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80500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380033322.X
申请日:2013-05-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2/18 , H01M2/26 , H01M2/34 , H01M10/04 , H01M10/05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4 , H01M2/0217 , H01M2/0237 , H01M2/0262 , H01M2/0275 , H01M2/0277 , H01M2/18 , H01M2/266 , H01M2/305 , H01M10/0413 , H01M10/0585 , H01M2220/20 , H01M2/021 , H01M2/1094 , H01M2/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具备电极组装体、收纳电极组装体的壳体以及使电极组装体与壳体相互绝缘的绝缘密封件。电极组装体具有层叠正极电极与负极电极而成的层叠构造。电极组装体具有与层叠方向正交的第一端面以及位于层叠方向的两侧的一对主面,并且在第一端面具有沿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接头。绝缘密封件是折弯而成的箱形状,并且具有分别覆盖电极组装体的主面的一对主面覆盖部和覆盖电极组装体的除第一端面以及主面以外的面、且与一对主面覆盖部连续的非主面覆盖部。非主面覆盖部彼此至少在一部分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10352515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1880014048.4
申请日:2018-02-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50/466 , H01M50/533 , H01G11/52 , H01M10/04
Abstract: 在蓄电装置中,袋状隔离物具备:第1熔接部,其沿着袋状隔离物的第1端缘存在,将两个隔离物构件的富余部彼此熔接;以及第1未熔接部,其位于比第1熔接部偏靠第1端缘的位置,未将两个隔离物构件进行熔接。袋状隔离物具备:第2熔接部,其沿着第2端缘存在,将两个隔离物构件的富余部彼此熔接;以及第2未熔接部,其位于比第2熔接部偏靠第2端缘的位置,未将两个隔离物构件进行熔接。在蓄电装置中,第1未熔接部的宽度>第2未熔接部的宽度成立。
-
公开(公告)号:CN109075288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780020279.1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50/30 , H01M50/147 , H01M50/40 , H01M50/528 , H01M50/531 , H01M50/572 , H01G11/14 , H01G11/78 , H01M10/04 , H01M10/0585
Abstract: 蓄电装置具有:壳体,其收纳电极组装体和电解液;以及释放阀,其存在于壳体的壁部。电极组装体具备相互绝缘的不同极性的电极。在壁部的内表面与电极组装体的端面之间配置有遮挡构件。将在电极的层叠方向上观察壳体的正面视图中的位于壳体中央并且位于电极组装体的沿着层叠方向的尺寸中央的点设为中心点,设由以最短距离将中心点与压力释放阀的外形线相连的面包围的区域为三维区域。遮挡构件具备遮挡部,该遮挡部覆盖三维区域的沿着电极组装体的端面的整个截面。
-
公开(公告)号:CN110337749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880014131.1
申请日:2018-02-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10/04 , H01G11/82 , H01M2/02 , H01M2/04 , H01M2/18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Abstract: 一种蓄电装置,具备:电极组装体,其是将负极电极与正极电极隔着隔离物交替层叠而成;壳体主体,其收纳电极组装体;以及盖构件,其封闭壳体主体的开口部。正极电极的底侧端缘和侧端缘位于比负极电极的底侧端缘和侧端缘靠内侧。在壳体主体的侧壁的内表面与壳体主体的底壁的内底面的交叉部形成有弧形的拐角部。在电极组装体的底面与壳体主体的内底面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的深度方向的尺寸为拐角部的半径的1~1.5倍。
-
公开(公告)号:CN106159170B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610696639.7
申请日:2013-05-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nventor: 南形厚志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能够抑制因隔离部的热收缩而导致正极与及负极短路的情况下的发热量蓄电装置。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包括正极(21)、第一隔离部(23)、第二隔离部(24)以及负极(22)。正极具有正极金属箔(21a)与正极活性物质层(21b)。在正极的第一端部(21c)形成有正极未涂装部(21d)。正极活性物质层延伸到第二端部(21e)。负极具有负极金属箔(22a)与负极活性物质层(22b)。在负极的第三端部(22c)形成有负极未涂装部(22d)。负极活性物质层延伸到第四端部(22e)。第一隔离部与第二隔离部分别具有强接合部(81)以及弱接合部(82)。强接合部位于第一端部附近的部位并且沿第一端部延伸。弱接合部位于第二端部附近的部位并且沿第二端部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8432027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680076273.1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10/058 , H01M2/18 , H01M2/26 , H01M4/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8 , H01M2/26 , H01M4/13 , H01M10/058
Abstract: 第1电极片(30)在正极金属箔(31)的第1面(AA)具有第1面活性物质层(32),在第2面(BB)具有第2面活性物质层(36)。第1面活性物质层具有:第1面平行部(33),其沿着第1面设置;第1面锥形部(34),其设置在第1面的正极第1侧边(30a)和第1面平行部之间,并且在第1面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方向(AA1)上向集电部(31a)的内侧倾斜;以及第1面弯曲部(35),其在第1面平行部和第1面锥形部之间从该第1面平行部到该第1面锥形部以曲面状连续。隔离物(54)具有覆盖正极金属箔的第1面侧的第1隔离物(55)和覆盖正极金属箔的第2面侧的第2隔离物(56)。第1隔离物中与第1面锥形部相对的部位是沿着第1面锥形部配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122535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480021192.2
申请日:2014-04-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10/0585 , H01G11/26 , H01M2/34 , H01M10/04 , H01M1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13 , H01G11/12 , H01G11/80 , H01G11/82 , H01M2/0237 , H01M2/1077 , H01M2/34 , H01M10/0585 , H01M10/345 , H01M2220/20 , Y02E60/124 , Y02E60/13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角部具有倒角部的电极组装体中,也能够防止损伤绝缘的蓄电装置。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电极组装体,其具备多个正极电极、多个负极电极、以及多个隔板;外壳,其具有内底面并且收纳上述电极组装体;绝缘层,其配置在上述电极组装体与上述外壳之间;以及保持带,其一体保持上述正极电极、上述负极电极、以及上述隔板。上述电极组装体具有支承于上述外壳的上述内底面的底面、与该底面连接的上述层叠方向的两个端面、与上述底面连接并且与上述端面交叉的两个侧面、以及由上述底面和上述侧面形成的两个角部。各角部具备倒角部、和该倒角部与上述底面之间的边界部。上述保持带在与上述底面平行并且与上述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比上述侧面靠上述电极组装体的内侧,从上述底面覆盖上述边界部。
-
公开(公告)号:CN105122530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480017530.5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62 , H01M2/021 , H01M2/0217 , H01M2/024 , H01M2/0275 , H01M2/14 , H01M2/266 , H01M10/02 , H01M10/0413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使电解液高效地浸入活性物质。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电极组装体,其具有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壳体,其具备具有电解液的注液孔的壁部;以及绝缘部件,其将电极组装体与壳体绝缘。电极组装体具有与壳体的壁部对置的对置面,第一电极具有从一边突出的第一极耳,第二电极具有从一边突出的第二极耳。第一极耳群以及第二极耳群的各自具有相互为相反侧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第一极耳群与第二极耳群相互分离,对第一极耳群以及第二极耳群的各自而言,弯曲为第一侧面与对置面对置并且第二侧面与壳体的壁部对置的状态。绝缘部件使电极组装体的对置面全体向绝缘部件外敞开。注液孔配置于壁部的、从与对置面正交的方向观察壁部供第一极耳群与第二极耳群投影的区域所夹持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335408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80027936.7
申请日:2013-05-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nventor: 南形厚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73 , H01G11/12 , H01G11/52 , H01G11/72 , H01G11/76 , H01M2/1653 , H01M2/18 , H01M2/266 , H01M10/0413 , H01M10/0463 , H01M10/058 , H01M10/0585 , H01M2220/20 , Y02E60/13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能够抑制因隔离部的热收缩而导致正极与及负极短路的情况下的发热量蓄电装置。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包括正极(21)、第一隔离部(23)、第二隔离部(24)以及负极(22)。正极具有正极金属箔(21a)与正极活性物质层(21b)。在正极的第一端部(21c)形成有正极未涂装部(21d)。正极活性物质层延伸到第二端部(21e)。负极具有负极金属箔(22a)与负极活性物质层(22b)。在负极的第三端部(22c)形成有负极未涂装部(22d)。负极活性物质层延伸到第四端部(22e)。第一隔离部与第二隔离部分别具有强接合部(81)以及弱接合部(82)。强接合部位于第一端部附近的部位并且沿第一端部延伸。弱接合部位于第二端部附近的部位并且沿第二端部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4247122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80018880.9
申请日:2013-04-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8 , H01M2/0202 , H01M2/0237 , H01M2/1673 , H01M10/0413 , H01M10/0436 , H01M1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防止对电极板施加过度的力的蓄电装置。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具有多个侧壁的外壳主体和被收纳于外壳主体的电极组装体。电极组装体具有由具有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板、具有活性物质层的负极板以及夹设于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隔离件构成的层叠构造。外壳主体具有与电极组装体的层叠方向垂直的至少1个第1内壁面、与该第1内壁面邻接且与电极组装体的层叠方向平行的至少1个第2内壁面、以及连结相互邻接的第1内壁面及第2内壁面的拐角面。将通过第1内壁面与拐角面的分界线且与第2内壁面对置的面规定为假想边界面。与第2内壁面对置的正极板的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位于假想边界面的面上、或位于相比假想边界面的位置还从边缘所对置的第2内壁面离开的区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