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1503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92801.9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外骨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下肢骨折的智能辅助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及方法,包括自上至下依次铰接设置的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和第三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患者大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与患者小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机构与患者脚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上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移动杆,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上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抵接套,所述抵接套中设置有扣合件,所述移动杆能够与所述扣合件连接,所述移动杆能够插入所述抵接套中,所述抵接套底部铰接有连接杆,所述抵接套与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有卡扣件,所述卡扣件能够限制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抵接套的相对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13744503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1008923.8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溶地面塌陷分布式柔性边缘智能预警预报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聚合物测管、柔性导电膜、信号处理模块、多源数据融合和预警预报模块;所述聚合物测管通过水平定向钻进方式铺设在岩溶土洞临界深度以下,表面布设有多道柔性导电膜及其两侧金属电极;所述金属电极通过导线连接至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获取测管上各柔性导电膜的电阻信号并计算测管弯曲与剪切变形,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模块中多元泰勒级数展开卡尔曼滤波算法估算测管周围土体变形场分布与土洞边界,通过预警预报模块中贝叶斯优化随机森林卡尔曼滤波算法预报土洞深度与边界发育速率,当预报土洞发育深度抵达土洞临界深度时,触发岩溶地面塌陷预警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9211325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811240707.4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传感光纤(缆)的应变和温度同步标定装置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标定应变系数时,先将待标定光纤(缆)均匀地缠绕于标定桶外壁,逐级加砝码,根据标定桶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计算不同载重下标定桶的环向应变,并利用光纤数据解调仪读取各级载荷下的光谱信息,建立环向应变和光谱信息之间的关系,标定出应变系数;标定温度系数时,利用温度控制箱实现对标定桶温度的控制,通过解调仪获得不同温度下的光谱信息,标定出温度系数。本发明可以对应变系数和温度系数单独或同步标定,可以同时确定由外力作用产生的应变和环境温度变化对光谱信息的影响,分析两者之间的交叉效应。标定结果具有精度高,与实际应用条件更加符合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50173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817582.2
申请日:2014-12-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岩土介质界面相容型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器,对光纤护套表面进行粗糙度处理,通过传感光纤的喷砂颗粒表面与岩土体颗粒之间的咬合、嵌固以及摩擦作用,来实现传感光纤与岩土介质之间的界面相容;首先,要确定不同地层岩土介质粗糙度值,然后根据待埋设地层的粗糙度特征值,对光纤护套作喷砂或钢丝磨刷处理;喷砂或钢丝磨刷后,需要对其进行相容性拉拔试验,用以检测表面喷砂后的光纤护套与岩土介质的咬合和嵌固效果。具有粗糙度特征值的传感光纤表面与岩土体颗粒之间具有较强的咬合与嵌固作用,提高了光纤与岩土介质之间的界面相容性;以满足的实际工程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3469918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28808.5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车辆段与上盖建筑物业之间钢筋混凝土双向分隔楼板的耐火优化设计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首先通过有限元方法按照四边固支条件建立楼板数值模型,划分有限单元网格,计算并绘出过火后挠度—时间曲线,找出曲线上曲率的拐点;采用剖分节点搜索法确定出拐点处塑性铰线的分布及出铰截面的节点转动量;根据相应温度下混凝土与钢筋的材料性能,通过塑性铰转动量计算出塑性铰线处的薄膜力与截面抗力,确定过火板相应的剩余承载力;据此计算过火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耐火时间与剩余承载力,并进行优化设计。本发明方法可精细预测钢筋混凝土双向分隔楼板的实际耐火时间与过火后的剩余承载力,可降低为了达到3小时耐火极限时间所需要增加的建设成本,达到节约造价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384725B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110287947.1
申请日:2011-09-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隧道收敛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采用分布式光纤收敛变形监测传感器的设置方法,其特征是将传感光纤布置在与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内侧曲面形状一致的基体片材表面构成分布式光纤收敛变形传感器,并将该传感器两端分别固定在混凝土管片内侧,截面是矩形、U形、半圆或弧线状或圆环状,传感光纤有平行的两路,一路为紧套光纤,用于测量沿传感器径向的应变;传感光纤布置在片材传感器表面,利用布里渊光时域分布式光纤传感(BOTDA)方法,通过标定传感器标距长度收敛值与传感光纤应变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将其转换为隧道断面的收敛状态变化信息进行隧道断面收敛值的测量。本发明对隧道任意代表性断面的收敛状态进行监测测量精度提升大。
-
公开(公告)号:CN102636248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100621.8
申请日:2012-04-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H1/00
Abstract: 交通环境振动嵌入式快速定量评价方法与系统。采用一组智能传感器节点布置在测试地点采集交通环境振动数据,每个节点在内部完成交通环境振动评价,并将结果实时显示出来。这些测试地点构成一个传感器网络,每个节点通过内部时钟校准完成时间同步,统计所有测试地点的评价结果得到不同距离,不同土层,不同结构因素对振动传播影响。所述测试地点位于按照要求布置在振动源以及由振动源引起的振动敏感地点,或也布置在行进的公共交通车辆上,每个节点均设垂直、水平方向上的模拟加速度传感器,经信号调理器和模数转换器及可编程抗混叠滤波器后输出。本发明安装方便,测试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02384725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287947.1
申请日:2011-09-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隧道收敛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采用分布式光纤收敛变形监测传感器的设置方法,其特征是将传感光纤布置在与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内侧曲面形状一致的基体片材表面构成分布式光纤收敛变形传感器,并将该传感器两端分别固定在混凝土管片内侧,截面是矩形、U形、半圆或弧线状或圆环状,传感光纤有平行的两路,一路为紧套光纤,用于测量沿传感器径向的应变;传感光纤布置在片材传感器表面,利用布里渊光时域分布式光纤传感(BOTDA)方法,通过标定传感器标距长度收敛值与传感光纤应变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将其转换为隧道断面的收敛状态变化信息进行隧道断面收敛值的测量。本发明对隧道任意代表性断面的收敛状态进行监测测量精度提升大。
-
公开(公告)号:CN1888330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610086083.6
申请日:2006-07-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灌注桩基础分布式光纤传感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光纤对应变的传感特性,将光纤植入灌注桩内,当混凝土凝固或受到外界荷载时将会和其周边混凝土发生同步变形,其发生的应变大小是桩身混凝土的应变值,此传感技术为分布式数据采集,即可得到桩身每一点的应变数据,根据应变结合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桩身面积即可推算出桩身轴力分布,轴力的变化速率就反算出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本发明为一套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取代传统的钢筋应力计等在静载试验过程中对灌注桩进行检测的方法与分析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901418A
公开(公告)日:2007-01-24
申请号:CN200610086060.5
申请日:2006-07-2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土质边坡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方法,在边坡坡面,沿边坡走向并行布设若干条专用光缆,至少在靠近坡顶和坡角的位置各布设一条即可;通过在测斜管的外表面对称粘贴两条光纤,借助测量测斜管的应变得到深部土体的变形。通过将各条特殊光缆依次熔接构成传感线路,接至BOTDR,BOTDR通过本地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与远程计算机相联,构成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系统,通过对测量的应变分布进行积分、求和等运算得到土坡的变形或位移,进而对边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和预测。测量系统具有分布式、远程、自动测量、精度较高等特点,适用于土质边坡坡面及深部土体变形或位移的测量及稳定性评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