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结构与车辆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1091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0415555.1

    申请日:2023-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与车辆,该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后地板总成,以及分设在左右两侧的轮罩后加强梁;后地板总成具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后轮罩,各侧轮罩后加强梁的下部连接在同侧后轮罩上,且两侧轮罩后加强梁的底端分布在后地板总成中的后地板后横梁的左右两侧;各侧轮罩后加强梁的顶端延伸至D柱与顶盖后横梁的交叉位置,且顶盖后横梁、后地板后横梁,以及两侧的轮罩后加强梁连接形成环形结构。本发明的车身后部结构通过轮罩后加强梁的设置,并使得顶盖后横梁、后地板后横梁,以及两侧轮罩后加强梁连接形成环形结构,可配合于两侧D柱以及顶盖后横梁和后围形成的环形结构,能够更好地提升车身后部位置的刚度,并有助于碰撞力的传递分散。

    前机舱传力系统及车辆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2288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340316.4

    申请日:2023-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机舱传力系统及车辆,本发明的前机舱传力系统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前机舱纵梁,以及连接在各侧所述前机舱纵梁上的前减震塔;两侧所述前机舱纵梁的前部均在整车左右方向上向车外一侧弯折,并在各所述前机舱纵梁的弯折部位连接有连接支架,且两侧所述连接支架之间连接有支撑横梁;两侧所述前减震塔的侧部分别设有前加强纵梁,所述前加强纵梁沿所述前减震塔高度方向布置,且两侧所述前加强纵梁的底端通过设于两侧所述前机舱纵梁之间的前机舱下横梁连接在一起。本发明的前机舱传力系统,可增加前机舱底部位置的整体刚度,有利于碰撞力在前机舱前端的传递分散,而能够提升整车安全性。

    汽车前机舱加强结构及汽车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07665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1535100.5

    申请日:2022-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机舱加强结构及汽车,本发明的汽车前机舱加强结构包括位于前机舱中的前加强件,所述前加强件具有沿整车左右方向延伸的加强横梁,以及沿整车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纵梁;所述加强横梁连接在左右两侧的前减震塔之间,所述加强纵梁的后部与所述加强横梁连接,所述加强纵梁的前部与连接在左右两侧前轮罩边梁前端之间的前机舱上横梁相连,且所述前加强件、所述前机舱上横梁,以及两侧的所述前减震塔和所述前轮罩边梁连接形成有多个环形结构。本发明的汽车前机舱加强结构,通过前加强件的设置,并形成有多个环形机构,能够增加前机舱的整体刚度。

    下车身后部结构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78975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110931743.0

    申请日:2021-08-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车身后部结构,包括一体压铸成型的后地板、与后地板固连设置的后地板纵梁后段、以及搁物板和备胎舱。后地板上成型有分设于两侧的后地板纵梁、连接在后地板纵梁之间的后地板中横梁和后地板后横梁,且后地板两侧分别设有与后地板纵梁相连的后轮罩。搁物板位于后地板的上方,其两端通过连接板与后轮罩相连;后地板、搁物板以及两连接板因连接而形成环形结构。后地板纵梁后段为与两侧后地板纵梁的后端连接的两根,在两后地板纵梁后段的后端之间连接有后支撑板,备胎舱设置在后地板、后支撑板以及两侧后地板纵梁后段围构形成的安装空间内。本发明的下车身后部结构,有利于车辆后部车身骨架以及搁物板和备胎舱的总体布置结构的改善。

    车身后部结构和汽车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1876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211203974.0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和汽车,本发明的车身后部结构包括C柱、D柱,以及CD柱连接横梁、后地板纵梁和后轮罩,D柱的顶端与顶盖上边梁相连,底端与后地板纵梁相连,C柱连接在D柱与后地板纵梁之间,CD柱连接横梁连接在C柱与D柱之间,后轮罩底部连接在后地板纵梁上,顶部连接在CD柱连接横梁上,并在后轮罩的面向车内的一侧连接有后减震器安装座,且后减震器安装座的底部连接在后地板纵梁上,顶部连接在所述CD柱连接横梁上。本发明的车身后部结构能够提高后减震器安装区域的结构强度,有助于提升整车的使用品质。

    车身后地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6063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210772835.3

    申请日:2022-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后地板结构及车辆,本发明的车身后地板结构具有一体压铸成型的后地板本体,后地板本体具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后地板纵梁,以及连接在两侧后地板纵梁前端之间的后地板横梁,且两侧后地板纵梁的前端均设有向前伸出的门槛梁连接部,两侧后地板纵梁的后端均设有向后伸出的纵梁后段连接部;两侧门槛梁连接部均为底部敞口的盒状结构,各所述门槛梁连接部内设有第一加强筋;门槛梁连接部和/或纵梁后段连接部上设有与后地板纵梁连接的传力筋,传力筋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本发明的车身后地板结构,能够提高整车的扭转刚度,也可使得传力路径更加顺畅,而能够提高传力效果。

    电池包及车辆
    17.
    发明公开
    电池包及车辆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36019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210771215.8

    申请日:2022-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及车辆,本发明的电池包包括与车身集成为一体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分设在两侧的门槛梁,以及连接在两侧所述门槛梁之间的前边框、后边框、前加强横梁,和后加强横梁,并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前横梁、座椅安装横梁和加强梁,且前加强横梁与所述前边框之间,和/或所述后加强横梁与所述后边框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所述前横梁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所述座椅安装横梁布置在所述壳体的中部,所述加强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并连接在前横梁与座椅安装横梁之间。本发明的电池包能够提高壳体的结构强度,并使电池包具有较好的力传递及分散效果,能够提高电池包的碰撞安全性。

    下车身前部结构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763182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110931821.7

    申请日:2021-08-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车身前部结构,包括分设于两侧的机舱前纵梁,连接在两侧机舱前纵梁前端之间的前防撞梁,以及连接在两侧机舱前纵梁后端之间的机舱后横梁;在两侧的机舱前纵梁上分别连接有前减震器座。两侧机舱前纵梁的前端均通过连接座和前防撞梁总成相连,且连接座具有吸能部。两侧前减震器座外侧分别连接有前轮罩边梁,并在两侧的前轮罩边梁之间连接有前机舱上横梁,前机舱上横梁向车身前方拱出,且前机舱上横梁和两侧的前减震器座之间分别连接有前机舱上横梁吸能盒。前防撞梁的伸出段、吸能部和前机舱上横梁吸能盒沿指向车身后方的方向依次设置。本发明的下车身前部结构,可改善车身前部的碰撞防护性能。

    下车身前部结构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63182A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931821.7

    申请日:2021-08-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车身前部结构,包括分设于两侧的机舱前纵梁,连接在两侧机舱前纵梁前端之间的前防撞梁,以及连接在两侧机舱前纵梁后端之间的机舱后横梁;在两侧的机舱前纵梁上分别连接有前减震器座。两侧机舱前纵梁的前端均通过连接座和前防撞梁总成相连,且连接座具有吸能部。两侧前减震器座外侧分别连接有前轮罩边梁,并在两侧的前轮罩边梁之间连接有前机舱上横梁,前机舱上横梁向车身前方拱出,且前机舱上横梁和两侧的前减震器座之间分别连接有前机舱上横梁吸能盒。前防撞梁的伸出段、吸能部和前机舱上横梁吸能盒沿指向车身后方的方向依次设置。本发明的下车身前部结构,可改善车身前部的碰撞防护性能。

    车身前部框架和车辆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5018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483708.6

    申请日:2023-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前部框架以及车辆,所述车身前部框架,包括:连接梁;机舱边梁,所述机舱边梁的前部与所述连接梁的上部相连,且所述机舱边梁的后部与车身A柱的上部相连;机舱纵梁,所述机舱纵梁的前部与所述连接梁的下部相连;前围下横梁,所述前围下横梁的端部与所述车身A柱相连,所述机舱纵梁的后部与前围下横梁相连。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前部框架,通过设置连接梁、机舱边梁、机舱纵梁、前围下横梁以及车身A柱,使得碰撞力具有多条传导路径,进而提高力的过渡以及传导效果,保证车身前部框架的结构强度,提高驾驶安全性,且结构简单,使用效果更好,适用范围更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