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44439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932841.0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长桥的可移动式船舶拦截方法,特点是在长桥非通航孔的有效拦截行程处安装至少一个可移动式船舶拦截装置,并在长桥上安装监测系统和报警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船舶的航向、船速和位置,当监测系统监测到船舶偏离航道时,将所监测到的船舶航向、航速和位置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提示,若船舶继续偏离航道航行,控制系统控制可移动式船舶拦截装置及时移动到所需拦截的位置,以实现对船舶的拦截;优点是既能实现船舶的有效拦截,又不需要在长桥的非通航孔前安装大型的拦截装置,大大降低了成本,且安装和搬运都非常方便简单,机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3018123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25999.2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G01N3/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加载材料动态压痕实验方法,特点是先在圆截面压杆的前端端面固定设置圆柱形被测试件,并在压杆上粘贴应变片,将应变片与超动态应变仪电连接,然后在被测试件的前方固定安装光触发测速装置,再用弹丸发射装置发射弹丸,弹丸穿过光触发测速装置撞击被测试件,最终通过关系式得到被测试件的压入力、压入速度和压入位移时程;优点是通过该实验方法可测得被测试件在受撞击过程中的动态力学特性(如:压入力、压入速度和压入位移的时程),以便于更深入地研究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而且本方法可适用于较高的冲击速度,其冲击速度可达100m/s;同时,该实验方法的测量精度高、数据处理方法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2928309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366332.2
申请日:2012-09-28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G01N3/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材料动态压痕实验方法,特点是先在入射杆上朝向透射杆的一端端面以及透射杆上朝向入射杆的一端端面分别固定设置被测试件,并在两个被测试件之间夹装压力球,然后在入射杆上粘贴第一应变片,在透射杆上粘贴第二应变片,并将第一应变片和第二应变片分别与超动态应变仪电连接,再撞击杆撞击入射杆,使得两个被测试件与压力球相互挤压形成压坑过程,最终通过处理后得到被测试件的压入力和压入位移的时程曲线;优点是通过该实验方法来测量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避免了传统方法在压头与压杆联接处的阻抗失配现象以及动态加载时入射杆-压头联接处局部产生塑性变形的问题,故其测量精度高,实验的压入速度最高可达30m/s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543751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858639.7
申请日:2017-09-21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材料大变形冲击拉伸实验方法,特点是在支架的上端设置支承块,将管状的透射杆竖直设置,并将透射杆的上端与支承块固定连接,选取材质、长度、直径均与透射杆相同的管状的入射杆,将入射杆竖直设置在透射杆的下方且与透射杆同轴,入射杆的下端一体设置有凸台,在透射杆的下端与入射杆的上端之间固定被测试件,发射撞击杆,撞击杆撞击固定在入射杆下端的凸台,测得应变信号,将所测得的应变信号代入关系式处理后,得到被测试件在实验中的轴向工程应力、工程应变和工程应变率时程曲线;优点是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实验应变率;且在与传统霍普金森拉杆实验同样最大应变下,本方法的应变率可达到10S-1量级。
-
公开(公告)号:CN102644250B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210130126.1
申请日:2012-04-27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E01F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式船舶拦截方法,特点是先在桥梁护栏的两外侧安装图像监控系统,然后在桥梁非通航孔部分的两侧分别安装船舶拦截装置,当船舶偏离航线进入设定的拦截网启动区后,图像监控系统将启动指令传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拦截网立于水面上,船舶撞击拦截网,拦截网兜住船舶的船首,船舶带动拦截网一起向桥梁方向移动,拦截网在船舶的带动下与支撑杆分离,并拉动与之相连的铁链移动,铁链拉动沉块在水底的淤泥中移动,产生对船舶的拖阻力,实现对来撞船舶的有效拦阻;优点是通过该拦截方法可使来撞船舶在拦截网的拖阻力作用下,逐渐降低航行速度直至停止移动,以阻止船舶靠近或撞上桥梁,保障桥梁和船体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2928309B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210366332.2
申请日:2012-09-28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G01N3/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材料动态压痕实验方法,特点是先在入射杆上朝向透射杆的一端端面以及透射杆上朝向入射杆的一端端面分别固定设置被测试件,并在两个被测试件之间夹装压力球,然后在入射杆上粘贴第一应变片,在透射杆上粘贴第二应变片,并将第一应变片和第二应变片分别与超动态应变仪电连接,再撞击杆撞击入射杆,使得两个被测试件与压力球相互挤压形成压坑过程,最终通过处理后得到被测试件的压入力和压入位移的时程曲线;优点是通过该实验方法来测量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避免了传统方法在压头与压杆联接处的阻抗失配现象以及动态加载时入射杆-压头联接处局部产生塑性变形的问题,故其测量精度高,实验的压入速度最高可达30m/s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644250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130126.1
申请日:2012-04-27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E01F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式船舶拦截方法,特点是先在桥梁护栏的两外侧安装图像监控系统,然后在桥梁非通航孔部分的两侧分别安装船舶拦截装置,当船舶偏离航线进入设定的拦截网启动区后,图像监控系统将启动指令传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拦截网立于水面上,船舶撞击拦截网,拦截网兜住船舶的船首,船舶带动拦截网一起向桥梁方向移动,拦截网在船舶的带动下与支撑杆分离,并拉动与之相连的铁链移动,铁链拉动沉块在水底的淤泥中移动,产生对船舶的拖阻力,实现对来撞船舶的有效拦阻;优点是通过该拦截方法可使来撞船舶在拦截网的拖阻力作用下,逐渐降低航行速度直至停止移动,以阻止船舶靠近或撞上桥梁,保障桥梁和船体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8120647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363746.9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材料冲击扭转加载实验装置,特点是包括支架、旋转冲击套、管状的入射杆、透射杆和撞击杆,透射杆竖直固定在所述的支架上,支架上固定设置有高压气炮,撞击杆同轴设置在炮管中且同轴套设在透射杆外,入射杆竖直设置在透射杆的下方且与透射杆同轴,旋转冲击套同轴套设在入射杆的下端上,被测试件固定在透射杆的下端与入射杆的上端之间;优点是通过在复合加载头上设置倾斜的第二冲击凸块,在旋转冲击套内设置第二斜槽,同时在旋转冲击套上设置倾斜的第一冲击凸块,在撞击杆内设置第一斜槽,撞击杆对旋转冲击套冲击后便可实现对复合加载头的扭转和轴向加载,从而实现对被测时间的拉扭或压扭同步复合加载。
-
公开(公告)号:CN107389476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492147.0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G01N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材料大变形冲击压缩实验方法,特点是在透射杆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支承块,在透射杆的左端面固定被测试件,被测试件与透射杆的左端面紧密接触,然后在透射杆靠近左端的外表面上固定两片沿轴向中心面对称的应变片,再选取材质、长度、直径均与透射杆相同的撞击杆,并调整使撞击杆、被测试件、透射杆三者同轴,然后发射撞击杆,固定在透射杆上的两个应变片测得透射杆上的应变信号,将所测得的透射杆的应变信号代入关系式处理后,得到试件在实验中的轴向工程应力、工程应变和工程应变率时程曲线;优点是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实验应变率;且在与传统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同样最大应变下,本方法的应变率可达到10S-1量级。
-
公开(公告)号:CN206862796U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20750906.4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G01N3/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材料大变形冲击压缩实验装置,特点是包括撞击杆、透射杆和支承块,支承块固定连接在透射杆的右端面,被测试件固定在透射杆的左端面,被测试件与透射杆的左端面紧密接触,透射杆靠近左端的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两片沿轴向中心面对称的应变片,应变片与信号调理器电连接,信号调理器与数字存储示波器电连接,撞击杆的材质、长度、直径均与透射杆相同,且撞击杆、被测试件、透射杆三者同轴;优点是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实验应变率;且在与传统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同样最大应变下,本实验装置的实验应变率可低于传统方法的1/4并达到10S-1量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