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58206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711086206.0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器表面热流辨识装置温度测量数据预处理方法,属于航空航天飞行试验热学参数测量及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对热流辨识装置的温升测量数据进行局部失真点(局部跳点)进行剔除的处理,然后利用N个相邻数据点平均的光滑处理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最后得到满足热流辨识要求的温度测量数据。所述N值根据温度传感器相关参数和温度曲线特征进行确定。使用本发明完成预处理后的温度测量数据进行热流辨识,可以有效改善温度阶跃和局部跳点对热流辨识结果的影响,提高热流辨识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26726B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011192129.9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1N25/20
Abstract: 防隔热设计提供了有效支撑。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热解引射因子测试装置,包括送进导轨和双联水冷送进支架。双联水冷送进支架通过转接段与送进导轨连接,双联水冷送进支架在电信号驱动下沿送进导轨移动;双联水冷送进支架上设置有两个连通的空腔,空腔周边设置有水冷槽,与外部冷却水连接,用于通过不断循环的冷却水为空腔降温。两个空腔分别用于放置原始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经过碳化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本发明同时公开了(56)对比文件CN 111426719 A,2020.07.17梁军 等《.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第一版),第241-245页.Li Weijie 等.A nonlinear pyrolysislayer model for analyzing thermalbehavior of charring ablat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Sciences》.2015,第98卷第104-112页.Rivier Mickaël 等.Ablative thermalprotection system under uncertaintiesincluding pyrolysis gas composition.《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第84卷第1059-1069页.Suzuki Toshiyuki 等.Calculation ofthermal response of ablator under arcjetflow condition《.Journal of thermophysicsand heat transfer》.2012,第21卷(第2期),第257-266页.Owiti Bernard O. 等.Thermal Responseof Low Density Ablative MaterialsSubjected To High Temperature《.AIAAScitech 2019 Forum》.2019,第1页.郭梅梅 等.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分解防热效率《.宇航材料工艺》.2012,(第2期),第58-60页.程杰 等.次口径非对称鸭舵对弹道修正弹气动特性的影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5,第35卷(第2期),第133-138页.邓代英 等.二氧化碳介质气动加热环境下碳化热解类防热材料烧蚀机理分析《.装备环境工程》.2020,第17卷(第1期),第43-50页.于明星 等.非平衡气动加热条件下的材料热响应差异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第25卷(第6期),第16-21页.
-
公开(公告)号:CN106202807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610589156.7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判别航天器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及类型的方法,属于航天器气动热环境分析领域。该方法根据激波关系式建立了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与飞行状态和气动外形的定量关系,对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作出快速判别并给出干扰作用位置;建立了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类型判别特征参数与飞行状态和气动外形参数的关联关系,根据不同类型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流动结构特征,对干扰类型作出快速判别,本发明方法可大大缩减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及类型的判别周期,降低判别难度,提高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40817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0535406.9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1M9/06 , G01M9/02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热流测量试验设计方法,实施步骤如下:确定关键模拟参数;确定风洞流场参数以及风洞试验模型;通过求解NS方程得到试验模型的空间流场参数和试验模型表面压力、热流分布;确定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安装位置;根据步骤2确定的风洞流场参数和步骤4确定的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安装位置,得到安装位置周围分布的流场温度和压力;等离子体激励器选型;风洞试验模型工艺及测点位置设计;供电系统设计,假设流场建立为t1和风洞流场有效测量时间为t2,等离子体流动控制试验应确定在t1~t1+t2时间内,完成纹影和热流数据采集;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工作触发时间确定为该时间t,要求t1
-
公开(公告)号:CN11290356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98888.7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渗透率测试装置,包括下工装、上工装和高压气瓶,上下工装组成相同,下工装包括柱状结构和法兰盘,法兰盘位于柱状结构上表面,与柱状结构一体化设计,法兰盘中心开有通孔,柱状结构中心加工有上下贯通的空腔。下工装空腔下部通过第一气管与高压气瓶连接;上工装的空腔下部连接有第二气管。试验时,将试验件放置在下工装法兰盘中心通孔中,将下工装倒置后放置在上工装上方,且上工装的法兰盘与下工装的法兰盘相对,两者通过螺钉拧紧。在两个气管上设置了一系列传感器。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测试方法。本发明解决复杂孔隙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渗透率测试难题,为长时间飞行条件下飞行器防隔热精细化设计提供有效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32672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92129.9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热解引射因子测试装置,包括送进导轨和双联水冷送进支架。双联水冷送进支架通过转接段与送进导轨连接,双联水冷送进支架在电信号驱动下沿送进导轨移动;双联水冷送进支架上设置有两个连通的空腔,空腔周边设置有水冷槽,与外部冷却水连接,用于通过不断循环的冷却水为空腔降温。两个空腔分别用于放置原始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经过碳化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本发明同时公开了利用该装置的引射因子测试方法。本发明解决了长航时、中低热流密度条件下树脂基材料热解引射表征分析的难题,为长时间飞行条件下飞行器防隔热设计提供了有效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7958206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086206.0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器表面热流辨识装置温度测量数据预处理方法,属于航空航天飞行试验热学参数测量及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对热流辨识装置的温升测量数据进行局部失真点(局部跳点)进行剔除的处理,然后利用N个相邻数据点平均的光滑处理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最后得到满足热流辨识要求的温度测量数据。所述N值根据温度传感器相关参数和温度曲线特征进行确定。使用本发明完成预处理后的温度测量数据进行热流辨识,可以有效改善温度阶跃和局部跳点对热流辨识结果的影响,提高热流辨识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202807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89156.7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95
Abstract: 判别航天器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及类型的方法,属于航天器气动热环境分析领域。该方法根据激波关系式建立了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与飞行状态和气动外形的定量关系,对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作出快速判别并给出干扰作用位置;建立了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类型判别特征参数与飞行状态和气动外形参数的关联关系,根据不同类型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流动结构特征,对干扰类型作出快速判别,本发明方法可大大缩减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及类型的判别周期,降低判别难度,提高设计效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