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99883A
公开(公告)日:2007-01-24
申请号:CN200610106417.1
申请日:2006-07-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2001/005 , B60N2/3068 , B60N2/3075 , B60N2/36 , B60N2002/363
Abstract: 一种车辆中的电气设备的冷却结构,其中,后车座(16),通过使座椅座垫(14)向下方移动并将车座靠背(15)向前方倾倒而折叠,并在其后方的后部底板(27)的地板下配置有电源单元(19)。在后车座(16)处于非折叠状态时,可通过座椅座垫(14)的下面和车座下方底板(21)的上面之间的空间而将冷却空气从车室内,导入到电源单元(19)的冷却空气入口(34),另外在后车座处于折叠状态时,可将冷却空气从车室内,通过冷却空气导入通路(P1、P2),导入到所述冷却空气导入口,因此能够与后车座的折叠状态的如何无关地对电源单元(19)进行冷却。能够无损后座椅的折叠功能而有效地冷却搭在于后座椅的后方的电气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0877580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1910570795.2
申请日:2019-06-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16/02
Abstract: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在四轮驱动的电动车辆中高效地配置从蓄电池封装体向搭载于车身后部的第二电动马达供电的第二电力线。蓄电池封装体的壳体前壁的第一连接器经由第一电力线与第一电动马达连接,蓄电池封装体的壳体后壁的第二连接器经由第二电力线与第二电动马达连接,具备配置于蓄电池封装体的后方的燃料箱和设置于从发动机通过蓄电池封装体的车宽方向一侧面并向后方延伸的排气管且在蓄电池封装体的后方以接近燃料箱的方式倾斜的消音器,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时由第二连接器、燃料箱及消音器包围的空间中配置第二电力线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够利用因不能将高温的消音器与燃料箱接近地配置而产生的浪费空间,从而空间效率良好地配置第二电力线。
-
公开(公告)号:CN112654516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80056574.1
申请日:2019-06-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04 , H01M10/613 , B60K6/28 , B60K6/40 , B60K11/04 , H01M10/625 , H01M10/6556
Abstract: 蓄电池壳体(31、32)通过将小型的第二蓄电池壳体(32)载置于大型的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前上部而构成,第二蓄电池壳体(32)配置于后部座椅(16)的座椅座垫(16a)的前部下方,在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33a),该凹部(33a)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供排气通路构件(19)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收容于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蓄电池模块(37)配置于凹部(33a)的左右两侧,收容于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蓄电池模块(45)以使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将后部座椅(16)配置于尽可能低的位置,从而确保了头上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0931671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0821123.4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大熊香苗
IPC: H01M2/10 ,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57 , H01M10/6567 , H01M10/6568 , B60K1/04
Abstract: 一种简化向二层的蓄电池壳体的冷却介质套供给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通路的结构。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壳体底壁被分割成左壳体底壁及右壳体底壁,第一冷却介质套包括形成于左壳体底壁的左第一冷却介质套和形成于右壳体底壁的右第一冷却介质套,左第一冷却介质套的左端和第二冷却介质套的左端利用左冷却介质通路连通,右第一冷却介质套的右端和第二冷却介质套的右端利用右冷却介质通路连通,因此即使在冷却介质套是二层构造且一层的冷却介质套被左右分割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不间断的冷却介质通路连接这些冷却介质套,能够将部件个数抑制在最小限度,使构造简化,并且能够得到较高的冷却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539139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416262.X
申请日:2017-06-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省略受电部专用的冷却机构的电源装置及输送设备。电源装置(10)具备:电池箱(50),其收容电池模块(21~24)及接线盒(27);受电部(30),其以非接触方式从送电部(T)接受交流;整流器(40),其将受电部所接受的交流转换为直流并输出;交流导线(41),其将受电部与整流器的输入侧连接;以及直流导线(42),其将整流器的输出侧与接线盒(27)连接,其中,受电部(30)经由散热片(33)与电池箱(50)连接,在电池箱上,在与受电部(30)对置的面设有开口部(51a),交流导线(41)、直流导线(42)及整流器中的任一个以通过开口部(51a)的方式配置,电池箱(50)的热容量比受电部的热容量大。
-
公开(公告)号:CN104157804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152025.3
申请日:2014-04-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车辆受到后面碰撞时,防止高电压构件的损伤的车辆用蓄电装置。搭载于在车辆的车身后部形成的凹部内的电池封装体具备电池模块、将电池模块从前后夹着而保持的前部保持构件及后部保持构件、支承于前部保持构件的前表面的接线板。当前部保持构件被在后面碰撞的碰撞载荷的作用下前进的电池模块的框架按压而前进时,支承在前部保持构件的前表面上的接线板可能被夹在前部保持构件的前表面与凹部的前壁之间而发生损伤,但由于具备设置在前部保持构件的前表面上且与凹部的前壁对置的压入构件,且压入构件的前后方向尺寸比接线板的前后方向尺寸大,因此能够使接线板位于通过压入构件与凹部的前壁抵接并撑顶而形成的空间内来防止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03811795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310506829.4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06 , H01M2/10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将在蓄电单体母线的端部设置的蓄电模块端子与蓄电模块母线紧固时,可防止螺栓的拿错引起的短路的发生。蓄电装置(P)构成为,通过蓄电单体母线(21)将多个蓄电单体(11)彼此电连接而构成蓄电模块(M),并通过蓄电模块母线(33A、33B)将在多个蓄电模块(M)的蓄电单体母线(21)的端部设置的蓄电模块端子(31A、31B)彼此电连接。在蓄电模块端子上设置的双头螺栓(32)穿过在蓄电模块母线(33B)上设置的螺栓孔(33a),并通过螺母(34)进行紧固,因此不使用螺栓就能够将蓄电模块母线(33B)紧固于蓄电模块端子(31B),从而能够将螺栓的拿错防患于未然。
-
公开(公告)号:CN102582420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110415308.9
申请日:2011-12-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冷却构造的高电压设备装置及具备该高电压设备装置的车辆。提供能够有效减小在高电压设备装置的壳体内产生的冷却用空气的流通造成的噪音的冷却构造。其为搭载于车辆的高电压设备装置,具备:在壳体内设置的用于冷却蓄电池单元的第1冷却流路;用于冷却高电压控制设备单元的第2冷却流路;连接第1冷却流路和第2冷却流路的中间管道;用于向上述部件送风的送风扇,中间管道包括与第1冷却流路连接的流入口、与第2冷却流路连接的流出口、使流入口和流出口连通的内部流路,且流入口及流出口的截面面积被设定为比内部流路的截面面积小的尺寸,由此作为能够消除在内部流通的冷却用空气的通风音的膨张型消音器发挥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0508273C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申请号:CN200610084448.1
申请日:2006-05-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其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部车架(11)之间,偏靠车身左侧地载置收置电池的电池盒(18),并在电池盒(18)的车身右侧的端部,连接对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因此不仅能够用左右的侧部车架(11)保护电池盒免受侧面碰撞的冲击,而且能够将电池盒(18)的容积确保到最大限度,并能够确保配置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的空间。并且由于将电池盒(18)的左右两端部连接于左右的侧部车架(11),因此不仅能够将电池盒(18)坚固地载置于车身,而且也能够通过电池盒(18)提高左右侧部车架(11)的刚性。
-
公开(公告)号:CN1874051A
公开(公告)日:2006-12-06
申请号:CN200610084448.1
申请日:2006-05-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其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部车架(11)之间,偏靠车身左侧地载置收置电池的电池盒(18),并在电池盒(18)的车身右侧的端部,连接对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因此不仅能够用左右的侧部车架(11)保护电池盒免受侧面碰撞的冲击,而且能够将电池盒(18)的容积确保到最大限度,并能够确保配置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的空间。并且由于将电池盒(18)的左右两端部连接于左右的侧部车架(11),因此不仅能够将电池盒(18)坚固地载置于车身,而且也能够通过电池盒(18)提高左右侧部车架(11)的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