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437C
公开(公告)日:2004-05-12
申请号:CN97191221.1
申请日:1997-07-0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川一文
IPC: G02F1/133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30/00 , G02F1/133719 , G02F1/133788 , G02F2001/133765 , Y10T428/1005 , Y10T428/1014
Abstract: 在已形成透明电极的玻璃基板1上,作为能量束感应性树脂(例如感光性树脂),涂布一种以酚醛清漆为主成分并配合有萘醌二叠氮化物类感光剂的正性抗蚀剂,将其干燥以形成一层0.1~0.2μm厚的感光性膜。然后通过掩膜用紫外线(365nm)曝光,从而在曝光区2′的抗蚀剂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并生成-COOH基。在此处,使H3(CH2)18SiCl3进行脱盐酸反应,形成了含有单分子膜碳链8的化学吸附单分子膜6,将其作为液晶定向膜。从而提供了一种能以高生成率制成一种不需要摩擦处理的,适用于液晶显示屏中均匀而且薄的定向膜的方法以及制造使用这种定向膜的显示屏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483205A
公开(公告)日:2004-03-17
申请号:CN01821379.0
申请日:2001-12-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川一文
IPC: H01B1/12 , H01L31/08 , H01L51/00 , H01B7/00 , H01B13/00 , C08G77/26 , G02F1/335 , G02F1/1337 , G09F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545 , B82Y10/00 , G02F1/133711 , G02F1/133719 , G02F1/13378 , G02F1/133784 , G02F1/133788 , G02F2001/133796 , G02F2202/027 , H01B1/12 , H01B1/125 , H01B1/127 , H01L51/0012 , H01L51/0075 , H01L51/0508 , H01L51/0595 , H01L51/42 , H01L51/428 , Y02E10/549 , Y02P70/521 , Y10S428/91 , Y10T428/10 , Y10T428/1005 , Y10T428/1014 , Y10T428/31663
Abstract: 包含:有机分子的一方的末端与基材表面共价结合的末端结合基;存在于上述有机分子的任意部分,与其他分子聚合的共轭基;及在上述末端结合基与上述共轭基之间的任意部分,不含活性氢的感光性官能团;上述有机分子进行了取向,而且,上述共轭基与其他分子的共轭基聚合而形成导电网络。该导电性有机薄膜具有根据光的照射导电率变化的光转换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4475C
公开(公告)日:2003-04-02
申请号:CN97126413.9
申请日:1997-11-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30/00 , B05D1/283 , B05D3/0486 , B82Y40/00
Abstract: 采用由至少一种硅烷系化合物和溶剂构成的溶液与基材通过硅烷系化合物形成硅氧烷键在基材上形成膜厚度为0.1纳米-1微米的分子膜。在表面上有活性氢的基材(2)的表面上涂覆含有例如氯硅烷系化合物的涂覆溶液,在基材表面的活性氢和上述硅烷系化合物的氯之间发生脱除氯化氢的反应,在基材表面上制备共价键硅烷系化合物的分子膜的方法,在保持低水蒸气浓度的气氛状态下的展开槽(11)内,送入上述基材,使用转印装置(6,7),在上述基材表面上涂覆含有硅烷系化合物和溶剂的涂覆溶液,在上述基材表面的活性氢和上述硅烷系化合物的氯之间进行脱除氯化氢的反应,之后在展开槽内或在外除去上述涂覆之后未反应的涂覆溶液。
-
公开(公告)号:CN1353329A
公开(公告)日:2002-06-12
申请号:CN01130501.0
申请日:2001-11-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川一文
IPC: G02F1/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4 , G02F1/13439 , G02F1/1368 , H01L27/1214 , H01L29/7869
Abstract: 在把被形成在衬底上的半导体材料膜,通过给其规定的区域赋予导电性,加工成TFT的沟道部分、源极部分以及漏极部分的同时,加工成包含与漏极部分连接的象素电极的导电元件。把由不包含杂质的本征半导体的区域作为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沟道区域),把添加了杂质的区域作为导电元件。在形成透明电极的情况下,使用氧化物半导体。
-
公开(公告)号:CN1332039A
公开(公告)日:2002-01-23
申请号:CN01110879.7
申请日:1997-08-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川一文
IPC: B05D7/24
Abstract: 单分子膜状化学吸附膜的制法,它包括:使基板与化学吸附液接触,使吸附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与基材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将表面活性剂分子以一端结合固定在基板表面上;用有机溶剂洗净后,在所期望的方向设立基板去掉液体,使表面活性剂分子以所期望的倾斜状态,沿特定的方向趋于一致。以及构成吸附膜的分子以共价键固定在基材表面的化学吸附膜,它是用多卤硅烷或聚烷氧基硅烷的残基形成的数个硅氧烷键在无规部分交联的聚合物状覆膜或单分子膜状覆膜。
-
公开(公告)号:CN100585751C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02802108.8
申请日:2002-02-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4/00 , B82Y30/00 , G02F1/13439 , G02F1/1368 , G02F2202/02 , H01B1/127 , H01L27/28 , H01L51/0075 , H01L51/0575 , Y10T428/26 , Y10T428/31663 , Y10T428/31815 , Y10T428/31855
Abstract: 一种导电性有机薄膜,由含有与基材(1)表面或基材上形成的底层(2)表面共价结合的末端结合基、共轭结合基、在所述末端结合基和所述共轭结合基之间的烷基的有机分子构成,所述有机分子取向,且所述共轭结合基与其它分子的共轭结合基聚合,形成导电网络(34)。导电网络(34)由聚吡咯、聚亚噻吩基、聚乙炔、聚丁二炔或聚烯烃形成。共轭结合基的聚合使用电解氧化聚合、催化聚合、能量线照射聚合。由此,提供与已有有机导电膜相比,具有高导电性的导电性有机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电极、电线和电子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0409336C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02106601.9
申请日:2002-02-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川一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252 , B82Y10/00 , B82Y30/00 , G11B7/244 , G11B7/245 , G11B7/25 , G11B7/2542 , G11B7/257 , G11B7/259 , Y10S428/913 , Y10T428/21 , Y10T428/31663
Abstract: 提供能够光记录的光记录膜及使用该光记录膜的光记录媒体,该光记录膜含有在基片(1)表面直接或者通过底涂层(2)固定的具有取向性的化学吸附薄膜(7)、及在上述化学吸附薄膜(7)的表面形成的覆膜(5、5’、5”),聚合性分子群在上述化学吸附薄膜的表面沿规定的方向排列,上述聚合性分子彼此聚合,从而上述覆膜进行初期分子取向,通过对上述覆膜(5”)选择性地照射使初期分子取向发生变化的光(6),上述覆膜形成初期分子取向发生变化的区域和覆膜的初期分子取向不发生变化的区域,可以进行光信息记录。也可以导入光分解的官能基。通过在化学吸附膜分子中导入利用光发生取向变化的官能基或者分解的官能基,能够进行光记录。
-
公开(公告)号:CN1188739C
公开(公告)日:2005-02-09
申请号:CN98800516.6
申请日:1998-04-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1/00129 , G02F1/135 , G02F1/1368 , G09G3/3648 , G09G2300/0408 , G09G2300/0434 , G09G2300/0809 , G09G2310/0235 , H04N1/00127 , H04N1/028 , H04N1/02805 , H04N1/486 , H04N2201/0081
Abstract: 连接在透明象素电极24上的n沟道的TFT(L)26、以及连接在光电二极管25的阴极侧的p沟道TFT(D)27都连接在共用的源连接线22及栅连接线23上,通过将正电压VL或负电压VD加在栅连接线23上,能分别单独地控制成导通状态。另外,设置在有源矩阵面板13的背面一侧的背照光18备有分别发出红、蓝或绿色的单色光的单色光源18a~18c,以分时方式显示各色图象。在读取图象时,依次使用各单色光源18a~18c,由此对各个单体象素读取红、蓝及绿色分量的图象。另外,通过只使与液晶层14上的纵横相隔一个象素P1对应的部分呈透光状态,同时使规定的电荷只蓄积在象素P1的光电二极管25中并进行曝光,由此读取象素P1的图象,对与象素P1相邻的象素分别重复进行同样的工作,由此对全部象素读取原稿图象。
-
公开(公告)号:CN1463444A
公开(公告)日:2003-12-24
申请号:CN02802108.8
申请日:2002-02-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4/00 , B82Y30/00 , G02F1/13439 , G02F1/1368 , G02F2202/02 , H01B1/127 , H01L27/28 , H01L51/0075 , H01L51/0575 , Y10T428/26 , Y10T428/31663 , Y10T428/31815 , Y10T428/31855
Abstract: 一种导电性有机薄膜,由含有与基材(1)表面或基材上形成的底层(2)表面共价结合的末端结合基、共轭结合基、在所述末端结合基和所述共轭结合基之间的烷基的有机分子构成,所述有机分子取向,且所述共轭结合基与其它分子的共轭结合基聚合,形成导电网络(34)。导电网络(34)由聚吡咯、聚亚噻吩基、聚乙炔、聚丁二炔或聚烯烃形成。共轭结合基的聚合使用电解氧化聚合、催化聚合、能量线照射聚合。由此,提供与已有有机导电膜相比,具有高导电性的导电性有机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电极、电线和电子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13886C
公开(公告)日:2003-07-09
申请号:CN98801090.9
申请日:1998-07-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C07F7/12 , G02F1/133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719 , Y10T428/1014
Abstract: 在基板上形成均匀的、固定牢固的纳米级极薄的透明薄膜,并且,/提供对膜赋予热稳定性好的高取向特性的新型化学吸附物质,以及用它来制备具有所希望的取向特性、并且对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力优良,热稳定性也优良的液晶取向膜及液晶显示元件。能够通过开发在可见光(400nm~700nm波长)区域透明、稳定,在远紫外、紫外(200nm~400nm波长)区域具有感光性,并且,化学吸附在基体上,形成单分子层状薄膜的新型化合物来实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