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02825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180068684.3

    申请日:2011-03-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能够抑制或防止发生侧面碰撞时侧面安全气囊向车辆上方侧上升的情况。在侧面安全气囊(22)内,配置有对下方腔室(56)和上方腔室(58)进行分隔的系绳(46)。在从车辆前方侧进行观察时,系绳(46)以如下状态而被安装,即,以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高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式而倾斜的状态。而且,在气体喷出部(20)的扩散器(26)的下端部上形成有气体喷出口(34),气体喷出孔(34)被配置在下方腔室(56)内,并且朝向系绳(46)的下表面(46B)。因此,在侧面安全气囊(22)展开的中途的过程中,气体将在与系绳(46)的下表面(46B)发生碰撞之后,与还未解开折叠的部分发生碰撞,从而向下方流动。

    车辆用膝垫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85549A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110402688.2

    申请日:2011-12-02

    Inventor: 藤原祐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膝垫,并且尤其涉及一种构成车辆用膝垫的树脂吸能构件(14),其形成为自位于仪表板加强件(12)上的金属托架(22)观察时截面为椭圆形,并且形成为一端朝向所述金属托架(22)开口且另一端封闭的筒状。所述吸能构件(14)在开口边缘的沿所述椭圆形的截面的长径方向的两个端侧处固定到固定部(22)。当发生车辆碰撞等时在来自乘员(P)的膝部(P1)的荷载的作用下而压溃时,所述吸能构件(14)动态地改变其截面形状,从而分散应力。因此,能够防止所述吸能构件(14)的折断,从而稳定了荷载-位移特性。而且,能够增加所述吸能构件(14)的长度,从而减少所述金属托架(22)的长度。

    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507760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380038740.8

    申请日:2013-06-13

    Inventor: 藤原祐介

    Abstract: 本发明提高了由侧面安全气囊实现的乘员的初期约束性能。在本发明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10)中,安全气囊组件(38)被配置于车门侧侧面框架部(16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在安全气囊组件(38)所具备的侧面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被设置于座椅表皮(20)的前表皮(22)与前侧面表皮(24)之间的缝合部(30)受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压而破裂。由此,形成了用于使侧面安全气囊向座椅靠背(14)的外侧膨胀展开的开口。在此,上述缝合部(30)被设置于与安全气囊组件(38)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因此,从通过该缝合部(30)的破裂而形成的开口向座椅靠背(14)外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朝向车辆前方侧且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乘员侧)膨胀展开。

    汽车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747986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180072852.6

    申请日:2011-08-31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同时实现侧面安全气囊的初始约束性能的提高与对乘员胸部的负载的降低的汽车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在本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通过使主布片(24)与侧面布片(28)的缝制部S1在一部分处被中断从而形成有通气孔部40。此外,被设置于主布片(24)以及侧面布片(28)上的片状物(24A、28A),从通气孔部(40)被插入到胸部腔室(34)之内。这些片状物(24A、28A)通过胸部腔室(34)的内压而将通气孔部(40)闭塞到至少侧面安全气囊(20)在乘员与车门内装饰之间膨胀展开为止。另一方面,当由于胸部腔室(34)在乘员与车门内装饰之间被压缩从而使胸部腔室(34)的内压上升时,片状物(24A、28A)将向安全气囊主体部(30)的外侧被推出,从而使通气孔部(40)被开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3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02972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280075449.3

    申请日:2012-08-27

    Inventor: 藤原祐介

    Abstract: 本发明提高了由侧面安全气囊实现的乘员肩部的初始约束性能。在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中,当侧面安全气囊(20)膨胀展开时,在该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被架设于上侧气囊部(34)与下侧气囊部(36)之间的张力布(26)被上下牵拉。由此,由于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幅度被扩大,因此能够通过小容量的侧面安全气囊(20)来确保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吸收行程。而且,由于张力布(26)作为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支承上侧气囊部(34)的反力面而发挥功能,因此即使在门腰线(49)的位置较低的车辆中,也能够及早地约束乘员(P)的肩部(S)。另外,在车辆发生了侧翻的情况下,张力布(26)会保护侧面安全气囊(20)免受车门玻璃(50)的碎片的损伤。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93606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280068193.3

    申请日:2012-02-01

    Inventor: 藤原祐介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能够使侧面安全气囊在乘员未落座于标准的落座位置上的状态下膨胀展开之时的乘员的安全性提高至现有技术之上。在本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中,侧面安全气囊(20)具备主气囊(36)、和被设置于主气囊(36)之内的内部气囊(46)。当从充气装置(22)向内部气囊(46)之内供给有膨胀展开用气体时,内部气囊(46)在膨胀展开的同时将被供给的气体向主气囊(36)供给。由此,使主气囊(36)膨胀展开。虽然在此膨胀展开时,内部气囊(46)的内压与主气囊(36)的内压相比而增高,但内部气囊(46)是以从侧面观察时位于与座椅靠背(14)的车门侧侧部(14A)的前方边缘部(14A1)相比靠车辆后方侧的方式而构成的。

    用于乘员座椅的安全气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3153713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180048300.1

    申请日:2011-10-04

    Abstract: 设置在仪表板(12)处的装饰面板(34)包括:突出部(84),其接合安全气囊门(24)的接合孔(86),处于远端部(84A)从所述安全气囊门(24)的背面(24B)突出的状态;以及门装饰部(78),其与所述突出部(84)一体地形成并且通过将所述突出部(84)与所述接合孔(86)接合而附接至所述安全气囊门(24)的前表面(24A)。保护板(36)包括从安全气囊(32)侧覆盖所述突出部(84)的所述远端部(84A)的保护部(104),所述保护板(36)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门(24)的所述背面(24B)处。当所述安全气囊(32)膨胀和展开时,防止所述安全气囊(32)干涉所述突出部(84)的所述远端部(84A)。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55681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380071258.4

    申请日:2013-06-13

    Inventor: 藤原祐介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通过与从落座乘员的肩部至腰部的各部位的载荷耐性相对应的约束力而适当地对各部位进行约束。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中的侧面安全气囊(20)中,内部设置有充气装置(22)的后侧气囊部(26)与前侧气囊部(24)相比提前且高压地膨胀展开。由此,能够通过后侧气囊部(26)而提前对载荷耐性相对较高的肩部(S)、与胸部(C)以及腹部(B)的后部进行约束,并且能够通过前侧气囊部(24)而柔和地对载荷耐性相对较低的胸部(C)以及腹部(B)的前部进行约束。此外,与落座乘员(P)的肩部(S)、胸部(C)以及腹部(B)相比载荷耐性较高的腰部(L)通过下侧气囊部(28)而被约束。当该下侧气囊部(28)的内压上升时,通过单向阀(61)而限制了从下侧气囊部(28)向后侧气囊部(26)的气体流动。其结果为,从约束初期起至约束后期为止下侧气囊部(28)的内压均被维持在较高的状态。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602972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280075449.3

    申请日:2012-08-27

    Inventor: 藤原祐介

    Abstract: 本发明提高了由侧面安全气囊实现的乘员肩部的初始约束性能。在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中,当侧面安全气囊(20)膨胀展开时,在该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被架设于上侧气囊部(34)与下侧气囊部(36)之间的张力布(26)被上下牵拉。由此,由于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幅度被扩大,因此能够通过小容量的侧面安全气囊(20)来确保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吸收行程。而且,由于张力布(26)作为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支承上侧气囊部(34)的反力面而发挥功能,因此即使在门腰线(49)的位置较低的车辆中,也能够及早地约束乘员(P)的肩部(S)。另外,在车辆发生了侧翻的情况下,张力布(26)会保护侧面安全气囊(20)免受车门玻璃(50)的碎片的损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