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19306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574096.6
申请日:2017-07-14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波协同酶解和冰冻处理改善糙米蒸煮品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糙米,先置于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复合水溶液中浸泡,接着采用超声波处理,然后倒掉溶液,清洗后沥干,再采用微波处理,最后在低温条件下冰冻处理并干燥即可。本发明方法利用超声波增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作用,而微波可对残留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以及糙米米皮中的脂肪酶进行高效灭活。
-
公开(公告)号:CN106551268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0886538.6
申请日:2016-10-11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广州力衡临床营养品有限公司
IPC: A23L7/143 , A23L15/00 , A23L33/16 , A23L33/15 , A23L33/1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V2002/00 , A23V2200/30 , A23V2250/7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肾病病人的重组米,包括下述重量份组成的各原料组分:澄面5000~15000份,大米粉500~3500份,全蛋粉50~200份,纳米碳酸钙30~150份,单甘酯30~120份,复合维生素3~20份。本发明的产品具有低蛋白、低钠、低钾、低磷、高钙的特点,符合肾病营养模式,可作为肾病患者的日常主食,改善病人的营养水平和生存率,天然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94785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200006.3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抗营养因子的全大豆营养粉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优质大豆,用纯净水将其清洗干净并沥干水分,粉碎后,制得全豆原料粉备用;S2:将所述步骤S1中的全豆原料粉,加入纤维素酶,进行初级酶解,得到初级酶解液;S3:在所述步骤S2中的初级酶解液中,再加入蛋白酶进行二次酶解,得到全豆酶解物;S4:再将酶解物制成规格的物料块,小块上进行打孔处理;S5:将所述步骤S4的物料块放入蒸汽爆破装置进行处理,然后再烘干、粉碎制得全豆粉。本发明不仅实现了大豆的全组分工业化利用,保留了大豆中的全部营养组分,而且使得大豆营养组分更容易被哺乳动物的胃肠吸收,并显著降低机体的过敏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806363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01533.5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IPC: C08B3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龙眼多糖的制备方法,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龙眼果肉干为原料,将其清洗干净后全部浸没在蒸馏水中,室温浸泡脱除单糖和寡糖,得脱糖龙眼肉;S2,脱糖龙眼肉从蒸馏水中捞出,沥水后,经蒸汽爆破处理,得富含多糖的龙眼肉;S3,富含多糖的龙眼肉加入水并进行打浆、酶解、热水提取后,过滤后得龙眼提取液;S4,龙眼提取液中加入活性炭,为龙眼提取液进行脱色、离心、收集上清液;S5,上清液进一步经浓缩、醇沉、过滤、干燥得到龙眼多糖。本发明提出的龙眼多糖的制备方法缩短了龙眼多糖的制备时间,促进了龙眼活性多糖的溶出率,提高多糖的提取率,并且其多糖免疫调节能力比常规方法制备的龙眼多糖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517696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36924.2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糙米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重组糙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粉碎;S2:原料配比;S3:原料造粒;S4:原料干燥;本发明所制备的重组糙米,有效的降低了米糠的脂肪酶活度和40℃强化贮藏8周后的酸值,延长了米糠的保质期,本发明所制备的糙米较普通糙米更容易烹煮,食用方便,可溶性膳食纤维和酚类等营养更加丰富,本发明对材料与机器要求较低,生产过程中需求较小,工艺简单,步骤简练,生产过程中的较多步骤皆可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材料要求较低,可以批量化生产,生产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87423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382090.X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IPC: C07D493/18 , A61K8/49 , A61Q19/02 , A61K31/352 , A61P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活性的原花青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原花青素,其结构如式(I)中任一所示。本发明从荔枝果实组织中提取分离强效黑色素生成抑制剂(药物),其制备过程条件可控,提取方便,且在采用果实进行提取时可以使植物本身不经破坏而得到长期利用,对环境友好并有潜在好的经济效益,且得到的原花青素性质稳定、易存放。其抑制黑色素生成活性良好,有望应用于具有美白功效的药物或化妆品中。
-
公开(公告)号:CN113087752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0209723.2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IPC: C07H17/07 , C07H1/08 , A61P39/06 , A61K31/7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糖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4′‑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基‑(1→2)‑[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其是从沙田柚的果实、根、茎、枝或叶的干品或鲜品中分离获得。经体外药理实验证实,化合物芹菜素‑4′‑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基‑(1→2)‑[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良好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其ORAC值为1.51±0.1μmol TE/μmol,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所述的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4′‑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基‑(1→2)‑[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有望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发出新型的抗氧化剂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805406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1910122055.2
申请日:2019-02-19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IPC: A23L33/105 , A23L5/00 , A23L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米糠结合酚超高压‑碱‑酸水解分步释放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溶剂浸提去除游离酚的脱脂米糠与蒸馏水混合,真空包装后静置,再进行超高压处理,得到米糠残渣水悬液;将米糠残渣水悬液,转移到试管中,通入氮气条件下,加碱进行水解,离心分离,得上清液和滤渣;取上清液加酸调pH,保存备用;滤渣加酸水解,离心分离,取上清液调pH;合并碱水解和酸水解后调pH的上清液,加入溶剂进行萃取,萃取液真空浓缩至干,加入甲醇溶解定容,得米糠结合态酚类物质提取液,用于总酚含量测定。该方法可以有效增加米糠等全谷物及其产物中结合态酚类物质的释放,使结合酚含量测定结果更接近其真实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087751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0209719.6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IPC: C07H17/07 , C07H1/08 , A61K31/7048 , A61P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脂肪酶抑制活性的黄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黄酮类化合物柚皮素‑4′‑O‑(6‑O‑芥子酰基)‑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基‑(1→2)‑[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其是从沙田柚的果实、根、茎、枝或叶的干品或鲜品中分离获得。经体外药理实验证实,化合物柚皮素‑4′‑O‑(6‑O‑芥子酰基)‑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基‑(1→2)‑[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对脂肪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37.30±1.2μM,说明其具有良好的脂肪酶抑制活性。所述的黄酮类化合物柚皮素‑4′‑O‑(6‑O‑芥子酰基)‑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基‑(1→2)‑[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有望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发出新型的脂肪酶抑制剂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308775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209723.2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IPC: C07H17/07 , C07H1/08 , A61P39/06 , A61K31/7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糖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4′‑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基‑(1→2)‑[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其是从沙田柚的果实、根、茎、枝或叶的干品或鲜品中分离获得。经体外药理实验证实,化合物芹菜素‑4′‑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基‑(1→2)‑[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良好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其ORAC值为1.51±0.1μmol TE/μmol,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所述的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4′‑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基‑(1→2)‑[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有望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发出新型的抗氧化剂药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