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9629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94707.6
申请日:2024-04-23
IPC: G06Q10/0631 , G06Q30/0201 , G06Q50/04 , G06Q10/10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铁生产调度优化方法、计算设备及程序产品,方法包括:根据炼钢‑连铸生产工艺流程及其需满足的工艺约束条件,构建多目标调度优化模型,多目标调度优化模型包括多个目标函数,多个目标函数包括加工时间最小化目标函数、电力经济成本最小化目标函数、可再生能源消耗最大化目标函数;将包括机器加工时间、机器电能消耗量、分时电价、可再生能源典型日出力曲线在内的多个参数输入到NSGAII算法中;利用NSGAII算法对所述多目标调度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以确定最优解集,并根据最优解集得到最优生产调度结果,以便根据最优生产调度结果对炼钢‑连铸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调度,能够实现完工时间最小化、电力经济成本最小化、可再生能源消耗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90848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13673.4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理与数据融合驱动的产品装配精度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S1:多种误差源特征变动的几何误差旋量模型构建;S2:多装配体的装配误差传递机理模型构建;S3:考虑装配变形误差与实测误差的装配误差传递修正模型构建;S4: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装配精度预测数据模型构建;S5:融合机理与数据的产品装配精度预测模型构建;S6:混合驱动的装配精度预测模型的有效性验证,本发明综合考虑工装、零件接触与回弹的变形影响与装配体所受载荷,以及融合机理与数据的产品装配精度预测模型构建,可有效的提高产品装配精度的预测,并有较好的可解释性,可大幅减少修配成本及时间,有利于复杂产品在现场的快速精准装配。
-
公开(公告)号:CN11723980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16767.6
申请日:2023-08-31
IPC: H02J3/32 , B60L53/00 , B60L53/64 , B60L53/80 , H02J3/46 , H02J13/00 , G06Q10/0631 , G06Q30/0201 , G06Q50/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充换电全过程的共享汽车的电池调度方法及计算设备。其中电池调度方法包括:建立分时段控制电池充电模型,电池充电模型指示各时段下各充电状态的电池数量;至少基于各时段的充电电价,确定充电成本,并结合移动换电车的配送成本,得到总运营成本;基于移动换电车到达换电需求点的时间,确定用户满意度;以用户满意度最高为第一目标、总运营成本最低为第二目标,并对电池充电状态和移动换电车状态进行约束,以形成电池调度模型;求解电池调度模型,以得到各移动换电车配送电池到各换电需求点的配送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1721745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20075.9
申请日:2023-08-31
IPC: G06Q10/0631 , G06Q50/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加氢网络的确定方法,包括:确定所述加氢网络中加氢站信息,所述加氢站信息包括加氢站位置及各加氢站的氢气需求量;至少基于氢气供应成本和加氢网络中的氢气输送量,构建加氢网络的双目标规划模型;至少利用所述加氢站信息,求解所述双目标规划模型,确定出制氢点信息,所述制氢点信息包括:制氢点位置、各制氢点对加氢站的氢气供应量及储运方式。根据本申请的方案,能够有效匹配加氢网络中的加氢需求和氢气供应,实现基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加氢网络的布局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513099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910767973.0
申请日:2019-08-2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IPC: E21B47/00 , E21B49/00 , E21B47/0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参量超前物力灾害实时预测系统,包括地质信息普查装置、度随钻测量装置和设置在底面上的多源信息接收统计解译存储装置,地质信息普查装置、度随钻测量装置与多源信息接收统计解译存储装置通讯连接;地层信息普查装置依据获取预定范围区域内的地层隐伏病患情况,圈定钻测区域;度随钻测量装置在钻测区域以任意预设角度钻进,并实时获取地层岩土体力性参数和地层岩土体物性参数;多源信息接收统计解译存储装置对地层岩土体力性参数和地层岩土体物性参数进行处理和分析,随钻预测超前物力灾害。本发明充分解决了只钻不测或关键数据缺失的问题,从而使得后续操作更省时省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519719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767800.9
申请日:2019-08-20
Applicant: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开挖物联网监控系统,包括多源信息采集终端、多源信息传输终端、远程监控平台和科学决策平台,多源信息信息采集终端与多源信息传输终端通讯连接,多源信息传输终端与远程监控平台通讯连接,远程监控平台与科学决策平台通讯连接,其信息化管理方法为:通过无线设备全方位采集地下工程开挖的多源信息,并将多源信息传输至wifi基站;wifi基站将多源信息传输至远程监控平台;结合所获取的可视化信息,管理层科学决策平台实现对施工的管理控制。本发明有效解决人工采集数据工作量大、时效性差、效率低、共享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374511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623168.0
申请日:2019-07-11
Applicant: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钻孔取芯钻杆。该钻杆下部的管壁内壁面上开设有螺纹槽和切口槽,螺纹槽内螺纹配合有环刀,环刀包括弧形螺纹块、弧形伸缩件和切刀,切刀固定在所述弧形螺纹块的内侧,弧形伸缩件与弧形螺纹块相间排列,弧形伸缩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弧形螺纹块固定连接。本发明提供的钻杆,无需附加动力,通过其下部螺纹槽与环刀的配合,在钻机反向转动的作用下即可实现环刀的自旋上升、变径切削和岩芯固定,实现岩芯的断芯取芯,从而能够解决超深孔钻探断芯取芯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880973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65442.4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RH精炼过程钢液加热的方法。RH精炼前期,通过RH顶部氧枪中心通道吹入氢气、或天然气、或焦炉煤气、或乙炔气体等可燃性气体,通过中心孔周围通道吹入氧气;调整氧枪枪位,控制氧气与可燃性气体的反应发生在真空槽内钢液面附近,并使氧枪吹出的气体搅拌钢液,促进钢液升温;加热处理时,控制RH精炼循环气体流量,避免钢液真空室钢液的剧烈喷溅和温度损失。加热处理3-8分钟,钢液升温10-30℃。该方法可减少RH处理过程温降,解决部分钢厂RH精炼过程温度不足问题,代替RH精炼中加铝吹氧提温,提高钢水洁净度,有效防止后续连铸生产中水口堵塞;也可降低转炉出钢温度,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05953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901183.2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F27B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7B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氧化的高温管式炉炉口结构设计,包括上下两层不同结构的耐火砖,上层砖开有狭缝,用作氩气出口,下层砖开有圆孔,用于脱氧、合金化、加渣操作;上层砖与下层砖可分离;利用耐火砖封住炉口,耐火砖可耐炉口高温,采用双层砖理念,上层砖满足氩气出口需要,下层砖可减少钢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本防氧化的高温管式炉炉口结构设计可在进行实验操作时维持炉膛内良好的保护气氛,减少钢液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702594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310587358.8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10 , G06N3/006 , G06F17/12 , G06F111/0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容差分配多目标模型参数融合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S1:构建基本误差源特征变动的几何误差旋量模型;S2:构建考虑配合误差的关键特征位姿变动模型;S3:构建单装配体误差累积模型和多装配体间协调误差模型;S4:构建多个针对产品需求提升性能的单目标容差优化模型;S5:建立多模型权重参数计算方法;S6:构建容差分配多目标优化模型;S7:对容差分配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迭代求解,本发明可大幅减少修配成本及时间,同时还有效避免因各目标模型数据内涵不统一、数值大小产生的优化偏离需求方向的问题,使得优化后的容差数据符合预期的优化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