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气发动机缸盖与进排气座圈一体成型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360020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780358.3

    申请日:2019-08-22

    发明人: 许雄兵 李国照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气发动机缸盖与进排气座圈一体成型结构,涉及发动机缸盖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天然气发动机缸盖的进排气座圈与缸体为分体结构,若过盈量选择不当,会发生脱落,造成事故的问题。所述发动机缸盖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铝合金铸壳体,所述发动机缸盖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出水孔,且出水孔设置有两个,所述发动机缸盖主体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阶梯型火花塞安装座孔,所述阶梯型火花塞安装座孔的外部设置有气门导管座孔,且气门导管座孔设置有四个,所述阶梯型火花塞安装座孔的两侧均设置有横臂导杆压装孔,所述发动机缸盖主体的下表面设置有高强度石墨铸铁气缸套,且高强度石墨铸铁气缸套与发动机缸盖主体焊接连接。

    汽缸盖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958520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811557187.X

    申请日:2018-12-19

    IPC分类号: F01P3/02 F01P3/16 F02F1/36

    摘要: 提供一种汽缸盖,在所述汽缸盖中,按分别对应于多个燃烧室的每个火花塞孔(35)均设置有2个进气道(37)和2个排气道(39)。2个进气道(37)配置在火花塞孔(35)的一方侧,2个排气道(39)配置在火花塞孔(35)的另一方侧。汽缸盖的水套(40)具备:进气道间流路部(60),其连通于汽缸盖的外部并且在2个进气道(37)之间延伸;排气道间流路部(80),其连通于汽缸盖的外部并且在2个排气道(39)之间延伸;以及中央流路部(50),其连通于进气道间流路部(60)和排气道间流路部(80)并且被划分成包围火花塞孔(35)。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水路循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59506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503228.7

    申请日:2018-12-10

    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水路循环结构,在气缸体的前端面布置正时链轮壳集成水套和发动机主水泵,正时链轮壳集成水套与气缸体的进水处构成发动机主水泵的内腔,在气缸体的发动机主水泵出水流道内嵌入正时链轮壳水套凸台;气缸体的水套A与气缸盖水套B联通,在气缸体水套A进气侧安装第一个锁销,保证绝大部分冷却液从气缸体水套A进气侧进入气缸体水套A排气侧,进入发动机主水泵,组成发动机的大循环。该发明保证均匀的流通面积,使水泵具有足够的扬程,克服水路的阻力,使冷却液到达相应的位置,实现根据发动机所处的不同工况,实现缩短暖机时间、改善燃烧性能、降低摩擦功、减少冷却损失,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中。

    一种集成设计的发动机气缸盖

    公开(公告)号:CN106368846B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610953390.3

    申请日:2016-10-27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集成设计的发动机气缸盖,所述发动机气缸盖同时集成有排气歧管、EGR冷却装置和二次空气通道装置,所述排气歧管集成于发动机气缸盖的排气侧,所述EGR冷却装置的进气口集成于所述排气歧管上,所述EGR冷却装置的出气口集成于发动机气缸盖的进气侧,所述二次空气通道装置集成于所述排气歧管上。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作为一个整体安装,无需安装过多的排气歧管、外置式EGR冷却装置和外置式二次空气通道装置等零部件,这种高度集成化设计的发动机气缸盖不仅减少了整机零件数量和重量,对发动机油耗与排放性能也有明显改善,同时使整机设计更加紧凑,整机成本更具优势。

    发动机的冷却用油通路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902632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580941.5

    申请日:2018-06-07

    IPC分类号: F01P3/02 F02F1/10 F02F1/3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冷却用油来冷却发动机的、尤其是气缸盖的发动机的冷却用油通路构造。能够实现发动机小型且轻型化。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冷却用油通路构造在曲轴箱依次结合有气缸及气缸盖,在所述气缸形成有缸膛,并在该缸膛的侧方形成有凸轮链室,在所述气缸形成有气缸侧冷却用油通路,并在所述气缸盖形成有气缸盖侧冷却用油通路,在发动机的冷却用油通路构造中,所述气缸侧冷却用油通路设置于所述缸膛的周围,在所述气缸存在油通路废除区间,该油通路废除区间是在所述缸膛与所述凸轮链室之间未形成有所述气缸侧冷却用油通路的区间,该油通路废除区间的两侧的所述气缸侧冷却用油通路构成为与所述气缸盖侧冷却用油通路连通。

    一种卧式水冷测排气发动机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266284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810300871.3

    申请日:2018-04-04

    发明人: 冯长捷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水冷测排气发动机,包括气缸,气缸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缸头,并且水冷缸头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缸头盖,所述气缸的内部设置有盲孔活塞销,并且曲轴箱的内部设置有曲轴,所述曲轴箱的内部且位于曲轴的两侧均设置有曲轴轴承,本发明涉及两冲程专用汽油发动机技术领域。该卧式水冷测排气发动机,所述曲轴延伸至气缸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曲轴油封,水冷缸头能够改变方向,可以适应不同场合、不同器材、不同角度下的安装和使用,发动机排气口方向能够进行改变方向,效率相对较高,降低了该装置的成本,且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方便快捷。

    汽缸盖的冷却构造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138691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55975.1

    申请日:2016-09-06

    发明人: 早崎纲记

    摘要: 一种汽缸盖冷却构造,在该冷却构造中,多个汽缸(11A~11C)被直列地配置,在汽缸(11A~11C)上配置有进气口(13A、13B)及排气口(12A、12B),在各汽缸(11A~11C)间的排气侧设置有汽缸盖螺栓凸台部(15);上述汽缸盖冷却构造包括:冷却水导入部(25),其被设置在排气口(12A、12B)的下方来将冷却水导入到汽缸盖(1)内;凸台旁冷却水流路(27A、27B),其从冷却水导入部(25)分岔,并在汽缸盖螺栓凸台部(15)的附近延伸;汽缸间冷却水流路(23),其在多个汽缸间(11A~11C)延伸,并且其上游端与凸台旁冷却水流路(27A、27B)合流;排气口间冷却水流路(26A),其从冷却水导入部(25)分岔并在排气口(12A、12B)间延伸;以及断流壁(70~74),其切断冷却水从冷却水导入部(25)经由凸台旁冷却水流路(27A、27B)的流动。

    气缸盖的水套构造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138690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580083956.5

    申请日:2015-10-23

    IPC分类号: F02F1/36 F01P3/02

    摘要: 多个连通部(13g、13h)将形成于气缸盖(13)的内部的下部水套(15)和上部水套(16)连接,该多个连通部(13g、13h)位于比排气集合部(28)靠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在最接近排气集合部(28)的连通部(13g)的附近具有容积扩大部(15b),因此,通过容积扩大部(15b)消除该连通部(13g)的附近的冷却水的停滞,防止在该连通部(13g)的上游侧的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速下降,由此,能够使在下部水套(15)的各部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速均一化而提高冷却性能。特别地,在排气集合部(28)的附近,冷却水的流路变窄而冷却性能下降,但由于在比排气集合部(28)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容积扩大部(15b),因此,冷却水能够顺畅通过排气集合部(28)的附近,冷却性能得以提高。

    发动机爆震减少的内燃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8071439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1083949.2

    申请日:2017-11-07

    发明人: 鱼住久雄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爆震减少的内燃发动机。该内燃发动机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由气缸的内周表面、气缸盖的面对所述气缸的端面、活塞的冠表面、进气阀的内表面和排气阀的内表面限定,出于改进发动机的抗爆震性能的目的,所述气缸的所述内周表面、所述气缸盖的所述端面、所述活塞的所述冠表面、所述进气阀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排气阀的所述内表面包括镜面区域和粗糙表面区域,所述镜面区域被形成为算术平均粗糙度为0.3μm以下的镜面,所述粗糙表面区域被形成为算术平均粗糙度为0.3μm以上的粗糙表面。

    气缸盖的冷却构造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850001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45468.X

    申请日:2016-08-01

    发明人: 早崎纲记

    IPC分类号: F02F1/36 F01P3/02

    摘要: 包括:进气侧冷却流路(20);气缸间冷却流路(23);口间冷却流路(24);第1冷却水供给流路(25A)~(25C),其上游端与被设置在引擎的缸体(2)内的冷却水供给路径(50)连接,并且下游端与气缸间冷却流路(23)的上游端汇合;以及隔断壁(30),其在气缸间冷却流路(23)内沿从上游侧的气缸的排气口(12B)朝向排气侧的气缸的进气口(13A)的方向倾斜地延伸设置,并将气缸间冷却流路(23)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