悬架横梁(2)分担发生前面碰撞时延长梁(4)所承受的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04443032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430983.2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1 , B62D21/152 , B62D25/082 , B62D25/088
Abstract: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包括:前纵梁(18),沿前后方向延伸;延伸梁(60),在前纵梁的下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延伸梁(60)的后端部(64C)结合于副车架(20)的塔部(27)的高度方向中间位置,该延伸梁在比该结合部更靠车辆前方侧具有朝车宽方向外前方一边弯曲一边延伸的弯曲部(64A)。延伸梁(60)的后端部(64C)与塔部(27),以延伸梁(60)的后端部(64C)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CL1)相对于通过塔部的剖面中心而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线(CL2)而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而结合。由此,通过前纵梁和延伸梁协同作用而能够承受前碰撞负荷,而且通过抑制延伸梁从其后端部折曲从而能够使延伸梁切实地内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