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陡边坡加固防护的锚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01795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10358653.2

    申请日:2020-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陡边坡加固防护的锚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预应力锚固装置和柔性网垫,柔性网垫上设置有扩大帽,预应力锚固装置与扩大帽相连接,扩大帽包括上扩大帽和下扩大帽,上扩大帽和下扩大帽从柔性网垫的两侧夹紧柔性网垫,上扩大帽和下扩大帽均与柔性网垫面接触。本申请的一种用于高陡边坡加固防护的锚网装置,通过柔性网垫和扩大帽将预应力锚固装置锚固力作用于高陡边坡坡面,来抵抗碎裂岩土重力及岩土压力,从而达到防护边坡的目的,而且避免混凝土运输困难,现场浇筑捣密效果差的问题,而且扩大帽相比于混凝土梁来说,结构小巧,能够实现工厂预制,不仅质量可靠,而且方便运输,降低了施工成本。

    一体式铁路电缆槽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81120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11027321.X

    申请日:2019-10-27

    Abstract: 一体式铁路电缆槽结构及施工方法,以有效简化施工工序,提高电缆槽结构的施工便利性和经济性,且有利于确保施工质量。电缆槽构件的底面坐落在基床底层上,基床表层以两侧电缆槽构件作为侧模分层分层填筑和压实于其间;该电缆槽构件的外侧立壁、内侧立壁之间设置与底板固结为一体的立板,将内腔分隔形成两道电缆槽,底板顶面上沿纵向间隔设置贯通立板和外侧立壁的短泄水孔;该电缆槽构件的底板横向延伸出路基边坡的外伸凸台,外伸凸台的外沿向上挑起形成挡水缘,底板内沿纵向间隔设置贯通的长泄水孔,各长泄水孔的内端与基床底层表面顺接,外端通向挡水缘;电缆槽构件顶部设置遮盖电缆槽上端口的预制盖板。

    一种岩溶区防突然塌陷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5599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201290.0

    申请日:2018-10-16

    Abstract: 一种岩溶区防突然塌陷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以有效防止岩溶区地基发生突然塌陷影响上部列车运行安全的问题。包括填筑于岩溶加固地基上的填筑体,所述岩溶加固地基表层开槽嵌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横向间隔设置的纵向梁和纵向间隔设置的横向梁,且于纵向梁、横向梁交汇的节点处固结为一体。于加固地基表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顶面上铺设高强土工材料,各纵向梁上方设置纵向延伸的预制压力梁,纵向间隔设置的固定棒穿预制过压力梁、高强土工材料与纵向梁固定连接,在高强土工材料与预制压力梁、纵向梁的接触面上将其夹紧固定。所述填筑体分层填筑于高强土工材料之上。

    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盐渍土地区含盐地下水的改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9700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0821794.6

    申请日:2018-07-24

    Abstract: 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盐渍土地区含盐地下水的改良方法,以科学合理的确定含盐地下水的改良试剂的配比,为盐渍土地区工程建筑物或土工构筑物建设提供可靠的施工用水保障,满足实际工程需要。按以下步骤进行:确定容许氯离子浓度 及容许硫酸根离子浓度 确定待改良含盐地下水的氯离子浓度 及硫酸根离子浓度确定改良时的环境温度T;初步确定每升待改良含盐地下水的石灰配比λL、铝酸盐水泥配比λA、高岭土配比λK;预测改良后含盐地下水的氯离子浓度 及硫酸根离子浓度 确定每升待改良含盐地下水加入石灰的质量mL、铝酸盐水泥的质量mA和高岭土的质量mK;将待改良含盐地下水倒入反应罐,将配制的石灰、铝酸盐水泥和高岭土倒入反应罐并搅拌混合均匀,保持恒温不少于16小时,过滤得到改良后含盐地下水。

    一种小变形桩梁式路堑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38689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249612.4

    申请日:2017-1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7/207 E01C3/00

    Abstract: 一种小变形桩梁式路堑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山区大型滑坡、岩堆等不良地质体内深路堑的抗滑及其施工问题。它包括:前桩和后桩,沿线路纵向间隔设置于不良地质体中;沿线路纵向延伸的前冠梁、后冠梁,分别设置于各前桩、后桩的顶端且与之固结;沿线路纵向延伸的腰粱,设置于各前桩、后桩的中部且与之固结;沿线路纵向间隔设置的横梁、次梁,各横梁的两端与前冠梁、后冠梁固结,各次梁的两端与两侧的腰粱固结,形成桩梁框架结构;面板,设置于横梁底面与次梁顶面之间,其板面紧贴同侧前桩、后桩;桩间固定锚杆,竖向间隔设置于相邻两前桩之间和相邻两后桩之间,其后部锚固于岩土体内,前端与面板锚固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