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门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29648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061888.X

    申请日:2014-02-24

    IPC分类号: B60R19/42 B60J5/04

    摘要: 本发明的车辆的车门结构中,防撞杆具有沿着与车宽方向正交的面形成的纵面部、从纵面部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上侧横面部及下侧横面部、从各横面部的车宽方向外端分别向上下延伸的上侧外面部及下侧外面部。防撞杆的前端部上形成有从各横面部的前端分别向上下延伸的第一上侧接合部及第一下侧接合部、以及从各外面部的前端分别向前方延伸的第二上侧接合部及第二下侧接合部。第一上侧接合部及第一下侧接合部接合于车门内板的第一面部,第二上侧接合部及第二下侧接合部接合于车门内板的第二面部。由此,能够将前碰撞负荷效率良好地传往后方,并且能够提高侧面碰撞时的耐负荷性,而且能够用单一的防撞杆来应对前碰撞及侧面碰撞这两者。

    车辆的上部车体构造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95711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310717271.4

    申请日:2013-12-23

    IPC分类号: B62D25/06 B62D25/04

    CPC分类号: B62D25/06 B62D25/04

    摘要: 提供一种车辆的上部车体构造,其维持车顶纵梁的截面形状且经由角撑将侧面撞击载荷沿车顶加固件的大致轴向传递,从而能够抑制车顶侧部附近的车顶加固件的压弯。其特征在于,具备左右一对车顶纵梁(4)、配设在车顶纵梁(4、4)之间的车顶面板(5)、在车顶面板(5)下侧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车顶加固件(14)、中柱(6)、以及结合至车顶加固件(14)的车宽方向端部的角撑(30),在与上述车顶加固件(14)沿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重叠的位置的上述车顶纵梁(4)内,配设有节点部件(42)。

    车辆侧部车身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61635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356492.3

    申请日:2013-08-15

    IPC分类号: B62D25/20 B62D25/02

    CPC分类号: B62D21/157 B62D25/2036

    摘要: 本发明的车辆侧部车身结构包括:侧板,构成后车门开口部后方的车身侧面;后轮室部,以向车宽方向内侧隆起的方式形成在侧板上;底板,设置在左右一对侧板之间;其中,在侧板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负荷传递部件,该负荷传递部件具有从底板立起的立起面部和与侧板中的处于后车门开口部的后缘部与后轮室部之间的部位相向的相向面部,而且该负荷传递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小于上下方向的宽度,该负荷传递部件直接或经由支架而固定在后轮室部的前部。由此,能够不损害后排座椅处的上下车便利性地设置负荷传递部件,并且在碰撞负荷从车辆侧方输入后车门时能够使负荷传递部件有效地发挥负荷传递功能,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后车门进入车室内。

    车辆侧部车身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17368B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010120960.3

    申请日:2010-01-27

    IPC分类号: B62D25/04

    摘要: 本发明的车辆侧部车身结构中,中柱(5)的柱加强件(13)具有成一体的上侧部分(23)和下侧部分(24),上侧部分(23)和下侧部分(24)以设定在比柱加强件(13)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位于更下方的分界线(Q)为界,上侧部分(23)及下侧部分(24)分别具有沿车身的侧面延伸的侧壁部(25、29)、以及从所述侧壁部的前后端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前后一对纵壁部(26、26,30、30)。而且,所述下侧部分的一对纵壁部(30、30)相对于车宽方向倾斜设置,使得该一对纵壁部的间隔随着靠近车宽方向内侧而变宽,而且其倾斜角度大于所述上侧部分的纵壁部(26)的倾斜角度。由此,以简单的结构就能够抑制中柱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侵入车厢内侧。

    车辆的车身结构体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50150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010537550.9

    申请日:2010-10-26

    IPC分类号: B62D25/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车身结构体,在中柱(5)的上侧部分中,将柱内板(12)中的在一对凸缘棱线部(28、28)之间覆盖敞开部(23a)的覆盖部位(51a)的长度(L1)设定为与凸缘棱线部(28、28)的间隔(L2)相同,另一方面,在中柱5的下侧部分中,将在一对凸缘棱线部(32、32)之间覆盖敞开部(24a)的覆盖部位52a的长度(L3)设定为比凸缘棱线部(32、32)的间隔(L4)长。由此,能够确保由第一、第二部件协同而形成的良好的碰撞负荷吸收作用。

    车辆侧部车身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17368A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1010120960.3

    申请日:2010-01-27

    IPC分类号: B62D25/04

    摘要: 本发明的车辆侧部车身结构中,中柱(5)的柱加强件(13)具有成一体的上侧部分(23)和下侧部分(24),上侧部分(23)和下侧部分(24)以设定在比柱加强件(13)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位于更下方的分界线(Q)为界,上侧部分(23)及下侧部分(24)分别具有沿车身的侧面延伸的侧壁部(25、29)、以及从所述侧壁部的前后端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前后一对纵壁部(26、26,30、30)。而且,所述下侧部分的一对纵壁部(30、30)相对于车宽方向倾斜设置,使得该一对纵壁部的间隔随着靠近车宽方向内侧而变宽,而且其倾斜角度大于所述上侧部分的纵壁部(26)的倾斜角度。由此,以简单的结构就能够抑制中柱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侵入车厢内侧。

    车辆侧部车身结构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61635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310356492.3

    申请日:2013-08-15

    IPC分类号: B62D25/20 B62D25/02

    CPC分类号: B62D21/157 B62D25/2036

    摘要: 本发明的车辆侧部车身结构包括:侧板,构成后车门开口部后方的车身侧面;后轮室部,以向车宽方向内侧隆起的方式形成在侧板上;底板,设置在左右一对侧板之间;其中,在侧板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负荷传递部件,该负荷传递部件具有从底板立起的立起面部和与侧板中的处于后车门开口部的后缘部与后轮室部之间的部位相向的相向面部,而且该负荷传递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小于上下方向的宽度,该负荷传递部件直接或经由支架而固定在后轮室部的前部。由此,能够不损害后排座椅处的上下车便利性地设置负荷传递部件,并且在碰撞负荷从车辆侧方输入后车门时能够使负荷传递部件有效地发挥负荷传递功能,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后车门进入车室内。

    车辆的车门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29648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061888.X

    申请日:2014-02-24

    IPC分类号: B60R19/42 B60J5/04

    摘要: 本发明的车辆的车门结构中,防撞杆具有沿着与车宽方向正交的面形成的纵面部、从纵面部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上侧横面部及下侧横面部、从各横面部的车宽方向外端分别向上下延伸的上侧外面部及下侧外面部。防撞杆的前端部上形成有从各横面部的前端分别向上下延伸的第一上侧接合部及第一下侧接合部、以及从各外面部的前端分别向前方延伸的第二上侧接合部及第二下侧接合部。第一上侧接合部及第一下侧接合部接合于车门内板的第一面部,第二上侧接合部及第二下侧接合部接合于车门内板的第二面部。由此,能够将前碰撞负荷效率良好地传往后方,并且能够提高侧面碰撞时的耐负荷性,而且能够用单一的防撞杆来应对前碰撞及侧面碰撞这两者。

    车辆的上部车体构造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95711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310717271.4

    申请日:2013-12-23

    IPC分类号: B62D25/06 B62D25/04

    CPC分类号: B62D25/06 B62D25/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上部车体构造,其维持车顶纵梁的截面形状且经由角撑将侧面撞击载荷沿车顶加固件的大致轴向传递,从而能够抑制车顶侧部附近的车顶加固件的压弯。其特征在于,具备左右一对车顶纵梁(4)、配设在车顶纵梁(4、4)之间的车顶面板(5)、在车顶面板(5)下侧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车顶加固件(14)、中柱(6)、以及结合至车顶加固件(14)的车宽方向端部的角撑(30),在与上述车顶加固件(14)沿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重叠的位置的上述车顶纵梁(4)内,配设有节点部件(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