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15093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510854445.0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面核心信息控制设备的主控单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国产龙芯处理器间互连的计算机故障容错装置。本发明技术方案利用国产龙芯3A多核处理器特有的级间互连接口,以及HT总线的高速双向、串行点对点、包交换、虚通道、乱序执行等特有技术,实现了双机数据状态共享的同步一致和握手互检的故障检测。本发明将有效弥补国产通用处理器可靠性和资源发挥的不足,通过对系统功能的冗余备份及故障容错设计,全面提升信息系统中核心主控单元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测试性,有力确保信息系统国产化建设后的工作性能与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589403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610080917.6
申请日:2016-02-0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9/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058 , G05B2219/140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高速采集数据的配气台增压切换控制方法,首次在动力测控系统中采用射前增压模式,首先进行前端压力参数的接收,接着经过数据清洗、平滑滤波、压力带阈值判断和三取二决策,直接得到地面配气台的增压阀通断信号,并通过动力继电器机柜带动地面配气台的增压阀动作,实现了数据传输处理的实时性,消除了前后端网络故障的影响;本发明方法融合了前端自闭环增压控制(射前增压)、后端遥测增压控制(手动增压)以及后端地测增压控制(测试增压)三种模式,在极大降低增压控制对网络依赖性的同时,通过多模式切换的方式,满足了多种故障模式下对低温运载火箭可靠增压的系统需求,具有极高的先进性和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914061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1585415.0
申请日:2022-12-1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王芳 , 王大敏 , 刘伟 , 汪文明 , 苏剑彬 , 阎小涛 , 黄晨 , 齐欢 , 刘思奇 , 汪东洋 , 任卉 , 马宏伟 , 赵唯 , 王路 , 沈超鹏 , 张杰 , 戴丽 , 岳玮 , 李婧
IPC: H04L43/50 , H04L41/0663 , H04L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无线测发网络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采用基于双信道的无线测发网络架构,包括前端发射平台和后端指挥平台,前端、后端分别部署交换设备,建立局域以太网互联;无线测发模式下,前端、后端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互联,包括至少两路无线信道;无线测发网络系统包括两路互为冗余的区域骨干传输信道,用于前端、后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通信控制装置串接在交换设备和信道传输设备之间,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实现对无线通信资源的实时调度和按需调度;前端部署有两套交换设备;后端部署有两套交换设备。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信息分级传输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系统可靠性低、网络切换保护时间长、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9501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34008.5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刘梓琰 , 王冠 , 张学英 , 李璨 , 刘巧珍 , 余锋祥 , 许银翠 , 王潇宇 , 范浩鑫 , 蔡宜伦 , 黄晨 , 郭翔宇 , 白永超 , 刘存秋 , 王伟 , 吉彬 , 马吉阳 , 李舟阳
IPC: G06F18/23 , G01M13/00 , G06F18/214 , G06F18/243 , G06N5/01 , G06N20/20 , G06F18/213
Abstract: 一种基于自适应滑动窗口的故障模式识别方法及系统,根据机械设备不同的故障模式对应的数据异常特征通常表现,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某类机械设备测试数据的频域信息,利用包含状态正常与各类故障标签的机械设备测试数据进行训练,锁定各类故障的特征频段并学习各类故障的数据特征,以构建机械设备故障模式判别方法,通过故障模式识别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该型设备故障模式的快速判别,并提供各类故障模式对应的表征频段信息用于后续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83433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296991.3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马宗瑞 , 卢頔 , 王淑炜 , 王之平 , 刘巧珍 , 黄晨 , 徐勤 , 崔照云 , 白冰 , 张学英 , 张晨光 , 徐晨 , 穆晖 , 岳玮 , 吕明 , 赵心欣 , 李璨 , 王铭瑶 , 李皓伟 , 惠兴晨 , 李玉山 , 边旭 , 陈昌旭 , 苏剑彬
IPC: H04L41/0631 , H04L41/0823 , H04L41/0213 , H04L41/0246 , H04L43/08 , H04L43/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域地面测发控网络实时监控系统及方法,该监控系统主要包括末端地面测控网络监控模块和远程网络监控模块;末端地面测控网络监控模块对各型运载火箭前后端通信网络进行实时监控;远程网络监控模块收集和显示末端地面测控网络状态,并对各末端地面测控网络进行控制和状态监测。本发明打破原有的末端地面测控网络监测局域化的壁垒,将局域网络的监测数据收集到一起,实现全域网络监测数据格式统一化、日常运维一体化、控制管理中心化。
-
公开(公告)号:CN109991003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910219292.0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学监测的发动机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包括声像仪、传声器、多通道数据采集设备和上位机;发动机点火后,传声器和声像仪采集发动机推力建立过程中的声音信号,通过多通道数据采集设备传输到上位机;上位机根据上述声音信号获得发动机不同位置处声音信号声压级、过零率、能量谱分布特征、时频特征随推力建立过程的变化曲线以及火箭周围区域中声信号空间场分布随推力建立过程的变化曲线。本发明进一步给出了利用上述系统的状态检测与诊断实现方法,根据系统获得的声场数据,建立多层次声源评估模型,并利用上述模型对火箭发射时发动机点火后发射台附近实时采集的声场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能够实时监测发动机异常。
-
公开(公告)号:CN11227066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120812.1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王冠 , 徐昊 , 耿辉 , 刘巧珍 , 易航 , 张恒 , 容易 , 何巍 , 王国辉 , 杨楠 , 王伟 , 朱骋 , 吉彬 , 刘存秋 , 李璨 , 黄晨 , 张素明 , 岳梦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火箭遥测视频的空间环境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火箭遥测视频图像,对火箭遥测视频图像中的每一帧基于像素值的Kmeans聚类将每一帧中的每一个像素点识别为背景像素点、火箭箭体像素点或颗粒物像素点;使用在Cityscapes数据集上训练得到的Mask R‑CNN目标分割模型,根据Mask R‑CNN目标分割模型对聚类得到的颗粒物像素点集合进行标注及统计得到不连通区域,根据不连通区域进行分割得到颗粒物信息;根据颗粒物光流得到颗粒物运动的速度和运动的轨迹。本发明可以有效分析出发动机周边环境的颗粒物雾化浓度、范围及颗粒数量、平均运动速度与半径大小,能够在星箭分离阶段对卫星位置动态进行精准跟踪。
-
公开(公告)号:CN110196564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10470266.5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9/042 , H02J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单粒子辐照的平滑切换双机冗余配电系统,该系统包括主机、备机和载荷供配电模块,其中主机和备机互为当班机和非当班机,当班机和非当班机实时地将自身的健康状态和当前工作状态发送给对方,确保非当班机和当班机知悉对方的当前工作状态;当班机根据预设的时序或者接收外部输入的配电指令输出配电控制信号至载荷供配电模块,控制载荷供配电的通断,并回采载荷供配电模块输出端的母线电压,根据回采结果,判断配电指令是否正确执行,当指令未正确执行时,则由当班机将该配电指令经内部串口发送至非当班机,并暂时启用非当班机的输出控制功能,由非当班机补充执行一次该配电指令。
-
公开(公告)号:CN109976277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10246641.8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王淑炜 , 黄晨 , 王之平 , 刘巧珍 , 白冰 , 赵心欣 , 卢頔 , 程堂明 , 马忠辉 , 张宏德 , 王晓林 , 邱玉钦 , 司群英 , 程大林 , 张鹭 , 田玉蓉 , 任京涛
IPC: G05B19/418
Abstract: 一种基于通信协议的动态可重构的通用型地面测控设备及其信号输入和输出控制方法,通过通用化、智能化、小型化设计,使其具备结构简单构型统一,兼容性及可维修性高的特点,可实现模块级至单机级的动态重构,便于功能扩展以及维修更换,以满足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工况的测试需求,提高设备通用性和型号兼容性,提高航天地面测试效率和任务可靠性,通过对测控需求以及测控资源的整合,对测控设备进行通用化、小型化、模块化设计,实现以功能需求为导向的设备组合化构型,满足快速维修更换的使用要求;综合应用背板总线技术,满足模块级至单机级的级联扩展以及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工况的测试需求,同时采用独立总线对板卡状态进行健康监测,提高测控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健康管理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003546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231795.X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高可靠高安全无线网络拓扑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节点、若干普通节点以及后端工作站。普通节点通过广播数据包获取局部网络邻居节点信息,并根据控制器节点的请求将局部网络邻居节点信息反馈给控制器节点;控制器节点感知全网拓扑状态,生成全网拓扑连接状态图,形成全网传感节点路由表并下发到各普通节点;控制器节点通过以太网与后端工作站相连,实现前后端测试信息远距离通信与系统间信息交互。本发明减少有线方式带来的铺设、测试等繁琐工作,无需架设网络基础设施即可完成快速、自动组网,将数控分离的思想引入到无线传感网络架构设计中,实现无线链路的自主控制,保证了传感数据传输过程的可追溯性,并降低了传感节点的功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