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过渡层类金刚石涂层活塞环

    公开(公告)号:CN11355103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57106.3

    申请日:2021-07-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过渡层类金刚石涂层活塞环,包括活塞环基体、过渡层与碳涂层;过渡层包括相互结合的铬涂层与钛涂层;碳涂层包括至少一组相互结合的软质碳涂层与硬质碳涂层,活塞环由内而外方向上的软质碳涂层的硬度递增,活塞环由内而外方向上的硬质碳涂层的硬度递增;本申请所述的活塞环采用铬-钛的复合涂层作为过渡层,有效改善涂层整体的硬度梯度,进而提升了碳涂层与过渡层之间的结合效果以及过渡层与活塞环基体之间的结合效果,缓解高温环境涂层剥落的问题。采用硬质碳涂层与软质碳涂层交替设置的复合结构,从而通过软质碳涂层吸收硬质碳涂层释放的部分应力,能够改善碳涂层内部应力释放不均导致的涂层崩脱问题。

    发动机气环及具有其的活塞、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3236437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721283.9

    申请日:2021-06-28

    申请人: 陈峰

    发明人: 陈峰 陈翔宇

    摘要: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环,以及具有其的活塞和发动机,所述的发动机气环包括三个T型气环段,T型气环段包括弧形段体及其内侧向内延伸的支撑段,所述的弧形段体插置在发动机活塞上开设的环槽内,支撑段插置在发动机活塞的径向槽腔内,且在径向槽腔的底部与支撑段之间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的弹力为驱使弧形段体的外侧面抵靠在发动机缸体的内壁上;本发明通过将传统的一体式气环拆分为三段式,且每个T型气环段均由弹簧提供支撑力使其紧密的贴靠在发动机缸体的内壁上,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工作产生磨损后仍能保持正圆形的状态,规避了不断磨损产生不规则椭圆形而发生加剧磨损的问题,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一种三组合活塞油环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5403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259866.4

    申请日:2021-03-10

    IPC分类号: F16J9/12 F02F5/00 B23P15/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组合活塞油环及制备方法,包括衬环基体、衬环基体耳部、斜面凹槽、凸起平台、台阶斜面、衬环基体表面的氟系混合树脂涂层、上下刮片环、活塞环槽、汽缸臂,所述衬环基体沿其弯曲方向呈波形结构,所述衬环基体的波峰中部沿其宽度方向开有一个两侧不等高的斜面凹槽,所述斜面凹槽的低侧与衬环基体波峰边缘之间的凸出部分为衬环基体耳部,由于衬环基体是钢带通过齿轮挤压成型,衬环基体的表面粗糙度比较大,粗糙表面也阻碍润滑油在衬环基体表面的流动,在衬环基体的表面喷涂一层3~10μm厚度的氟系树脂混合涂层,能够促进润滑油的快速流动。

    一种不对称刮片环、三组合活塞油环及刮片环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5356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259828.9

    申请日:2021-03-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对称刮片环、三组合活塞油环及刮片环的制备方法,包括衬环本体、两组刮片环基体、活塞和缸套,将刮片环基体外圆面采用不对称桶面结构,实现外圆上侧布油面积增大,储油量增大,增加了在缸壁上的油膜厚度和均匀性,提高了润滑条件,降低了环与缸壁的摩擦磨损,保护了环与缸套的摩擦面而且降低摩擦噪音。刮片下行时布油面积小,使得缸套表面油膜厚度减少,降低残余润滑油,进一步降低了发动机的机油耗。本发明通过增大刮片环内圆面圆弧与衬环接触面,降低了接触面压,有效改善了衬环的磨损;通过减小刮片环的外圆面圆弧,使得环与缸壁的接触面减少,接触面压增大,提高了刮片环的刮油效果,对改善发动机的油耗有积极作用。

    一种面压恒定的三组合活塞油环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8056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197599.2

    申请日:2021-02-22

    IPC分类号: F16J9/20 F02F5/00 B23P1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压恒定的三组合活塞油环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刮片环基体,刮片环基体的外圆面由第一过渡圆弧段、大圆弧段、竖直平台段、第二过渡圆弧段依次圆滑连接,第一过渡圆弧段半径为R2,第二过渡圆弧段半径为R3,大圆弧段圆弧半径为R1,大圆弧段的水平宽度为t1,竖直平台段的高度为h1,竖直平台段中点位置至刮片环基体下底面的距离为h2,大圆弧段与所述第一过渡圆弧段连接处的位置至刮片环基体下底面的距离为h3,具有以下关系式:R1=1.2H~1.4H,t1=15~40μm,h1=0.05~0.10mm,h2=0.2H~0.3H,h3=0.65H~0.75H,R2=0.05~0.10mm,R3=0.05~0.12mm。本发明通过特殊的结构及尺寸限定,控制活塞环面压恒定,从而使得油耗和磨损得以降低,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减少了活塞环制备过程中的变形。

    活塞环及活塞组件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9075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13172.4

    申请日:2021-03-24

    发明人: 苏雷虹 顾德

    IPC分类号: F16J9/06 F16J9/12 F02F5/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塞环及活塞组件,活塞环由多个单体共同围合而成的与活塞相适配环形体,在单体内侧壁设置有弹性元件,在单体上设置有油槽,油槽轴向或斜向设置在单体外侧壁;活塞组件采用前述活塞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常规活塞组件的发动机系统存在的静态缸压和动态缸压较小的技术问题。

    用于大型发动机的活塞环以及大型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285592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1228460.1

    申请日:2020-11-06

    发明人: F·莫斯内尔

    IPC分类号: F16J9/26 F02F5/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大型发动机的活塞环以及大型发动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具有至少一个气缸的大型发动机的活塞环,在该气缸中活塞被布置成能够来回移动,该活塞环(1)包括:基部主体(7),该基部主体(7)由具有第一热膨胀系数的第一材料制成;以及中间层(8),该中间层(8)布置在基部主体(7)的径向外边界表面上,并且该中间层(8)由具有第二热膨胀系数的第二材料制成;并且还包括磨损保护层(9),该磨损保护层(9)径向向外布置在中间层(8)上,并且该磨损保护层(9)由具有第三热膨胀系数的第三材料制成,其中,第三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一热膨胀系数,并且第二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三热膨胀系数。

    一种电动汽车水冷发动机动力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85537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53704.X

    申请日:2021-03-02

    发明人: 沈春水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水冷发动机动力控制系统,包括:电池;主控模块;水冷发动机,水冷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和水冷子系统,水冷子系统与主控模块相连,发动机本体包括气缸和活塞,活塞上外套有活塞环,其中活塞环的周向一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台阶部,活塞环的周向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台阶部,第一台阶部与第二台阶部一一对应卡合;增氧子系统,增氧子系统与主控模块相连,增氧子系统用于向气缸的燃烧室供氧;热量收集子系统,热量收集子系统与主控模块相连,热量收集子系统用于收集水冷子系统的热量并传递给电池,由此有利于使得电池能够始终处在一个较为合适的温度环境中,保证电池能够正常充放电工作。

    一种提升密封性能的活塞和活塞环组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727631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24232.0

    申请日:2021-01-08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提升密封性能的活塞和活塞环组合结构,提升了密封性能,也解决了磨合期间,因为DLC涂层过硬,导致机油耗增大的的情况。本申请包括:活塞、活塞环组件以及缸套;所述活塞环组件包括第一道气环、第二道气环以及活塞油环,所述第一道气环、所述第二道气环以及所述活塞油环的表层先后均喷涂有类金刚石薄膜涂层和二硫化钼树脂涂层;所述第一道气环和所述第二道气环用于密封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所述活塞油环用于刮除所述缸套上多余的机油。

    滑动构件和活塞环
    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108227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880061057.9

    申请日:2018-10-2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构件,其具有兼顾高耐磨损性和低摩擦系数并且耐脱落性优异的硬质碳膜。本发明的滑动构件(100)的特征在于,具有基材(10)和形成在基材(10)上的硬质碳膜(12),在硬质碳膜(12)中,压痕硬度从基材侧朝向表面侧逐渐降低,进而,在硬质碳膜(12)中,在0≤T/Ttotal≤0.6中的压痕硬度分布以第一直线近似,在0.9≤T/Ttotal≤1中的压痕硬度分布以第二直线近似,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的交点(T2/Ttotal,H2)满足下述式(1)以及下述式(2)。式(1):(H3‑H1)×T2/Ttotal+H1<H2≤0.9×H1,式(2):0.6≤T2/Ttotal≤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