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1450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35872.1
申请日:2024-04-30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防性混合维保的支链驱动装备在役可靠度增强方法。首先,基于雅可比传递矩阵建立支链驱动装备的数学仿真模型,计算其性能参数,并使用蒙特卡洛随机方法计算其误差敏感度;其次,对装备进行降敏设计的参数优化,提高其响应速度、承载力、刚度及精度表现;再次,基于威布尔分布参数估计理论,构建支链驱动装备的精度退化模型,结合运维策略计算维保收益分布;最后,对装备的运维策略进行优化,增强在役阶段的可靠性。本发明针对支链驱动装备设计参数繁杂,运维困难的特点,构建多源误差预防性混合维保演化模型,能够有效优化其性能及精度表现,延长混合不确定工况下的服役寿命,实现支链驱动装备在役可靠度增强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832918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81949.1
申请日:2024-04-22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G01H11/06 , G06F3/01 , G06F18/241 , G06F18/241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核壳结构的振动传感器及动态手势识别系统。振动传感器包括柔性基材、绝缘薄膜、电极、导电线和金属液滴,柔性基材的两端面处分别粘贴有对应的绝缘薄膜,每张绝缘薄膜上间隔地布置有至少一对电极,电极与对应的导电线电气连接,柔性基材的中部开设有腔室,腔室中放置有金属液滴,金属液滴在腔室内滚动,使得金属液滴与柔性基材端面处的绝缘薄膜接触或不接触。将本发明提出的振动传感器安装于手部,再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搭建了动态手势识别系统,该系统可捕捉并识别四种动态手势,即便是在动态手势产生的振动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学习信号的特征来准确识别,克服了动态手势识别的一大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5478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76431.1
申请日:2024-03-29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半正定匹配的骨骼关节屈曲姿态重建方法。本发明包括:首先,获取源关节和目标关节的几何结构模型;其次,根据关节形态特征和咬合特点建立局部体素描述符,进行特征提取和特征初匹配确定匹配关系;然后,动态更新满足匹配关系的源关节特征集和目标关节特征集,利用基于半正定的匹配方法再次匹配并计算最优半正定匹配函数,得到最优变换后的目标关节姿态;最后,根据关节咬合和运动的特点,可以计算得到关节不同的屈曲姿态重建结果。本发明将源关节和目标关节视作运动副并建立局部体素描述符,通过体素精度控制不同局域特征的高幅匹配,由半正定匹配得到重建关节副的屈曲姿态,为运动康复器械的人体工学定制设计提供行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08859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15800.3
申请日:2024-04-08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F16D49/16 , F16D65/06 , F16D65/16 , B25J19/00 , F16D121/24 , F16D121/14 , F16D123/00 , F16D125/4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型制动结构、微型变速器及微型机器人,涉及制动技术领域。微型制动结构制动鼓,制动鼓用于与微型变速系统的中心轮连接;制动带,制动带包括两条对称的圆弧形带体,两个圆弧形带体围设于制动鼓的外部;驱动机构,制动带用于驱动两个圆弧形带体同步相向移动,以使两个圆弧形带体同心匀速收缩。本发明通过驱动机构能够驱动两个圆弧形带体同步相向移动,当两个圆弧形带体同步相向移动,也就是两个圆弧形带体相互靠近,从而使两个圆弧形带体同心匀速收缩,有利于使制动带与制动鼓接触的更加全面,进而实现多齿啮合、分担受力,并使受力更加均衡。
-
公开(公告)号:CN11782878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41752.6
申请日:2023-12-28
申请人: 浙江大学 , 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长三角(杭州)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3/06 , G06F11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风力发电机长柔叶片极限性能响应确定方法,首先基于几何非线性梁理论建立了长柔叶片的动态结构响应模型,并通过一维等效梁单元进行离散化求解,精确计算叶尖变形、应力应变等性能响应。接下来,该方法综合考虑了10分钟平均风速与湍流强度的联合不确定性,在离散的平均风速与湍流强度样本点处进行大量10分钟长柔叶片结构变形仿真,提取性能响应极值样本,并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拟合其条件累积分布函数。依据平均风速与湍流强度离散样本点的联合概率,对各样本点处的性能响应极值条件累积分布函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性能响应极值样本的超越概率,并利用统计外推方法计算50年一遇的极限性能响应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82070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05943.7
申请日:2024-01-03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刺激响应的可编程软体驱动器及其方法、应用。软体驱动器由聚乙烯层和氧化石墨烯层组成。氧化石墨烯层由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在聚乙烯薄膜上干燥堆叠而成。软体驱动器通过剪裁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聚乙烯薄膜而获得。在湿度、高温、低温、红外光或部分挥发性有机物蒸汽刺激时,软体驱动器弯曲变形。在软体驱动器的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浓度和剪裁角度可以改变驱动器的变形程度和变形模式,丰富了其应用效果。软体驱动器可用于智能驱动、软体爬行机器人及人造肌肉等领域。本发明所制备的驱动器变形大、响应速度快、制备方法简单,为设计和制备高性能的软体驱动器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781744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194965.2
申请日:2024-02-22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B24B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精度与能耗均衡的数控磨床多工序工艺优化方法,涉及数控磨床工艺优化领域。所述方法建立了表征工艺参数与轴向误差的关联的第一关系模型,该第一关系模型能够反映工艺参数与数控磨床在该工艺参数下进行实际加工时的轴向误差的关系,能够实现实际加工过程的轴向误差的高精度预测,还建立了第二关系模型,来反映工艺参数和磨床能耗之间的关系,并且以轴向误差和磨床能耗为目标,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能够实现在抑制主轴轴向误差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76527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53803.2
申请日:2023-12-05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G06V10/44 , G06V10/80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T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尺度变化大的金属表面缺陷特征表征方法。针对金属表面缺陷存在的尺度变化大的难点,提出了分层卷积表征模块以及多尺度分支嵌入策略。不同于规则卷积,分层卷积表征通过级联多组轻量卷积核,在通道维度上实现了局部通道到全局通道的信息融合,为多尺度信息嵌入奠定了基础;基于分层卷积表征模式,多尺度分支嵌入策略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缺陷多尺度融合方式,不同于现有的多尺度特征融合方法,该策略无需引入额外的卷积核即可实现缺陷多尺度信息的提取。通过简单地堆叠多个分层多尺度卷积模块,可以得到金属表面缺陷的跨尺度特征的提取网络,在同等参数量级下,性能远远优于现有的特征表征骨干网络例如残差网络。
-
公开(公告)号:CN11774583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52076.2
申请日:2023-12-29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分拣目标相邻干扰的机器人抓取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抓取任务RGB图像进行分拣工件的识别和提取后,再结合分拣工件的上下位状态以及深度图像,确定最终的待抓取工件和对应的分拣目标区域、潜在干扰区域以及夹爪抓取点的补偿高度;接着,确定夹爪的抓取点搜索区域和实际干扰区域;然后,设置搜索约束条件后检测获得最优抓取位姿,进而控制机器人手臂的夹爪,实现待抓取工件的抓取,不断采集图像并抓取每张图像中对应的待抓取工件,直至图像中的工件抓取完毕。本发明获取的分拣工件抓取位姿在规避了机器人分拣任务中相邻干扰工件的同时兼顾分拣目标易抓性,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23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370234.0
申请日:2023-10-20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7/18 , G06N3/006 , G06F119/14 , G06F111/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接触受力变形性能要求的粗糙表面形貌生成方法。本发明包括:首先,根据粗糙表面形貌的接触受力变形性能要求,确定粗糙表面形貌的目标受力变形曲线以及高度取值范围;接着确定贝塞尔曲线的控制点的数量以及确定所有控制点的横坐标值;然后以所有控制点的纵坐标值作为优化变量,以粗糙表面形貌的接触受力变形曲线和目标受力变形曲线之间的最大偏差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构建粗糙表面形貌的优化模型并求解,得到所有控制点的最优纵坐标值,进而获得粗糙表面形貌的高度概率密度分布,从而生成粗糙表面形貌。本发明对通过优化微观尺度下的粗糙表面形貌的高度概率密度分布来改善产品零件之间的接触变形性能提供了理论指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