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69020B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380014299.X
申请日:2013-03-06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3/541 , B21D41/026 , B21D53/12 , F16C19/26 , F16C19/463 , F16C33/543 , F16C33/546 , F16C2220/42 , F16C2220/46 , F16C2220/84 , F16C2240/60 , Y10T29/4969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限制加工前原料的内侧的拼合模或膨凸成形地制造抑制了成为锷状部的折曲部位的塌角的保持器的方法和保持器。使上冲压部件(33)按压加工前原料(6)的单侧的端部使其向内侧折曲,由此在该单侧的端部形成锷状部(7a)。在该冲压动作中,通过下冲压部件(31)和拼合模部(32a)使得上述加工前原料(6)的小径部从内和外受到限制,因此,即使不将上述加工前原料(6)的端部形成为壁厚较薄,也能够进行锷状部(7a)的折曲加工。而且,在该折曲的动作中,上述上冲压部件(33)的凸状部(33a)的周面部承接上述加工前原料(6)的端部,对该端部施加向外的压力,因此折曲部位被按向上述拼合模(32)的大径部限制部位,上述折曲部位的塌角的产生得到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460946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580031899.6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3/22 , B21J1/06 , B21J5/08 , B21J13/02 , B21K1/14 , B21K1/762 , B21K1/763 , B21K1/765 , B23K15/00 , B23P2700/11 , F16D1/027 , F16D3/205 , F16D3/2055 , F16D3/227 , F16D2003/22326 , F16D2250/0023
Abstract: 一种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制造方法,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杯状部和轴部由独立构件构成,杯状部在内周形成有供转矩传递元件卡合的滚道槽,轴部形成于该杯状部的底部,并且外侧联轴器构件通过对形成杯状部的杯状构件和形成轴部的轴构件进行焊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杯状构件和轴构件由中碳钢形成,作为杯状构件,准备在通过锻造加工而一体地形成杯状构件的筒状部和底部之后,在机械加工工序中在底部的外表面形成了接合用端面的杯状构件,作为轴构件,准备在机械加工工序中形成了与杯状构件的底部接合的接合用端面的轴构件,使杯状构件的接合用端面与轴构件的接合用端面对接,从该对接部的外侧沿径向照射射束而进行焊接,轴构件由将棒材切断而成的钢坯形成,且通过锻造加工成形出形成有所述接合用端面的台阶部以及径向内侧的凹部。
-
公开(公告)号:CN106460944B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580031698.6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制造方法,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杯状部和轴部由独立构件构成,所述杯状部在内周形成有供转矩传递元件卡合的滚道槽,所述轴部形成在该杯状部的底部,并且外侧联轴器构件通过对形成杯状部的杯状构件和形成轴部的轴构件进行焊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杯状构件和轴构件由中碳钢形成,作为杯状构件,准备在一体地形成筒状部和底部之后,在机械加工工序中在底部的外表面形成了接合用端面的杯状构件,作为轴构件,准备在机械加工工序中形成了与杯状构件的底部接合的接合用端面的轴构件,使杯状构件的接合用端面与轴构件的接合用端面对接,在该对接部的内部形成了中空空洞部的状态下,从对接部的外侧沿径向照射射束而进行焊接,在杯状构件的接合用端面和轴构件的接合用端面中的一方的内径侧,设置与中空空洞部隔离开的环状槽部。
-
公开(公告)号:CN109312420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80038479.X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Abstract: 感应加热装置(1)具备:将能够旋转的工件(W)沿着直线状的引导搬运路(P)搬运的搬运装置(10);以及对沿着引导搬运路(P)搬运的工件(W)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2),搬运装置(10)具备:相互分离地平行配置的第一轴构件(11)及第二轴构件(12);以及驱动两个轴构件(11、12)的至少一方(第二轴构件(12))绕其轴线旋转的旋转机构(6),第二轴构件(12)由具有沿着其外周设置的螺旋状的凸部(13)的螺旋轴构成,利用由螺旋状的凸部(13)划分形成在第二轴构件(12)上的螺旋槽(14)的槽底面(15)来形成引导搬运路(P)。
-
公开(公告)号:CN107848015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40352.7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在轴部(60)具有多个扩径部(61、62)的等速万向联轴器(10、20)的轴构件(13a)的锻造方法的特征在于,锻造方法是在预先成形有多个扩径部(61、62)中的一部分扩径部(61)的毛坯(B′)上成形剩余部分的扩径部(62)的方法,作为成形剩余部分的扩径部(62)的模具,具备:冲头(81);收容毛坯(B″)的一部分扩径部(61)以及轴部(60)且具有成形面(83a)的分割冲模(83);以及载置毛坯(B″)的一部分扩径部(61)且支承冲头(81)的加压力的工件支承构件(84),在将成形有一部分扩径部(61)的毛坯(B″)载置于工件支承构件(84)之后,合上分割冲模(83)而在径向上约束毛坯(B″),在该状态下,利用冲头(81)的加压力使毛坯(B″)充满于分割冲模的成形面(83a)来成形剩余部分的扩径部(62)。
-
公开(公告)号:CN106460946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80031899.6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3/22 , B21J1/06 , B21J5/08 , B21J13/02 , B21K1/14 , B21K1/762 , B21K1/763 , B21K1/765 , B23K15/00 , B23P2700/11 , F16D1/027 , F16D3/205 , F16D3/2055 , F16D3/227 , F16D2003/22326 , F16D2250/0023
Abstract: 一种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制造方法,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杯状部和轴部由独立构件构成,杯状部在内周形成有供转矩传递元件卡合的滚道槽,轴部形成于该杯状部的底部,并且外侧联轴器构件通过对形成杯状部的杯状构件和形成轴部的轴构件进行焊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杯状构件和轴构件由中碳钢形成,作为杯状构件,准备在通过锻造加工而一体地形成杯状构件的筒状部和底部之后,在机械加工工序中在底部的外表面形成了接合用端面的杯状构件,作为轴构件,准备在机械加工工序中形成了与杯状构件的底部接合的接合用端面的轴构件,使杯状构件的接合用端面与轴构件的接合用端面对接,从该对接部的外侧沿径向照射射束而进行焊接,轴构件由将棒材切断而成的钢坯形成,且通过锻造加工成形出形成有所述接合用端面的台阶部以及径向内侧的凹部。
-
公开(公告)号:CN106460944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80031698.6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3/223 , B23K15/00 , B23K15/0006 , F16D1/068 , F16D3/20 , F16D3/205 , F16D2003/22326 , F16D2250/0076
Abstract: 一种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制造方法,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杯状部和轴部由独立构件构成,所述杯状部在内周形成有供转矩传递元件卡合的滚道槽,所述轴部形成在该杯状部的底部,并且外侧联轴器构件通过对形成杯状部的杯状构件和形成轴部的轴构件进行焊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杯状构件和轴构件由中碳钢形成,作为杯状构件,准备在一体地形成筒状部和底部之后,在机械加工工序中在底部的外表面形成了接合用端面的杯状构件,作为轴构件,准备在机械加工工序中形成了与杯状构件的底部接合的接合用端面的轴构件,使杯状构件的接合用端面与轴构件的接合用端面对接,在该对接部的内部形成了中空空洞部的状态下,从对接部的外侧沿径向照射射束而进行焊接,在杯状构件的接合用端面和轴构件的接合用端面中的一方的内径侧,设置与中空空洞部隔离开的环状槽部。
-
公开(公告)号:CN104169020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380014299.X
申请日:2013-03-06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3/541 , B21D41/026 , B21D53/12 , F16C19/26 , F16C19/463 , F16C33/543 , F16C33/546 , F16C2220/42 , F16C2220/46 , F16C2220/84 , F16C2240/60 , Y10T29/4969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限制加工前原料的内侧的拼合模或膨凸成形地制造抑制了成为锷状部的折曲部位的塌角的保持器的方法和保持器。使上冲压部件(33)按压加工前原料(6)的单侧的端部使其向内侧折曲,由此在该单侧的端部形成锷状部(7a)。在该冲压动作中,通过下冲压部件(31)和拼合模部(32a)使得上述加工前原料(6)的小径部从内和外受到限制,因此,即使不将上述加工前原料(6)的端部形成为壁厚较薄,也能够进行锷状部(7a)的折曲加工。而且,在该折曲的动作中,上述上冲压部件(33)的凸状部(33a)的周面部承接上述加工前原料(6)的端部,对该端部施加向外的压力,因此折曲部位被按向上述拼合模(32)的大径部限制部位,上述折曲部位的塌角的产生得到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08605388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780008492.0
申请日:2017-03-01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具备将工件(W)感应加热至目标温度的加热部(2)、以及使被同轴地保持的多个工件(W)相对于通电状态的加热部(2)沿轴向相对移动的驱动机构的热处理装置(1)中,加热部(2)具备:分别具有以能围绕工件(W)的方式与工件(W)同轴地配置的环状的线圈部(11a)的多个线圈构件(11);将各线圈构件(11)支承为维持线圈部(11a)彼此的同轴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框体(21)。
-
公开(公告)号:CN10784801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680040352.7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在轴部(60)具有多个扩径部(61、62)的等速万向联轴器(10、20)的轴构件(13a)的锻造方法的特征在于,锻造方法是在预先成形有多个扩径部(61、62)中的一部分扩径部(61)的毛坯(B′)上成形剩余部分的扩径部(62)的方法,作为成形剩余部分的扩径部(62)的模具,具备:冲头(81);收容毛坯(B″)的一部分扩径部(61)以及轴部(60)且具有成形面(83a)的分割冲模(83);以及载置毛坯(B″)的一部分扩径部(61)且支承冲头(81)的加压力的工件支承构件(84),在将成形有一部分扩径部(61)的毛坯(B″)载置于工件支承构件(84)之后,合上分割冲模(83)而在径向上约束毛坯(B″),在该状态下,利用冲头(81)的加压力使毛坯(B″)充满于分割冲模的成形面(83a)来成形剩余部分的扩径部(6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