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2380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1188661.2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王辰 , 张希 , 田建东 , 肖耘 , 宋征宇 , 杨帆 , 张宏剑 , 于兵 , 胡振兴 , 章凌 , 乐晨 , 陈献平 , 马红鹏 , 郭嘉 , 谢珏帆 , 周天送 , 李虹 , 续堃
Abstract: 一种阻力舵与挂索回收一体化机构、回收方法,机构包括箭体结构附件、阻力舵组件、挂索机构组件、伺服作动器;箭体结构附件安装在外部箭体结构上,用于阻力舵组件与外部箭体结构可转动连接,并对伺服作动器进行限位;阻力舵组件用于作为火箭回收过程中的气动舵,并为挂索机构组件提供容置空间;在火箭上升段紧贴外部箭体结构;挂索机构组件用于在火箭回收过程中挂住外部回收部件;伺服作动器用于驱动阻力舵组件展开。回收方法使用箭上挂索机构+地面/海上网系回收平台的方式进行重复使用火箭的回收,将吸收缓冲着陆冲击的需求主要通过地面/海上网系回收平台满足,简化了箭上机构的规模、重量和复杂度,减小了运载能力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3834387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1092965.4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F42B15/38
Abstract: 一种大直径组合化高可靠膨胀管‑凹槽板分离装置,包括上结构体、下结构体、外分离板、内分离板、扁平管、导爆索组件;多段扁平管连接后,用于容置导爆索组件,多段扁平管位于上结构体和下结构体之间,共同形成一个组合体;多块内分离板形成一个圆环位于组合体的内侧,多块外分离板形成一个圆环位于组合体的外侧;将组合体两侧的内分离板和外分离板,以及上结构体和下结构体通过紧固装置连接;相邻的两块内分离板之间的缝隙,与相邻的两块外分离板之间的缝隙错开;导爆索组件的索心为扁平形状;上结构体、下结构体分别与外部被分离结构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631689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10038027.2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42B15/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低多频段、大量级冲击的界面连接结构,包括下环框,下环框的顶部设置有上环框,下环框的顶端设置有上环壁,上环框的底端设置有下环壁,上环壁和下环壁上均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设置有连接紧固件,上环框上设置有侧壁,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阻尼盒,安装孔的一侧设置有螺母。该装置是一种可降低多频段、大量级冲击的界面连接结构,双框冲击减缓装置减振降噪效果显著、环境适应性强、适用频域广、对原结构改动小和多方向性,不改变原有结构分离、承载和结构基频等性能,实现冲击衰减;适用于大气环境和微重力环境;可设计性强,降冲击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407341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192026.2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心剪切式低冲击膨胀管双凹槽板分离装置,包括:炸药索、填充物、扁平管、H型分离板、上端框、下端框、上紧固螺栓和下紧固螺栓;H型分离板包括:上U型槽、下U型槽和连接区;其中,上U型槽和下U型槽分别位于连接区上、下两侧;上端框与上U型槽对接安装,并通过上紧固螺栓紧固;下端框与下U型槽对接安装,并通过下紧固螺栓紧固;扁平管设置在下端框与下U型槽之间;扁平管中空,炸药索设置在扁平管的中空腔体内;填充物填充在扁平管和炸药索之间的空腔内。本发明在保证结构具有较高的分离可靠性的同时能够降低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240733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31261.3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40
Abstract: 适应温差和内压大幅度变化的推进剂贮箱晃动阻尼装置,应用于推进剂贮箱内部,适应温差和内压变化,降低液体晃动能量,保证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的姿态控制,属于结构领域。本发明包括:直角焊接角片、纵向连接桁条、带加强槽的环形防晃板;焊接角片的一端点焊在贮箱的箱壁上,另一端与环形防晃板固定连接,两层防晃板通过两根纵向连接桁条进行连接,连接桁条与防晃板之间铆接。该结构可避免燃料晃动与控制系统产生耦合响应,改变贮箱的自振频率,抑制晃动能量的同时保证防晃结构在低温和燃料内压的作用下保持结构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6650045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611101932.0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二级箱间段结构优化设计与强度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1)对二级箱间段结构的原始设计强度校核,通过拓扑优化的手段重新设计上接头结构形式,使得该区域应力水平降低;2)基于OptiStruct的上接头拓扑优化设计,得到上接头拓扑优化模型;3)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建立箱间段叉子单元及相邻火箭壳体的联合模型,校核二者互为真实边界后的二级箱间段上接头结构强度,该区域应力水平降低。本发明采用有限元方法,融合工程经验,基于拓扑优化技术进行联合强度分析以及局部结构优化,大幅提高分析精度,取得减重、优化、承力高等更优性能;本发明得到的箱间段结构一次性通过地面静力试验考核,结构承载力明显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631689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38027.2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42B15/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42B15/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低多频段、大量级冲击的界面连接结构,包括下环框,下环框的顶部设置有上环框,下环框的顶端设置有上环壁,上环框的底端设置有下环壁,上环壁和下环壁上均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设置有连接紧固件,上环框上设置有侧壁,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阻尼盒,安装孔的一侧设置有螺母。该装置是一种可降低多频段、大量级冲击的界面连接结构,双框冲击减缓装置减振降噪效果显著、环境适应性强、适用频域广、对原结构改动小和多方向性,不改变原有结构分离、承载和结构基频等性能,实现冲击衰减;适用于大气环境和微重力环境;可设计性强,降冲击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638593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195847.8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孙璟 , 唐科 , 田建东 , 胡振兴 , 吴晗玲 , 吴会强 , 佟文敏 , 李岩 , 宋保永 , 张志峰 , 赫志亮 , 张乔飞 , 赵崇斌 , 曲展龙 , 侯金瑛 , 陈岱松 , 于兵
Abstract: 一种蜂窝阻尼颗粒冲击减缓装置,涉及有效载荷与运载火箭连接领域;包括2个环形连接框、双层环形面板、阻尼颗粒、环形蜂窝结构和连接紧固件;其中,2个环形连接框竖直对称放置;且2个环形连接框之间留有间距;环形蜂窝结构竖直固定安装在2个环形连接框之间;阻尼颗粒填充在环形蜂窝结构之间;双层环形面板固定安装在2个环形连接框的外侧壁;且双层环形面板与2个环形连接框围成封闭空间;将环形蜂窝结构包裹在内部;双层环形面板与环形连接框之间通过连接紧固件固定连接;本发明具备减振降噪效果显著、环境适应性强、适用频域广和多方向性衰减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443593B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410512705.1
申请日:2014-09-29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16D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种能实现阻尼和锁定功能的鼓式铰链机构,目的是解决现有栅格翼铰链无法解决栅格翼展开过程中存在展开到位冲击过大和展开到位后反弹问题。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撑及限位部件、阻尼加载部件和锁定部件;其中,阻尼加载部件位于支撑及限位部件内部,与支撑及限位部件接触;锁定部件位于阻尼加载部件和支撑及限位部件的右侧,与阻尼加载部件固定连接;支撑及限位部件用于连接火箭结构和栅格翼,同时限制阻尼加载部件和锁定部件的运动;阻尼加载部件用于为栅格翼的转动提供阻尼转矩;锁定部件用于在栅格翼展开到位后锁定栅格翼。本发明对栅格翼等翼面和舵面展开机构设计以及其它折叠展开结构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65004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01932.0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 G06F17/5018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二级箱间段结构优化设计与强度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1)对二级箱间段结构的原始设计强度校核,通过拓扑优化的手段重新设计上接头结构形式,使得该区域应力水平降低;2)基于OptiStruct的上接头拓扑优化设计,得到上接头拓扑优化模型;3)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建立箱间段叉子单元及相邻火箭壳体的联合模型,校核二者互为真实边界后的二级箱间段上接头结构强度,该区域应力水平降低。本发明采用有限元方法,融合工程经验,基于拓扑优化技术进行联合强度分析以及局部结构优化,大幅提高分析精度,取得减重、优化、承力高等更优性能;本发明得到的箱间段结构一次性通过地面静力试验考核,结构承载力明显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