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封氯氮平的固体脂质微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79822C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610123904.9

    申请日:2006-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55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封氯氮平的固体脂质微颗粒,是氯氮平包封在固体脂质载体中,微颗粒的粒径为5~20μm。其制备方法包括:将氯氮平和固体脂质在无水乙醇溶剂中混融,然后蒸发回收溶剂;得到的熔融混合物分散于含有稳定剂的水溶液中;剪切分散乳化处理,形成乳状液;置于冷水浴中,搅拌,使脂相冷却结晶析出,形成悬浮液,冷冻干燥得到包封氯氮平的固体脂质微颗粒。本发明将氯氮平包封在固体脂质载体中,制成微细颗粒,能有效控制氯氮平的释放性能,减缓氯氮平在酸性环境中的释放速率,而提高其在中性环境的释放。

    水溶性无机金属盐的固定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00013C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410051551.7

    申请日:2004-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无机金属盐的固定化方法。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在0.1~10重量份水溶性无机金属盐中加入20~50重量份去离子水,形成溶液A;在10~20重量份二异氰酸酯和1~10重量份表面活性剂中加入46~78重量份环己烷,搅拌均匀形成溶液B;将溶液A加到溶液B中,搅拌形成稳定的乳状液;然后加入0.7~7.3重量份三乙胺进行搅拌;反应后加入环己烷稀释,分离;最后分别用95%乙醇溶液和去离子水洗涤,在80~130℃下干燥,无机金属盐被包裹在聚脲微胶囊囊壁。本发明成本低、方法简单易行,对环境污染小。

    亚氯酸钠的制备方法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1058C

    公开(公告)日:2004-05-26

    申请号:CN02115238.1

    申请日:2002-05-20

    Inventor: 陈赟 江燕斌 钱宇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亚氯酸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过氧化氢与固体氯酸钠混合溶解于水,将该溶液和硫酸加入到二氧化氯发生器中,生成二氧化氯和氧气混合气体;第二步,在吸收塔中放入含有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的混合吸收液,将二氧化氯送入吸收塔中,放空氧气,最终获得亚氯酸钠产品。本发明使得原料氯酸钠具有高目标转化率,收率超过95%,并由此得到纯度超过95%的亚氯酸钠产品溶液,相应的碱金属氯酸盐和氯化物含量极低。

    一种煤气化耦合煤焦化制甲醇联产乙二醇和LNG的工艺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02955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1910363423.2

    申请日:2019-04-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气化耦合煤焦化制甲醇联产乙二醇和LNG的工艺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煤气化单元、酸气脱除单元、深冷分离单元、甲醇合成单元、煤焦化单元,焦炭气化单元、焦炉气净化单元、PSA分离单元、甲烷转化单元和乙二醇合成单元。该方法将煤气化与煤焦化耦合生产甲醇、乙二醇和LNG,充分利用煤焦化工业废气中的富氢资源H2和CH4生产化工产品,减少工业废气排放。此外,该方法通过深冷分离单元充分利用煤气化合成气中的部分一氧化碳,实现了煤制甲醇联产乙二醇过程,去掉了传统煤制甲醇过程的变化单元,且不经水煤气变换单元,大幅度降低了酸气脱除单元的负荷,有效地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该方法显著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一种煤基合成气与焦炉气制甲醇联产乙醇和LNG的工艺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0295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1910363469.4

    申请日:2019-04-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基合成气与焦炉气制甲醇联产乙醇和LNG的工艺方法与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煤气化单元、酸气脱除单元、深冷分离单元Ⅰ和深冷分离单元Ⅱ、醋酸合成单元、醋酸加氢单元、甲醇合成单元、焦炉气净化单元、焦炉气压缩单元和PSA分离单元。本发明充分利用煤化工废气中的富氢资源H2和CH4,进行化工产品的合成,减少工业煤焦化工业废气排放,解决焦化企业排烟硫污染的难题,同时可以取消现有煤制甲醇工艺技术中导致高二氧化碳排放的水煤气变换单元,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其产值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一种风电-光电耦合的工业规模稳定供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518865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910733026.X

    申请日:2019-08-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电‑光电耦合的工业规模稳定供氢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风力发电耦合光伏发电单元、蓄电单元和电解水制氢单元,其后还可连接一个储氢单元。其中,风力发电耦合光伏发电单元、蓄电单元和储氢单元的容量满足一定的准则模型,一方面可对供氢系统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可对供氢系统的实施与改造起到指导作用,使得电池容量大幅度减少,节约成本。风力和光伏发电耦合互补平抑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波动性,供电波动小于30%,供氢量波动小于10%。该系统可实现大规模稳定性供氢,完成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化工的耦合,与传统的制氢技术相比,有明显的碳减排优势,并且具有合理的经济效益。

    一种含乙烯基的1-芳基取代咔唑类可交联型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105383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33064.3

    申请日:2021-03-29

    Inventor: 应磊 钱宇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空穴传输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含乙烯基的1‑芳基取代咔唑类可交联型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及应用。该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的结构式如下所示,该类化合物中含有乙烯基咔唑交联基团避免了繁琐的合成和聚合物的提纯问题,分子设计上引入的柔性链段结构,能够通过缠绕、穿插和氢键相互作用等方式,提高了交联前小分子在常见溶剂中的溶解能力,适宜利用溶液工艺制备薄膜,通过交联形成三维网络状薄膜解决层间混溶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空穴传输材料具有较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高,所制备的空穴有机半导体二极管器件性能良好且稳定,器件寿命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