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转运装置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7395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51622.4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转运装置,包括小车、升降机构、承托板、平移机构、滑移平台和托盘;升降机构可拆卸安装在小车上,承托板与升降机构相连,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承托板上下运动;平移机构安装在承托板上,滑移平台与平移机构相连,平移机构用于带动滑移平台前后左右运动;托盘机构与滑移平台可拆卸连接,包括多个托盘,托盘用于放置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置了升降机构和平移机构,可以调整托盘的高度和水平位置,取放电池更加省力,从而减少了取放电池所需要的耗费人力,托盘机构可拆卸,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电池更换托盘机构,使用更灵活,且托盘机构包括多个托盘,转运效率高。

    基于大小模型协作的检索用查新点生成方法、系统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96454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92234.5

    申请日:2024-0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小模型协作的检索用查新点生成方法、系统及设备,首先输入用于抽取关键词的技术背景文本及需求提示,所述需求提示包括需要抽取的查新中心词的类别或特征;然后依据需求提示利用大模型从技术背景文本中抽取查新中心词;过滤查新中心词,利用小模型对保留的中心词生成查新点文本;接着采用评估分类器对生成查新点文本进行分类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查新点文本由大模型根据提示信息进行改写;最后生成符合要求的查新点文本。本发明实现了人机交互下可控查新点文本自动生成,并在生成过程中采用大模型和小模型协同的方式,在减少查新人工成本、提升生成查新点质量及完整性的同时,克服了使用大模型可能会带来的幻觉错误等问题。

    一种除湿型电力安全工具柜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16259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529486.9

    申请日:2022-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湿型电力安全工具柜,包括柜体、第一推拉板、第二推拉板、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除湿箱、盖板、转动驱动机构、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柜体第一侧壁包括进风区和第一承载区,第一推拉板安装在第一侧壁上,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推拉板相连,用于驱动第一推拉板的第一挡风区盖住或离开进风区;柜体第二侧壁包括出风区和第二承载区,第二推拉板安装在第二侧壁上,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推拉板相连,用于驱动第二推拉板的第二挡风区盖住或离开出风区;除湿箱安装在柜体的第一侧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湿度传感器进行柜内湿度检测,由湿度高低触发除湿箱的工作,风扇不需要持续工作,保证除湿效果并降低了能耗。

    一种变电站噪声无线监测系统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1298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350708.5

    申请日:2020-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噪声无线监测系统,包括:由电源模块,以及依次连接的噪声传感器、控制器和无线数据收发器组成的噪声监测单元,电源模块分别连接噪声传感器、控制器和无线数据收发器,控制器为单片机;防水外壳,用于安装并容纳噪声监测单元;噪声监测单元共设有多个,防水外壳的数目与噪声监测单元的数目相同,各防水外壳分别安装并容纳各噪声监测单元,各噪声监测单元均匀分布于变电站外缘,系统还包括上位机,上位机分别连接至各噪声监测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计多个噪声监测单元以及防水外壳可以实现露天安装,实现各噪声监测单元均匀分布于变电站外缘,进而可以通过三角定位原理确定噪声源。

    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7469466U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23008543.2

    申请日:2021-12-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储能系统,还包括均衡控制器、双刀双掷开关、接地电阻、异或门电路、与门电路和开关管,开关管设于均衡模块和电池模块之间,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组触点设于电池模块和输出电路之间,第二组触点的公共端连接至第一电源,常开端分别连接至接地电阻的一端和异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接地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异或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均衡控制器的第一输出引脚,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异或门电路的输出端,第二输入端连接至制器的第一输出引脚,输出端连接至开关管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可靠性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