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12262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111372496.1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高架站正线下方楼面喷涂纤维振动落屑试验方法,使用的模型由混凝土板、条形混凝土台、喷涂纤维材料组成,在混凝土板上表面设置测点、布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并连接数据采集仪,通过控制器调节激振器的激振力大小和激振频率,向两条形混凝土台同步施加单频连续垂向振动荷载,使模型的垂向加速度、激振频率分别与被评估的轨道交通高架站房正线下方楼面混凝土板振动的楼面等效垂向加速度、等效振动频率一致,每达到列车激振等效每年时长的整数倍时统计混凝土板下方掉落的喷涂纤维材料的重量,计算车致振动落屑量随使用年限的变化趋势。该方法适用于测定和评估站房列车振动引起的楼面喷涂纤维材料的脱落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29971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48468.1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V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三分量地震背景噪声的时频双域P波提取及映射成像方法,包括:S1,对原始三分量地震背景噪声数据进行预处理,并设置时间窗口长度;S2,对三分量地震背景噪声数据进行时间域极化滤波,分离纵波和横波;S3,对上述时间域极化滤波后的数据进行频域数据筛选,进一步消除背景噪声数据中的低频面波信号,突显P波能量;S4,输出处理后的背景噪声数据;S5,对步骤S4输出的处理后的背景噪声数据进行映射成像计算及映射剖面输出,得到勘探区域的地震映射结果。该方法最大限度地弱化了地震背景噪声中的面波、突显了体波能量,其分离效果极佳,进一步优化了地质解译效果,具有绿色无损、易实施、成本低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00761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01335.6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隧道内轨道精测精捣作业的精准定位方法,包括S1,在进行轨道精测精捣前,在隧道内部每根轨枕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布设RFID定位标签;S2,通过集成有轨枕识别模块的轨检仪进行全线轨道精测数据采集;S3.轨枕中心精准识别;S4.线路中线三维坐标解算及线形拟合;S5.轨枕中心精准里程及三维坐标解算;S6.在首次布设RFID定位标签时,将S5获取的每根轨枕的信息档案写到轨枕对应的RFID定位标签中,然后执行S8;S7.在已布设RFID定位标签的情况下,对RFID定位标签中的轨枕档案信息进行更新,然后执行S8;S8.捣固车精准定位,逐枕精捣。该方法定位精度高、维护简单、稳定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608802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667965.7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成本传感器集成的融合轨道三维重建方法,包括:S1,多传感器时间、空间同步;S2,MEMS惯导机械编排,进行三维姿态、速度和位置的更新;S3,GNSS载波相位精密定位并整合MEMS惯导解算;S4,视觉传感器辅助MEMS惯导解算;S5,进行视觉传感器位姿变化量零速静止判断,并修正MEMS惯导状态;S6,平曲线切线方位角修正惯导;S7,将步骤S3‑S6组合导航解算后的结果进行RTS反向平滑,得到反向平滑后的姿态、速度和位置;S8,根据S7反向平滑后的姿态和速度进行轨道的三维重建。该方法通过低精度多元传感器集成及系列算法实现了高精度惯导的测量精度,可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657067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70912.0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尺度阵列式激光雷达测量系统及获取轨道边界条件方法,多尺度阵列式激光雷达测量系统包括:四个激光雷达、里程定位单元和数据同步采集单元,四个激光雷达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顶部高精度激光雷达垂直于轨道面向上扫描,两个侧面广角激光雷达平行设置并分别朝向左侧和右侧扫描,底面广角激光雷达垂直于轨道面向下扫描,里程定位单元用于获取里程数据;数据同步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四个激光雷达和里程定位单元的数据并为其供电,本发明的多尺度阵列式激光雷达测量系统用于普速铁路的精测精调,主要作用是在惯导轨检仪测量轨道几何状态的同时,测量能够获取轨道的边界条件的数据,解决了惯导轨检仪不能测量轨道边界条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80211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73072.4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天津城建大学
IPC: E04D13/03 , E04D13/0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天窗遮阳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板一,板一的周围设置有遮阳构件,遮阳构件包括四个板二、四个板三、四个板四、四个板五,四个板二各有一个梯形腰边分别与板一的四边转动连接,四个板二的另一个梯形腰边分别与板五的一边转动连接,四个板四各有一长边与板二的下底边一一对应且固定连接,四个板四的另一长边分别与板三的梯形斜边转动连接,四个板三的直角边分别与板五的一边转动连接,板一上设有动力装置,遮阳构件的外部设有控制组件。本发明由单一的动力装置驱动,结构简单,展开后表面平整,能够提升室内光热环境的舒适度,并有效减少空调热负荷,从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建筑碳排放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40976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402174.5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石家庄铁道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输入增强的渗漏水病害深度学习检测方法,包括:渗漏水图像方向滤波抑制,将方向滤波结果作为后续深度神经网络输入图像特征通道的第一部分;渗漏水区域信号分割增强处理:采用图像信号大津阈值分割法对隧道巡检图像数据进行分割预处理,再利用图像空域滤波器进行平滑处理,将经过图像空域滤波后的特征输入增强权重矩阵与原图像进行相乘,将所得结果作为后续深度神经网络输入图像特征通道的第二部分;建立渗漏水病害检测与识别模型。该方法大大提高了对渗漏水病害检测与识别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37302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232134.7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背景噪声谱比的深度域成像方法,包括:三分量背景噪声数据采集;分别计算各台地震仪采集数据的HVR曲线,包括:对原始三分量背景噪声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傅氏变换,获得傅里叶振幅谱,对傅里叶振幅谱进行加窗平滑处理,对x、y两方向的傅里叶振幅谱进行合并,得到合成的水平分量振幅谱数据,将其与Z方向的垂直分量振幅谱数据进行比值,得到HVR曲线;拾取各台站对应HVR曲线上的极大值及对应的特征频率,得到探测场地范围内的频率域成像结果;根据层速度场以及成像结果开展频率‑深度域转换,得到深度域成像剖面;进行地质异常特征解译。该法抗干扰能力强,能够直观展示地质异常结构形态和具体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4912551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838363.7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桥梁变形监测的GNSS和加速度计实时融合算法,包括:获取一组GNSS和加速度计的原始桥梁结构健康变形监测数据;采用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对所述GNSS变形监测数据进行解算,实时求取结构体的低频位移变形数据;采用递归滤波对获取的加速度计原始监测数据重构,实时求取结构体的高频位移变形数据;将两种不同频率位移变形监测数据做内插融合,获取结构体的实时高精度位移变形信息。该算法将GNSS和加速度计对桥梁结构健康的变形监测数据进行集成融合处理,将这两种传感器优势进行互补,实现了在更宽频率范围内实时获取桥梁的高精度静态和动态位移变形信息,有效提高了桥梁结构健康变形监测精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9820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204279.X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V20/10 , G06N3/04 , G06N3/08 , G06V10/26 , G06V10/44 , G06V10/75 , G06V10/764 , G06V10/77 , G06V10/774 , G06V10/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轨道交通周边危险源变化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轨道交通沿线的地理信息遥感图像数据;对线路周围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危险源种类;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进行处理,得到配准后的地理信息遥感图像,进行图像分区并根据危险源分类结果对分区的图像进行目标标注后将其输入深度学习网络进行训练,获取准确度较高的检测模型;将待检测轨道交通线路的地理信息遥感图像输入检测模型,实现轨道交通周边危险源检测。该方法能自动快速识别轨道交通周边危险源,减少人工操作工作量,提升轨道交通周边危险源识别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