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6834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83626.5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徐文晓 , 黄晨 , 卢頔 , 岳玮 , 张学英 , 刘洋 , 张颖 , 刘巧珍 , 张宏德 , 岳梦云 , 胡晓军 , 徐洪平 , 张智 , 刘观日 , 程大林 , 郭雷 , 岳晓飞 , 牟宇 , 何巍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实时网与以太网融合的运载火箭测发控网络系统,面向箭上关键数据信息流采用TTE冗余实时网,具有确定性、实时性、高速性特点;面向地面大规模节点通信采用冗余以太网,具有稳定性、扩展性、兼容性特点。同时采用实时网+以太网混合网络制式,打通箭上与地面网络通信链路,在火箭测试控制流程中实现箭上到地面全链路测试数据的可靠传输;并通过全网监控管理及数据抓包模块实时呈现箭地网络拓扑及运行状态,对箭地通信数据进行抓包,供数据追溯查询及问题排查。本发明有效解决箭地网络制式不同造成转换环节多、测试效率降低的问题,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可追溯性,对未来箭地一体化智能化测发控系统发展具有应用价值和长远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91406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85415.0
申请日:2022-12-1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王芳 , 王大敏 , 刘伟 , 汪文明 , 苏剑彬 , 阎小涛 , 黄晨 , 齐欢 , 刘思奇 , 汪东洋 , 任卉 , 马宏伟 , 赵唯 , 王路 , 沈超鹏 , 张杰 , 戴丽 , 岳玮 , 李婧
IPC: H04L43/50 , H04L41/0663 , H04L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无线测发网络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采用基于双信道的无线测发网络架构,包括前端发射平台和后端指挥平台,前端、后端分别部署交换设备,建立局域以太网互联;无线测发模式下,前端、后端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互联,包括至少两路无线信道;无线测发网络系统包括两路互为冗余的区域骨干传输信道,用于前端、后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通信控制装置串接在交换设备和信道传输设备之间,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实现对无线通信资源的实时调度和按需调度;前端部署有两套交换设备;后端部署有两套交换设备。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信息分级传输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系统可靠性低、网络切换保护时间长、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390747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10637388.X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D23/30
Abstract: 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网络、加热器网络和电源,其中温度控制器包括测温输入模块、CPU模块、加热器控制模块和电源转换模块;温度控制器模块变换、采集、判断温度数据以及采集加热器网络所有工作状态信息,产生加热器控制指令,控制加热器供电通路的接通和断开,实现温度闭环控制;温度传感器网络,包括多个带序号的独立温度传感器,用于从一个或多个温控对象获取多个温度测量数据。加热器网络,包括多个带序号的独立加热器,用于对一个或多个温控对象进行加热。电源用于直接对温度控制器和间接对加热器网络进行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1803347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75017.7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路航 , 徐文晓 , 卢頔 , 张学英 , 李璨 , 娄路亮 , 黄兵 , 黄晨 , 王之平 , 王淑炜 , 岳玮 , 徐晨 , 张晨光 , 王晓林 , 王铭瑶 , 赵心欣 , 贺菲 , 吕明 , 辛若铭 , 黄智图 , 王跃川 , 张鹭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载火箭交流供电线路远程漏电检测系统、方法及设备,包括:电控模块、电路检测模块、通讯模块和AC/DC电源模块;所述电路检测模块设置在地面变频电源与箭上电机之间的线路上,所述电路检测模块与电控模块双向连接;所述电控模块与通讯模块通信连接,所述AC/DC电源模块为整个远程漏电检测系统提供电源供给;所述远程漏电检测系统通过通讯模块与上位机通信连接;能够消除发射前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降低火箭发射的风险;适用于中频交流供电线路的漏电检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124656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111284820.4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4L41/0631 , H04L41/0668 , H04L43/08 , H04L67/12 , H04L67/30 , G06F8/71 , G06F9/4401 , G06F9/50 , H04L12/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载火箭地面一体化测控系统,包括:网络通信模块、指令解析模块、心跳检测模块、总线通信模块、功能模块、故障诊断模块和主从切换模块;其中,所述网络通信模块接收到上位机的指令后,将接收到的指令发送至指令解析模块;所述指令解析模块将指令与预设配置文件进行比对,配置文件中有指令与具体内容的映射表,比对得到具体的指令内容,根据指令内容调用功能模块中的与指令内容相对应的模块。本发明实现了不同功能对应不同模块,通过不同的模块实现不同的功能,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方便功能的拓展和裁剪。(56)对比文件张佳宁;吴燕茹;祝伟;朱瓅.新一代运载火箭一体化供电测控系统设计.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7,(09),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3885308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227313.7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黄晨 , 常武权 , 荆木春 , 容易 , 张智 , 刘烽 , 顾名坤 , 刘巧珍 , 马利 , 李文清 , 程兴 , 王俊峰 , 王海涛 , 秦曈 , 徐喆垚 , 宋晶 , 王之平 , 岳玮 , 马宗瑞 , 苏小峰 , 钱航 , 杨楠 , 孟庆丰 , 岳晓飞 , 徐珊珊 , 王晓鹏 , 崔赢午 , 韩雨桐 , 郝金杰
IPC: G05B9/0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载人逃逸飞行器低空风场检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航天发射技术领域,检测控制系统包括地面测试发控设备、故障检测处理子系统、逃逸控制子系统和逃逸系统火工品,地面测试发控设备和故障检测处理子系统与逃逸控制子系统之间通过脱插连接,脱插内包括T供电信号、箭地RS422通讯数据线和B供电信号,T供电信号连接到逃逸控制子系统,箭地RS422通讯数据线同时连接到故障检测处理子系统和逃逸控制子系统,B供电信号连接到故障检测处理子系统,故障检测处理子系统和逃逸控制子系统之间传递指令信号和RS422逃逸参数,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载人逃逸飞行器不能在发射前针对低空风场情况进行调整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035468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231795.X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高可靠高安全无线网络拓扑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节点、若干普通节点以及后端工作站。普通节点通过广播数据包获取局部网络邻居节点信息,并根据控制器节点的请求将局部网络邻居节点信息反馈给控制器节点;控制器节点感知全网拓扑状态,生成全网拓扑连接状态图,形成全网传感节点路由表并下发到各普通节点;控制器节点通过以太网与后端工作站相连,实现前后端测试信息远距离通信与系统间信息交互。本发明减少有线方式带来的铺设、测试等繁琐工作,无需架设网络基础设施即可完成快速、自动组网,将数控分离的思想引入到无线传感网络架构设计中,实现无线链路的自主控制,保证了传感数据传输过程的可追溯性,并降低了传感节点的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9995013B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910239523.4
申请日:2019-03-27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H02J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飞行器长线供电动态响应性能的方法,通过阻值、重量和电容参数的方面精细设计长线电缆,选用不同等级导线减小分布电容电感,减小长线对母线特性的影响。还对升压控制器的输出滤波网络和升压电路设计方面进行整合优化,进一步稳定了升压控制器输出端的母线特性,从源头减小纹波和负载动态变化对母线调节的影响。改进后的卫星供电控制器能够为载荷卫星负载直接供电,减少电源突变或引入干扰对载荷卫星负载二次电源模块的冲击,进一步保证为载荷卫星工作的寿命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73560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10194742.5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王国辉 , 叶成敏 , 崔照云 , 岳玮 , 李茂 , 黄晨 , 王淑炜 , 岳梦云 , 窦振飞 , 徐晨 , 刘巧珍 , 易航 , 邱玉钦 , 刘欣 , 张绪斌 , 郭源 , 肖泽宁 , 穆晖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功率高稳定性升压供电系统,首次直接升压至卫星负载电压后传输,采用升压供电系统后,可以满足同时为多个载荷卫星载荷供电的要求,可以节省载荷卫星在飞行器飞行期间的电池消耗,减小了载荷卫星蓄电池的设计难度,提高了载荷卫星电源系统的供电有效率。采用升压供电系统还解决了飞行器为载荷卫星长距离大功率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使长距离供电电缆设计简单且电缆上的损耗小,提高了供电效率,同时大功率供电时或负载突变时还能稳定母线电压,对负载二次电源模块的设计更加容易。更换升压电路中升压功率部分元器件,改变比较器的阈值后能满足卫星各种母线电压要求,可扩展性好,为飞行器升压电源系统开拓了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7390741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10637380.3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D23/20
Abstract: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用于完成多路温度测量数据的判断,同时剔除不正常数据、筛选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进行温度数据判断、上报状态信息、输出加热控制指令,实现由温度测量到加热控制的闭环管理。所述温度控制方法采用温度控制系统实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网络、加热器网络和电源,其中温度控制器包括测温输入模块、CPU模块、加热器控制模块和电源转换模块;温度控制器模块变换、采集、判断温度数据以及采集加热器网络所有工作状态信息,产生加热器控制指令,控制加热器供电通路的接通和断开,实现温度闭环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