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直升机性能检测平台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63576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410081767.1

    申请日:2014-03-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无人直升机性能检测平台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固定结构不稳定、运动过程平衡性差以及会对试验台造成损坏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台体组件和飞行模拟器,无人直升机固定在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上平台上,通过固定在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下平台的下表面的升力传感器A和固定在铁板模块下表面的升力传感器B将无人直升机飞行时产生的升力数据送至电脑,实现性能的检测。本发明借助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提供无人直升机的动作,定位套筒的限位使得当直升机飞行控制失效或实验失败时,避免直升机飞离试验台;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下平台的下表面坐于减震板的上表面,保持无人直升机的平衡;同时减震板、大压簧和小压簧也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

    油/光/电多动力源固定翼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04670504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76605.3

    申请日:2015-02-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50/62

    Abstract: 油/光/电多动力源固定翼飞行器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传统飞行器存在的传动效率、能量回收率、清洁能源利用率和再利用率普遍偏低的问题。本发明的变速箱输出端与桨叶和导流罩固定连接,电动机输出端通过带传动结构Ⅱ与变速箱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发动机输出端与伞齿箱输入端连接,伞齿箱的一个输出端与变速箱A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伞齿箱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带传动结构Ⅰ与变速箱B输出端连接,变速箱B输入端与发电机输出端连接,方向舵机与垂直机翼连接;通过主控制器控制左机翼单元的舵机Ⅱ、右机翼单元的舵机Ⅰ、方向舵机和发动机,主控制器分别通过转矩传感器测得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扭矩。

    无人直升机性能检测平台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63576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081767.1

    申请日:2014-03-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无人直升机性能检测平台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固定结构不稳定、运动过程平衡性差以及会对试验台造成损坏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台体组件和飞行模拟器,无人直升机固定在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上平台上,通过固定在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下平台的下表面的升力传感器A和固定在铁板模块下表面的升力传感器B将无人直升机飞行时产生的升力数据送至电脑,实现性能的检测。本发明借助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提供无人直升机的动作,定位套筒的限位使得当直升机飞行控制失效或实验失败时,避免直升机飞离试验台;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下平台的下表面坐于减震板的上表面,保持无人直升机的平衡;同时减震板、大压簧和小压簧也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

    一种采用稀土氧化物生产稀土镁合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1569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88673.6

    申请日:2010-06-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稀土氧化物直接生产稀土镁合金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原精炼剂中添加5wt.%-35wt.%的微米级稀土氧化物粉末,在熔炼过程中将添加稀土氧化物的精炼剂加在镁合金的表面进行充分搅拌精炼完成后静置10分钟,由于高温时Mg与氧的亲和力大于稀土氧化物的,在熔融的镁液里稀土氧化物中的稀土被还原成单质稀土元素并扩散镁液中,同时,反应所生成的MgO杂质将依附精炼过程中所添加的精炼剂一同沉入炉底。从而制备出高性能、低成本的含稀土镁合金。经与采用Mg-稀土中间合金制造出的稀土镁合金进行组织和性能比较,表明本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稀土含量相同的稀土镁合金的组织相同、性能提高10%左右。

    拉伸‑剪切预载荷原位压痕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67431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423598.X

    申请日:2015-07-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伸‑剪切预载荷原位压痕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精密科学仪器领域。机械传动模块由伺服电机、两级蜗轮蜗杆和丝杠及丝杠螺母组成,可将电机的转动转化为准静态速率下的直线运动,实现拉伸过程;任意角度拉伸剪切复合加载模块通过螺栓的摩擦力将可动装置压紧在底座上,通过改变可动装置的角度即可改变试件的载荷受力倾角;悬臂压痕模块通过安装于悬臂梁上方并与其平行的压电叠堆实现,当压电叠堆通电产生致动时挤压悬臂梁迫使其弯曲从而来实现压痕。在进行拉剪复合试验时将装置置于显微镜下即可进行原位观测。本发明专利原理可靠,结构紧凑,具有较高的使实用价值,可精确地进行拉伸剪切压痕多载荷材料力学试验与原位观测。

    可控磁场强度的小型扭转疲劳材料力学性能原位测试仪

    公开(公告)号:CN105758740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208878.3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26 F16H21/40 G01N3/04 G01N2203/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控磁场强度的小型扭转疲劳材料力学性能原位测试仪,属精密科学仪器领域。主要由精密驱动单元、传动单元、夹持单元、磁场加载单元、检测单元、支撑单元组成。其中精密驱动单元电机通过减速器及传动单元中的曲柄摇杆机构,带动夹持单元的旋转端以固定的角度往复旋转,实现扭矩疲劳载荷加载;通过改变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连杆及摇杆杆长,实现扭转疲劳往复偏转角度的调整;通过改变磁场加载单元极头距离,实现磁场强度的调整。本测试仪整机采用卧式结构,简单紧凑,与光学显微镜兼容性好,可对试样进行原位实时观测,为揭示材料在不同磁场强度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和疲劳损伤机制提供一种可靠的测试手段。

    拉伸-剪切预载荷原位压痕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67431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23598.X

    申请日:2015-07-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伸-剪切预载荷原位压痕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精密科学仪器领域。机械传动模块由伺服电机、两级蜗轮蜗杆和丝杠及丝杠螺母组成,可将电机的转动转化为准静态速率下的直线运动,实现拉伸过程;任意角度拉伸剪切复合加载模块通过螺栓的摩擦力将可动装置压紧在底座上,通过改变可动装置的角度即可改变试件的载荷受力倾角;悬臂压痕模块通过安装于悬臂梁上方并与其平行的压电叠堆实现,当压电叠堆通电产生致动时挤压悬臂梁迫使其弯曲从而来实现压痕。在进行拉剪复合试验时将装置置于显微镜下即可进行原位观测。本发明原理可靠,结构紧凑,具有较高的使实用价值,可精确地进行拉伸剪切压痕多载荷材料力学试验与原位观测。

    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552454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485726.4

    申请日:2013-10-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08

    Abstract: 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属于汽车驱动装置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形状复杂、控制难度大以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车辆总控制器、发动机、制动控制器、传动轴和液压传动系统;制动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前桥摩擦制动器Ⅰ和前桥摩擦制动器Ⅱ以及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后桥摩擦制动器Ⅱ和后桥摩擦制动器Ⅰ连接,发动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轴连接,车辆总控制器通过接收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前桥扭矩传感器和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后桥扭矩传感器的扭矩值,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进行控制,以及对液压传动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匹配调节。

    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耐磨磨辊

    公开(公告)号:CN102389851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110361623.8

    申请日:2011-11-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韧性仿生耐磨磨辊。由磨辊的辊芯和钢筋框架组成,所述钢筋框架为套装在辊芯表面、由钢筋编制而成的钢筋脉络卷结构,所述钢筋脉络卷为对齐排布或错开排布的网格状形体构成,所述钢筋框架为一层或多层,每层钢筋框架通过在形体内充填焊熔耐磨合金包裹在辊芯表面,形成仿树叶状或蜻蜓翅膀状生物体软硬、强韧相间结构的工作层。本发明的目的是突破传统的磨辊设计方式和制造工艺,既能有效的提高磨辊表面硬度,又能兼顾磨辊表面的韧性,做到有效的吸收能量。开发出一种更为合理、行之有效的在疲劳磨损和磨料磨损工况条件下使用的高韧性磨辊、借助于仿生理论的种高韧性仿生耐磨磨辊磨辊。

    一种双工位气管压入机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22508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120500.8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工位气管压入机,包括机架、操作台、四个脚轮、电源和可编程控制器,机架具有承载支架,操作台固定在承载支架上,操作台形成操作区,四个脚轮分别安装在机架底部四个角部,电源与可编程控制器电性连接,还包括两个相对称的气管涂胶压装机构,气管涂胶压装机构包括下压机、夹具装置和涂胶装置,下压机通过下压机座安装在操作台上,下压机的底部安装有气管;夹具装置安装在下压机座上以装夹压气机壳体;涂胶装置安装在夹具装置的安装座上以对气管的底部进行涂胶;电源为下压机、夹具装置和涂胶装置提供电能。本发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为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还可以保证气管与轴承壳体的装配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