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变液扭振减振器
    18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58912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03184.7

    申请日:2014-01-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电流变液扭振减振器。包括环形外壳、惯性圆盘,环形外壳开有环形槽,惯性圆盘置于环形槽中,环形外壳的环形槽外设置端盖,惯性圆盘与环形槽的一对相对的壁面上通过绝缘套嵌装第一环形正负电极板,环形外壳与惯性圆盘的间隙中填充电流变液,第一环形正负电极板的导线引出后与控制柜相连接,在环形外壳和端盖的端面安装有散热片。本发明的电流变液扭振减振器,能使发动机曲轴在共振频率及其他频率下运转时都能达到良好的减振效果。

    一种频率可调悬臂梁式吸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03615496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52293.7

    申请日:2013-12-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频率可调悬臂梁式吸振器,包括底座、悬臂梁、质量圆盘,底座的下端固定在振动设备上,底座的上端以及质量圆盘上均设置通孔,通孔里均设置内螺纹,悬臂梁上设置与通孔相配合的外螺纹,悬臂梁通过外螺纹安装在底座和质量圆盘的通孔里,底座的通孔两端安装固定螺母将底座与悬臂梁的位置固定,质量圆盘的通孔两端安装调整螺母将质量圆盘与悬臂梁的相对位置限定,且调整螺母可调,即质量圆盘与悬臂梁的相对位置可调。本发明吸振频率可灵活调节,且可调节余地较大。零件易于加工和替换。与电磁式和电动式可调谐吸振器相比,无电磁泄漏现象。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易于安装。

    壳聚糖改性锂离子电池LiFePO4正极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1465425B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910071245.2

    申请日:2009-0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壳聚糖改性锂离子电池LiFePO4正极材料。它是按照壳聚糖与LiFePO4正极材料的质量比为5~10∶95~90的比例将壳聚糖与LiFePO4正极材料混合,用壳聚糖热解碳在LiFePO4表面包覆的方法形成的LiFePO4/C正极材料。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壳聚糖热解炭包覆LiFePO4正极材料,壳聚糖热解炭的包覆一方面提高了LiFePO4的电子导电率,降低了LiFePO4的极化;另一方面,抑制了LiFePO4晶粒的增长,增大了LiFePO4的比表面积,使LiFePO4材料能和电解质充分接触,补偿了Li+脱出/嵌入过程中的电荷平衡,进而提高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

    一种适用于极地冰区环境的化学能穿冰浮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5349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367303.5

    申请日:2025-0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极地冰区环境的化学能穿冰浮标及方法,浮标组成包括:融冰钻头,融冰钻头通过融冰钻头固定板与化学反应放热釜舱连接,化学反应放热釜舱与冰上导航通信舱连接,冰上导航通信舱与前部侧向螺旋桨推进器连接,前部侧向螺旋桨推进器与电源电控舱连接,电源电控舱外部安装有冰下水声导航通信信标布放装置,电源电控舱与浮标尾部推进装置连接。本发明浮标由极地水下机器人在水下布放,通过两个推进器和尾舵实现精准定姿,利用化学热能穿透极地冰层,建立科考船、通信导航卫星与极地水下机器人的通信连接,利用推进机构保证化学热能穿冰浮标的穿冰过程平衡,提升水下浮标的智能化程度和通信质量,增强了极地浮标的功能性与集成性。

    一种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18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0153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04634.7

    申请日:2025-0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气液分离装置。本发明集成了波形板与丝网的双重分离结构并采用高效紧凑式结构设计,波形板负责对较大液滴的初步分离,丝网进一步捕捉残留的细小液滴,实现了对气流中不同大小的液滴进行高效逐级分离。本发明设计了带有微型沟槽结构的波形板,微型沟槽通过提供更多的接触表面,使气液两相流中的液滴更容易附着和收集,增强了波形板的液滴捕获效果;捕获的小液滴沿着微型沟槽向下流动至疏水槽中,疏水槽采用长条形V字型设计,内部通过设置多块分隔板将其划分为多个独立单元分隔槽,阻挡气流直接作用于液滴,防止液滴在汇集过程中被气流卷起或夹带,提高液体的收集效率并防止气流短路。

    一种适用于矢量任意平面小孔径阵列的可转向差分波束形成器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9815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899310.5

    申请日:2024-07-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阵列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矢量任意平面小孔径阵列的可转向差分波束形成器设计方法。本发明将理想差分波束图表达式展开为可转向形式,利用Jacobi‑Anger展开与整数阶贝塞尔函数近似,逼近理想差分波束图函数,获得了适用于矢量任意平面小孔径阵列的波束图表达式;对任意阶数的差分波束图表达式,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取矢量传感器各通道权值,实现了适用于矢量任意平面小孔径阵列的可转向差分波束形成器设计。本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传统差分波束形成器设计方法对几何形状的依赖性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传统方法设计一阶差分波束形成器时白噪声被放大问题。

    优化K-means威胁目标聚类的集群护航任务分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72608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10811303.0

    申请日:2023-07-04

    Abstract: 优化K‑means威胁目标聚类的集群护航任务分配方法及系统,涉及无人集群任务分配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目标聚类和任务分配方法未考虑海面运动威胁目标的运动特性及其对护航任务的威胁程度,导致目标聚类效果差和任务分配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建立威胁评估判定规则对海面威胁目标进行定性定量的威胁评估、判定与预测、基于护航威胁相似度改进的优化聚类中心K‑means算法对威胁目标拦截点进行聚类,建立海洋机器人集群护航任务的数学模型构建威胁拦截代价函数,通过匈牙利算法对任务分配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获得威胁任务指派方案,使得每个海洋机器人的拦截任务利润最大。本发明主要应用在海上护航中。

    面向无人艇编队护航任务的编队重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59736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0830701.7

    申请日:2023-07-07

    Abstract: 面向无人艇编队护航任务的编队重构控制方法,属于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编队重构方法不适用于编队成员数量变化工况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为:步骤一、确定当前时刻无人艇编队护航实际任务需求下的行为组合方式;编队重构行为组合方式为:编队追踪护航目标、编队重构、编队保持,执行步骤二;编队保持的行为组合方式为:编队追踪护航目标、编队保持,执行步骤四;步骤二、确定编队重构子任务行为的最佳重构时机;步骤三、建立并求解编队重构的数学模型;步骤四、建立并求解编队追踪护航目标、编队保持两项子任务行为的运动模型;步骤五、对实际行为组合方式中的各项子任务行为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期望速度矢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