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55413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210496489.7
申请日:2012-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96 , C01B32/05 , H01M4/861 , H01M12/08 , H01M2004/86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其特征是碳材料具有相互贯通的分级孔结构分布,即具有适合放电产物沉积的中孔及适合氧、电解液传输的大孔结构。将该碳材料用作锂-空气电池电极材料,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碳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空间利用率,有效提高电池的放电比容量、电压平台及倍率放电能力,进而提高锂-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本发明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分级孔碳材料孔结构可调控且调控方式多样,可易于同时实现金属/金属氧化物的掺杂。
-
公开(公告)号:CN103855394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210496044.9
申请日:2012-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4/58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05 , H01M4/861 , H01M4/96 , H01M1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其特征是碳材料具有相互贯通的分级孔结构分布,即具有适合放电产物沉积的中孔及适合氧、电解液传输的大孔结构。将该碳材料用作锂-空气电池电极材料,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碳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空间利用率,有效提高电池的放电比容量、电压平台及倍率放电能力,进而提高锂-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本发明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分级孔碳材料孔结构可调控且调控方式多样,可易于同时实现金属/金属氧化物的掺杂。
-
公开(公告)号:CN103855366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210496065.0
申请日:2012-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4/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05 , H01M4/861 , H01M4/96 , H01M12/08 , H01M2004/86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空气电池正极用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所述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具有相互贯通的分级孔结构,N均匀地掺杂于C骨架中,其中N占碳材料原子比0.2-15%,分级孔包括传质孔和沉积孔,沉积孔占总孔孔体积的40~95%,传质孔占总孔孔体积的4~55%。将该碳材料用作锂-空气电池电极材料,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碳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空间利用率,有效提高锂-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分级孔碳材料孔结构可调控且调控方式多样,掺氮方式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3855365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210496062.7
申请日:2012-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4/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05 , H01M4/861 , H01M4/96 , H01M12/08 , H01M2004/86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空气电池正极用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具有相互贯通的分级孔结构,N均匀地掺杂于C骨架中,其中N占碳材料原子比0.2-15%,分级孔包括传质孔和沉积孔,沉积孔占总孔孔体积的40~95%,传质孔占总孔孔体积的4~55%;将该碳材料用作锂-空气电池电极材料,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碳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空间利用率,有效提高锂-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本发明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分级孔碳材料孔结构可调控且调控方式多样,掺氮方式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816502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1587466.7
申请日:2022-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Halo‑tag技术的自闪烁超分辨荧光染料及其合成和应用,该荧光染料的结构(1)所示,通过引入氮杂环丁烷实现了对硅罗丹明内TICT效应的抑制,从而具有高光稳定性、高量子产率等特点。由于染料分子内螺化的热力学平衡,该荧光染料可以自发实现荧光闪烁,从而应用于单分子定位超分辨荧光成像。此外,该探针能够在活细胞内对融合有Halo‑tag标签的多种目标蛋白进行特异性标记,实现对活细胞内细胞器及精细细胞结构的定位与超分辨成像。#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1333649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811554366.8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D473/18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NAP‑tag技术的细胞膜荧光探针及其制备和应用,该荧光探针基于罗丹明6G小分子荧光染料、连接SNAP蛋白标签BG基团,其结构式如(1)所示。本发明涉及的荧光探针具有小分子荧光染料优异的光稳定性、荧光亮度的优势,同时与现有的利用小分子染料双亲性(亲水亲油性)识别细胞膜不同,该探针可以专一的共价键结合细胞膜SNAP蛋白,结合更为稳固,可长时间成像观测;且其合成步骤简单、原料廉价易得,在细胞膜成像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333565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811550709.3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D209/08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近红外线粒体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荧光探针结构为刚性五元环的氮端修饰的孔雀绿,其结构如(1)所示,其发射波长为685nm,达到近红外区,且其由于本身在溶液中由于旋转荧光急剧淬灭,而进入线粒体中后旋转受到抑制,发出近红外光荧光,极大地提高了信噪比,在线粒体免洗标记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334066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1811550048.4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F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640nm激发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结构通过不同刚性的五元环与六元环的氮端修饰,具体如式(1)所示,实现了吸收与荧光光谱的红移,最大红移了45nm。同时,本发明涉及的染料光稳定性高,量子产率高(在甲醇中达到0.3以上),且其底环的螺环开环与闭环形式分别对应有色与无色,可进行光调控,用于生物荧光探针及其超分辨成像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334066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811550048.4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640nm激发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结构通过不同刚性的五元环与六元环的氮端修饰,具体如式(1)所示,实现了吸收与荧光光谱的红移,最大红移了45nm。同时,本发明涉及的染料光稳定性高,量子产率高(在甲醇中达到0.3以上),且其底环的螺环开环与闭环形式分别对应有色与无色,可进行光调控,用于生物荧光探针及其超分辨成像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882784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510926177.9
申请日:2015-1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1B32/05 ,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维取向有序交联纤维状分级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以金属盐与有机配体为原料,制备而成具有一维取向的金属有机骨架(MOF),通过程序升温碳化、刻蚀模板、活化制成一维取向的有序交联纤维状分级孔碳材料;所述有机配体为均苯三甲酸、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三聚硫氰酸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所述金属盐为硝酸铁、硝酸铜、硝酸镍、硝酸锌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一维取向的有序交联纤维状分级孔碳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在材料制备工艺、电子和离子传到等方面都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