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极电芯结构、三电极电池及负极电位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0735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29452.6

    申请日:2023-0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电极电芯结构、三电极电池及负极电位监测方法,三电极电芯结构包括外壳、电解液、待测电芯和至少包含两个参比电极的参比电芯,参比电芯封装在外壳内部,并位于待测电芯外侧。在待测电芯外侧设置具备多个参比电极的参比电芯,通过在不同阶段分别监测待测电芯负极对参比电极的电位差,准确完成负极电位测试,判断负极析锂情况。不但能消除参比电极长期使用对测试准确性带来的误差,而且将参比电极置于参比电芯中对待测电芯的电化学性能无影响,提高负极参比电压检测的准确性。通过负极电位监测,定量地分析电池中活性锂消耗量、析锂电位以及析锂电流,对电池的设计开发以及电动汽车快充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种锂离子电池串联模组微/内短路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7420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585546.9

    申请日:2022-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串联模组微/内短路检测方法,属于电池短路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微/内短路的检测方法对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要求高,实现难度大;以及误判概率高,适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先记录多次充电静置循环中,待测锂离子电池串联模组的总电压和单体电芯电压,再记录多次放电静置循环中,待测锂离子电池串联模组的总电压和单体电芯电压,然后计算相同时刻单体电芯开路电压与基准开路电压的电位差异,与阈值电压进行比较,实现检测。该检测方法,能有效准确的判断锂离子电池模组是否发生微/内短路,且方法简单。

    一种三电极电池的制备方法及其析锂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9769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15873.X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电极电池的制备方法及其析锂测试方法。所述三电极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参比电极与正极极片之间设置有涂胶隔膜,通过热处理的方式将参比电极与正负极极片固定在一起形成极组,按照软包叠片电芯生产工艺对极组、电解液、外壳进行封装;(2)参比电极镀锂,得到镀锂后的三电极电池;(3)参比电极EIS测试,筛选出稳定的三电极电池。在三电极电池析锂测试方法中设定充电截止条件为正负极充电截止电压V1或负极和参比电压V2,截止电压V1的范围为V1≤4.6V,负极和参比电压‑20mV≤V2≤0mV。本发明能够更有效的制备稳定可靠的三电极电池,并能够提高三电极电池原位测试析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一种防扬尘的人工上料配粉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996875U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21844043.3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配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扬尘的人工上料配粉装置。该装置包括与配料罐密封连接的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包括防尘罩本体,所述防尘罩本体的侧壁上设有落料口,所述落料口上设有罩门,所述防尘罩本体上设有料袋平台,所述防尘罩本体中设有网架,在所述防尘罩本体的外部设有控制所述网架进行上下运动的操作把手,在所述防尘罩本体的顶部还设有用于连接抽风系统的吸风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扬尘的人工上料配粉装置,能够有效防止料粉散出,保障称量精度,保证配粉操作环境的洁净,保证生产或实验环境,减小对操作者身体危害,防尘效果更好,配粉效率更高。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27283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210725615.5

    申请日:2022-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于目标车辆的运动状态信息,其中,运动状态信息包括目标车辆在多个行驶时段的速度和加速度;基于运动状态信息确定多个行驶时段中每个行驶时段对应的目标优化系数,其中,目标优化系数用于调整目标车辆的初始驱动扭矩变化率;将目标优化系数发送至目标车辆,以控制目标车辆执行目标优化系数对应的控制操作。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车辆进行控制时的灵活性低下、驾驶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一种变形支撑、壳体加工振动控制装置、控制及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5708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08781.6

    申请日:2024-08-13

    Abstract: 一种变形支撑、壳体加工振动控制装置、控制及加工方法,涉及工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支撑主体;支撑杆第一端连接有压感头,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支撑主体内部,并驱动连接于驱动组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相对支撑主体伸缩;其中,压感头支撑在工件表面,压感头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压力数据处理装置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将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与压力设定值进行比对;驱动控制装置分别与驱动组件和压力数据处理装置电连接;比对后的数据控制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支撑杆伸缩,使压感头在工件表面的支撑力始终为压力设定值。本发明压感头受驱动控制装置控制,始终在工件的支撑点位置保持均匀一致的压力,不会对工件造成过定位和反向限制变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