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69029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0726713.5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型分腔耐压供给贮箱结构及其设计方法,涉及主动热防护技术领域。该异型分腔耐压供给贮箱结构,包括储存液态工质的贮箱体和连接在贮箱体一侧的用于对液态工质进行收集和排出的集液排液体,所述集液排液体一侧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注液/排液口,并通过进气口连接驱动部件,驱动部件通过进气口将一定压力的气体引入到各个贮液腔内部,带压气体驱动液态工质到集液排液体的内部进行排出,高效可靠地存储和输运液态冷却工质,从而稳定地为主动冷却系统供应工质,不采用球状贮箱等结构,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满足高集成度飞行器的设计要求,同时设置加强筋可以实现提高飞行器内空间狭小、扁平、异型空间设计的贮箱的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82841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249482.5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流场边界层特征参数数据库的锥身转捩预示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转捩数据库,实现对飞行器复杂区域转捩流动的快速判断,满足飞行器工程设计的实际需求。本发明实现对飞行器复杂流动区域转捩的快速判定,满足工程设计需求,可以获得飞行器三维转捩阵面,有助于深入认识飞行器表面的转捩发展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7958206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711086206.0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器表面热流辨识装置温度测量数据预处理方法,属于航空航天飞行试验热学参数测量及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对热流辨识装置的温升测量数据进行局部失真点(局部跳点)进行剔除的处理,然后利用N个相邻数据点平均的光滑处理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最后得到满足热流辨识要求的温度测量数据。所述N值根据温度传感器相关参数和温度曲线特征进行确定。使用本发明完成预处理后的温度测量数据进行热流辨识,可以有效改善温度阶跃和局部跳点对热流辨识结果的影响,提高热流辨识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52358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111310665.9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测量装置领域,提供了一种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及成型工艺,包括:第一端部,容置有测量器,所述测量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头部;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一侧,支撑所述所述第一端部,并具有供所述测量器所连接的导向通过的过孔;防热被,覆盖所述第一端部,并与所述第一端部一体连接,以覆盖所述测量器。
-
公开(公告)号:CN11318421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448755.8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F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降低翼舱体连接处气动加热尾翼局部外形优化方法及结构,所述尾翼的底部并非全部与舱体相连,尾翼前端连接处向后一定距离被切去后,底部呈台阶状,使尾翼前缘底部与飞行器舱体表面之间保持一定间隙,间隙下方为舱体壁面,上方为平整的翼底面,该底面垂直于翼的纵向对称面,平行于飞行器轴向。本发明在保证飞行器气动特性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有效降低舱体‑尾翼前缘连接处热环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75094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146185.1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赤丰华 , 曹粟 , 李波 , 张孝南 , 吉申莘 , 武猛 , 郭晓明 , 惠向阳 , 高世琦 , 滕锐 , 焦子涵 , 李铮 , 杨浩 , 薛铮 , 刘宇飞 , 梅杰 , 陈鑫 , 赵楠 , 王哲 , 卢志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发射筒的自充电尾坐式无人机,构成该无人机包括:头部螺旋桨、螺旋桨驱动电机、折叠机翼、机翼作动电机、机身、可充电电池、电磁感应发电装置;所述头部螺旋桨位于所述机身头端;所述折叠机翼位于所述机身侧壁两侧;所述螺旋桨驱动电机为所述头部螺旋桨提供驱动力;所述机翼作动电机为所述折叠机翼的展开或者折叠提供驱动力;所述可充电电池为所述螺旋桨驱动电机和所述机翼作动电机提供电能;所述电磁感应发电装置用于为所述可充电电池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0806300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0969230.1
申请日:2019-10-12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9/06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试验转捩研究的测点布置方法,通过下述方式实现:S1、根据测量需求,确定是测量自然转捩还是强制转捩,若为测量自然转捩,则转S2;若为强制转捩,则转S3;S2、根据测量需求测量主流转捩情况和或横流效应的转捩情况,其中测量主流转捩情况时,测点布置高超声速飞行器主流方向的流线上;测量横流效应的转捩情况时,将测点布置于侧向具有横流速度的位置上;所述的主流方向为飞行器中心流线方向及与其夹角不超过3°的流线方向;S3、在所述飞行器上预先确定的位置设置粗糙元,并将测点布置在粗糙元所在流线的下游;上述测点位置通过安装传感器实现飞行试验过程中飞行器表面物理量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832159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581783.2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边界层转捩阵面动态演化过程确定方法,(1)将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测点上安装的传感器输出的原始测量结果,转化为飞行器表面测点位置处的热流或温度信息,过滤掉异常的测点信息,得到可用的飞行器表面测点处的热流或温度信息;(2)根据可用的飞行器表面测点处的热流或温度信息,得到各个测点发生转捩的时刻;(3)对任意一时刻,根据得到的各个测点发生转捩的时刻,判断该时刻各个测点是否发生转捩;(4)在转捩测量时间窗口内,选取多个时刻点,对每个时刻点,获得该时刻的转捩阵面图像。(5)将步骤(3)获得的各个时刻的转捩阵面图像,按飞行时序装订为动画,获得转捩阵面动态演化过程,从而得到各时刻飞行器表面的转捩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132112B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711115268.X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李宇 , 陈伟华 , 黄建栋 , 刘国仟 , 聂亮 , 刘宇飞 , 檀妹静 , 景丽 , 高扬 , 聂春生 , 颜维旭 , 陈轩 , 周禹 , 曹占伟 , 王振峰 , 季妮芝 , 高翔宇 , 于明星 , 闵昌万 , 陈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热流辨识装置及设计方法,属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热参数测量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热传导敏感元件、敏感元件隔热套、敏感元件压板、温度传感器,热传导敏感元件为柱状结构,敏感元件隔热套为带通孔的柱状结构,热传导敏感元件位于敏感元件隔热套通孔中,与敏感元件隔热套间隙配合,敏感元件一侧与隔热套外表面平齐,形成测量端面,另一侧底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敏感元件压板压住热传导敏感元件,与敏感元件隔热套间隙配合安装,敏感元件隔热套、敏感元件与敏感元件隔热套之间的间隙以及敏感元件压板共同阻隔热传导敏感元件除测量端面以外的部分与外部环境之间热量交换。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热流传感器对于长时间高热流测量的适应性差以及传感器尺寸大、重量大、安装受限大、难以实现密集测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888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047627.8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铺层工艺复合材料温度与烧蚀测试结构,通过光纤螺旋式穿越铺层材料的结构设计,实现了铺层工艺复合材料厚度方向密集温度、烧蚀测点的布置,解决了复合材料厚度方向温度、烧蚀高精度测量的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