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25726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10699070.0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闵昌万 , 李岩 , 吴锦涛 , 汪锐琼 , 赫志亮 , 苏晗 , 唐科 , 郭永辉 , 王群 , 孙璟 , 侯金瑛 , 冯丽娜 , 陈岱松 , 陈楷 , 李辰 , 王筱宇 , 张军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厚度无削弱槽、无应力集中、无保护罩分离结构,属于航天器结构技术领域;包括8个环向聚能切割索组件、4个纵向聚能切割索组件、2个四通起爆组件、6个三通传爆组件和2个起爆器;每4个环向聚能切割索组件首尾依次相连组成环状结构;位于下方环状结构的4个环向聚能切割索组件之间通过4个三通传爆组件互连;位于上方环状结构的4个环向聚能切割索组件之间通过2个四通起爆组件和2个三通传爆组件连接;4个纵向聚能切割索组件轴向竖直设置在2个环状结构之间;每个起爆器分别与一个四通起爆组件对接连通;本发明不需要设置横纵向削弱槽,避免了应力集中效应,不需要X光对中度检查和保护罩憋压实现结构可靠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3865445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1012512.6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李辰 , 侯金瑛 , 张乔飞 , 陈岱松 , 陈楷 , 苏晗 , 孙璟 , 曲展龙 , 王帅 , 唐科 , 胡振兴 , 李岩 , 吴锦涛 , 佟文敏 , 汪锐琼 , 冯丽娜 , 赫志亮 , 胡苏珍
IPC: F42B15/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传爆节点的网络分离装置,包括级间段壳体、网络防护组件以及一条线性炸药索,所述的网络防护组件包括上侧横向保护罩、下侧横向保护罩、纵向保护罩;所述的级间段壳体纵向设置至少两处减薄区用于安装上述纵向保护罩,级间段壳体的上下端分别设置减薄区用于安装上侧横向保护罩和下侧横向保护罩;一条线性炸药索不间断的穿过整个网络防护组件,在上侧横向保护罩上形成两个并列的起爆接头。
-
公开(公告)号:CN112583002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011378874.2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载火箭的28V/270V复合能源系统,包括28V仪器电池、270V高压电池、270V流体动力电源、仪器母线能源管理设备、高压母线能源管理设备、无线供电接收装置、无线供电发射设备、电源模块、配电模块、时序模块;28V仪器电池、仪器母线能源管理设备、无线供电接收装置、无线供电发射设备以及部署在仪器舱/箱间段的电源模块、配电模块、时序模块组成仪器供电区;仪器供电区设置在运载火箭子级的仪器舱/箱间段中;28V仪器电池与仪器母线能源管理设备通过电缆连接,28V仪器电池输出DC 28V电压。本发明采用直流270V母线体制将显著减少线路损耗,减少箭上供电电缆网重量,同时有助于减少大功率电机重量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1340137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92853.6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王帅 , 李辰 , 曲展龙 , 吴锦涛 , 陈楷 , 唐科 , 赫志亮 , 胡振兴 , 陈岱松 , 李岩 , 冯丽娜 , 孙璟 , 苏晗 , 于兵 , 张志峰 , 潘忠文 , 黄蔚 , 王筱宇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于火工作动装置的降冲击分离结构,包括:第一转接块、第二转接块、垫板、锥套、导电螺钉和火工作动装置;其中,所述垫板通过所述导电螺钉与所述第一转接块的外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块的内端面与所述第二转接块的内端面相贴合;所述锥套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接块开设的内部通孔,所述锥套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转接块开设的内部通孔;所述火工作动装置穿设于所述垫板开设的内部通孔、所述第一转接块开设的内部通孔、锥套和所述第二转接块开设的内部通孔。本发明具有冲击响应低、承载能力高、导电、安装便捷的优点,能够为航天器仪器设备提供良好的冲击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9751926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811599783.4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42B15/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整流罩平抛分离的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其炸药索内置于内管中,内管内置于外管中且二者之间设置缓冲垫圈;外管通过压板抵紧限位于槽型接头的底部容纳腔中,压板通过第一螺钉与槽型接头紧固;气囊设置在外管的外部,并折叠在U型接头和槽型接头插接后形成的空腔内,U型接头和槽型接头插接后相应侧壁处通过若干铆钉实现二者固结;所述气囊为若干个且均通过轻质小型气囊密封接口密封;所述内管和外管内外匹配且为多段式,各段通过管件连接接口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连接可靠,尤其适用于长达数十米的大型整流罩平抛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9615667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811447538.1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陈胜哲 , 宋锐 , 周广铭 , 林敏 , 冯辉 , 冯玉志 , 庄恒宇 , 景艳红 , 耿胜男 , 马玉坤 , 苏晗 , 沈利军 , 徐林丰 , 祝伟 , 张佳宁 , 任宁 , 李亚群
Abstract: 一种基于高清摄像的低温推进剂箱内图像测量系统,包括照明装置、高清图像采编器、电源控制器、系统电池、计算机及显示终端。高清图像采编器与照明装置安装于低温推进剂箱内壁支架上,通过低温电缆与推进剂箱顶盖低温密封插座一端连接,低温密封插座另一端通过外部线缆与推进剂箱外的电源控制器连接;电源控制器根据计算机的指令控制照明装置启动指令和亮度档位指令后,控制高清图像采编器进行图像采集;计算机对高清图像采编器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解压后,发送给显示终端进行显示。本发明能够直观且全面获取低温推进剂箱内液体、液面变化情况以及箱内结构体变形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4406726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410602234.3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分离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紧力与预紧力矩关系标定装置及标定方法,装置包括能够提供扭转载荷的设备、扭转力传感器套筒、压力传感器工装、分离螺母套筒和数据处理设备。方法为通过对分离装置施加扭转力,通过扭转力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实时反应作用在分离装置上的预紧力矩以及分离装置产生的预紧力,完成对分离装置的预紧力与预紧力矩关系标定。有益效果为:能够连续标定并自动绘制预紧力和预紧力矩关系的曲线;能够保证分离装置施加预紧力矩时分离螺母和连接螺栓相对与被连接结构的运动状态保持一致,使标定结果更真实;应变片导线都在外部,且不会随这分离装置发生扭转。
-
公开(公告)号:CN104454879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01514.2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小分离螺母类分离装置预紧力下降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把分离螺母放置在分离螺母拉伸工装内,把连接螺栓穿过连接螺栓拉伸工装上的连接孔旋入分离螺母内;分别把分离螺母拉伸工装和连接螺栓拉伸工装安装到能够提供轴向拉伸载荷的设备的上夹具和下夹具上,然后施加向上的轴向拉伸载荷A和向下的轴向拉伸载荷B。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从分离螺母预紧力下降的根源解决预紧力下降的问题,使分离装置经历相同环境条件下的预紧力下降更小;(2)本发明不改变分离装置外形结构就可以防止分离装置预紧力下降;(3)本发明不增加分离装置安装过程中的附加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358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11587023.2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章凌 , 王卓群 , 王斌 , 吴浩 , 蒋亮亮 , 李林生 , 徐卫秀 , 袁彪 , 曹昱 , 朱振涛 , 王桂娇 , 芮兴 , 刘伟杰 , 张靖坤 , 于思恒 , 苏晗 , 路志峰 , 刘伟 , 李智 , 惠兴晨 , 张栋梁 , 谢金鑫 , 林梦一 , 高竹青 , 王群
Abstract: 一种壳单元口框加厚区精细化仿真方法。包括:1)构建光筒壳结构口框几何实体模型并引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中;2)对光筒壳结构口框几何实体模型进行抽壳处理,建立壳模型;3)赋予壳模型属性、进行网格划分与连接关系设置,获得精细化口框壳模型;4)对精细化口框壳模型设置外压载荷及边界条件;5)提交有限元分析计算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得到蒙皮及口框加厚区的位移与应力分布结果。本发明针对箭体结构口框加厚区提出一种壳单元精细化仿真方法,用于分析箭体结构局部开口区域的强度、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73812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327948.3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刘伟 , 章凌 , 杨帆 , 王斌 , 路志峰 , 苏晗 , 李林生 , 刘彬 , 朱振涛 , 王卓群 , 芮兴 , 吴浩 , 蒋亮亮 , 徐卫秀 , 袁彪 , 曹昱 , 王桂娇 , 张靖坤 , 刘伟杰 , 于思恒 , 李智 , 惠兴晨 , 张栋梁 , 高影 , 胡兆财 , 蔡奕霖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蜂窝夹芯开口结构的仿真分析方法,包括: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确定无开口的铝合金蜂窝夹芯结构的参数;确定开口尺寸;选择开口口框的形状,确定开口口框尺寸,计算开口口框的厚度d2;确定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的开孔尺寸,开口尺寸与开口口框的开口保持匹配;确定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的长轴长度aJQ、短轴长度bJQ和厚度dJQ;确定含开口特征的第二蜂窝芯的尺寸,以及泡沫胶的尺寸;针对初始蜂窝夹芯开口结构,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进行优化设计,进行强度及稳定性计算,保证失效载荷差异满足设定阈值,得到满足要求的蜂窝夹芯开口结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