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3998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786064.9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30/27 , G06T17/20 , G06N3/0455 , G06N3/08 , G06F119/14 , G06F119/12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路面结构响应监测与全分布计算方法,包括:S1、构建道路结构及其数字孪生模型;S2、向道路结构内布设嵌入式传感器,获取道路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特征位置处的实时结构响应数据;S3、开展现场加载试验,获取车辆移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实测数据,验证并校正数字孪生模型;S4、使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基于数字孪生模型,仿真计算并输出不同荷载工况作用下采样点的结构响应数据;S5、利用仿真响应数据,训练深度学习模型。本发明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物理实体在虚拟空间的高保真映射模型,准确模拟物理本体在真实环境下的行为,能够低成本地为机器学习响应推演方法提供数据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6631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00064.1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道路工程空间活力与低碳路线设计相关性的评价方法,解决传统评价方法对整体路线设计方案及路网空间活力性评价精准度不足的问题。实施步骤如下:步骤S1:形成基本单元整体连接的路网方案;步骤S2:获取路网方案中每条基本单元路段的整合度;步骤S3:对每条基本单元路段道路空间活力通达性指标及低碳空间智能值进行修正;步骤S4:获取与当前路线设计方案对应的道路空间通达性活力色彩特征图和低碳道路空间通达性色彩特征图;步骤S5:根据两种道路通达性色彩特征图,对不同路线设计方案进行比选,得到最优、低碳、空间活力高的路线设计方案。本发明适用于道路工程设计与生态环保选线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348130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32415.3
申请日:2019-07-13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顶推法施工技术,具体是一种应用于顶推法施工的预拉钢索张拉力优化设计方法。本发明解决了在顶推法施工中临时墩的受力安全难以得到充分保证的问题。一种应用于顶推法施工的预拉钢索张拉力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a.确定设计变量;b.确定目标函数;c.确定约束条件;d.根据设计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数学模型,由此得到设计变量的可行域;e.在设计变量的可行域内找到能同时满足目标函数minF(X)和目标函数minJ(X)的解;f.根据设计变量的最优解分别对临时墩与第一个永久墩之间的预拉钢索的张拉力、临时墩与第二个永久墩之间的预拉钢索的张拉力进行优化设计。本发明适用于顶推法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0853355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62517.X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8G1/01 , G08G1/0967 , G08G1/0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速公路实时交通状态采集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DSRC技术的高速公路实时交通状态采集及发布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高速公路实时交通状态采集系统采集灵敏度低、采集稳定性差、安装和维护时干扰交通及影响路面使用寿命的问题。一种基于DSRC技术的高速公路实时交通状态采集及发布系统,包括分别布设于检测路段起点和检测路段终点的两个路侧单元、安装于每辆汽车上的车载单元、架设于检测路段前上方的信息显示屏、分别与两个路侧单元和信息显示屏连接的微控制器;两个路侧单元均通过DSRC协议与经过检测路段的汽车上的车载单元进行通信。本发明适用于高速公路。
-
公开(公告)号:CN110765662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161254.0
申请日:2019-11-24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和评价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空间句法的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和评价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和评价方法无法对路线设计方案进行精确完善的描述和分析的问题。一种基于空间句法的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和评价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S1:形成具有整体持续连接性的路网方案;步骤S2:获取路网方案中每条路段的整合度;步骤S3:对每条路段的道路通达性指标进行修正;步骤S4:得到当前路线设计方案对应的两种道路通达性色彩特征图;步骤S5:根据两种道路通达性色彩特征图对不同路线设计方案进行比选,由此得到最优的路线设计方案。本发明适用于公路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98189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092749.3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北京京能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残余下沉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山区地表采空区残余变形的预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对不同山区地形地貌进行划分,得到目标山区地表中的地貌数据和实际地貌数据;根据平地开采引起的残余变形值和地貌数据,得到利用初始山区地表残余变形预测模型生成的目标山区地表的初始残余变形值;对初始残余变形值进行修正,以构建目标山区地表的山区地表残余变形预测模型,并将实际地貌数据输入至预先构建的山区地表残余变形预测模型中,以获取目标山区地表的残余变形值。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已有矿区开采残余下沉的数学模型多建立在平原矿区上,无法满足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区地表残余变形预测的要求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76566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911161254.0
申请日:2019-11-24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和评价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空间句法的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和评价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和评价方法无法对路线设计方案进行精确完善的描述和分析的问题。一种基于空间句法的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和评价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S1:形成具有整体持续连接性的路网方案;步骤S2:获取路网方案中每条路段的整合度;步骤S3:对每条路段的道路通达性指标进行修正;步骤S4:得到当前路线设计方案对应的两种道路通达性色彩特征图;步骤S5:根据两种道路通达性色彩特征图对不同路线设计方案进行比选,由此得到最优的路线设计方案。本发明适用于公路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49520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510055306.5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8G1/09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市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交通安全临时信号指示装置,包括基座、支杆和灯体,支杆安装在基座上,灯体设置在支杆顶部,还包括有翻转式侧杆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杆上;限制卡合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延伸至所述支杆位置,并与所述翻转式侧杆组件抵接,此交通安全临时信号指示装置,区别于现有技术,尤其在信号灯主体倾倒时,可通过触发部件的动作来设置限制卡合组件取消对翻转式侧杆组件的限制,从而使得翻转式侧杆组件能够翻转扩张来对信号灯体进行有效的防护,尤其避免信号灯主体倾倒所可能对灯体造成的磕碰损伤,保证信号灯稳定的持续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19985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28561.X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北京京能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矿采空区沉陷盆地边界的测量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煤矿采空区沉陷盆地边界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数据,并预处理生成配准的SAR影像数据集;建立第一多主影像干涉相位数据集,根据差分干涉条纹图中心位置反演采动历程;对差分干涉图进行堆叠处理得到采动影响地表变形的平均速率图,以圈定采动影响地表变形的范围;生成单主影像差分干涉相位数据集和第二多主影像干涉相位数据集,建立耦合影像干涉相位数据集,实现煤矿采空区沉陷盆地边界高精度测量。由此,可以在缺少矿区历史资料的情况下重建采矿历程,实现煤矿采空区沉陷盆地边界范围及沉降量级的高精度测量,提升监测结果的精细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98189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92749.3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北京京能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残余下沉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山区地表采空区残余变形的预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对不同山区地形地貌进行划分,得到目标山区地表中的地貌数据和实际地貌数据;根据平地开采引起的残余变形值和地貌数据,得到利用初始山区地表残余变形预测模型生成的目标山区地表的初始残余变形值;对初始残余变形值进行修正,以构建目标山区地表的山区地表残余变形预测模型,并将实际地貌数据输入至预先构建的山区地表残余变形预测模型中,以获取目标山区地表的残余变形值。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已有矿区开采残余下沉的数学模型多建立在平原矿区上,无法满足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区地表残余变形预测的要求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