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粉末加样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501443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348542.6

    申请日:2018-04-1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粉末加样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加样细粉末的目标值和目标误差;选取与目标值相匹配的加样速度和最大误差;实时获取加样细粉末的实际质量;计算第一加样误差,当第一加样误差为最大误差时暂停加样;第一加样误差为加样时实际质量与目标质量的差的绝对值;待加样停止后获取加样细粉末的实际质量并计算第二加样误差;第二加样误差为加样停止后实际质量与目标质量的差的绝对值;判断第二加样误差是否小于目标误差,若是则停止加样;若否则选择与第二加样误差相匹配的加样速度和最大误差继续加样,并返回实时获取加样细粉末的实际质量步骤。采用本发明的加样方法能够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的实现不同细粉末的自动加样。

    一种试剂自动配制装置
    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176343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11403743.3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试剂自动配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控制器和恒温箱;恒温箱内放置反应瓶、混匀仪、多通道蠕动泵及烧杯;反应瓶放置在混匀仪上;烧杯内放置待反应溶液;反应瓶与多通道蠕动泵的出口连通,多通道蠕动泵的进口与烧杯连通;控制器,与混匀仪、多通道蠕动泵均连接;本发明通过控制器控制混匀仪和多通道蠕动泵的启动,使待反应溶液通过多通道蠕动泵流入反应瓶内,进行摇匀反应,实现试剂的自动配制。另外,该装置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多个烧杯和多个反应瓶,实现一次工作多次试剂的输出。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装置不仅提高了试剂配制效率,同时还满足使用该溶液试剂工作的系统的长时间正常运行,延长系统的工作周期。

    一种基于生物3D打印的生物微纳机器人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98735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12537.1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3D打印的生物微纳机器人及其构建方法,本生物机器人主要包括了水凝胶微管、配重头、驱动细胞、刺激信号以及携载药物单元;其中配重头与水凝胶微管一端相连。本机器人的构建方法:采用基于离子交联的生物3D打印挤出成形技术一次性成形;携载药物单元是指全部或部分包含药物的水凝胶微管;该机器人采用的驱动方式包括:生物微纳机器人悬浮于液体环境中时,将驱动细胞接种在配重头和水凝胶微管连接处,驱使机器人运动;当生物微纳机器人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可以在水凝胶微管的头尾部分接种驱动细胞,驱使机器人运动。本发明机器人执行任务后降解,能最大程度减少对于应用生物体造成的伤害,而且实现药物的递送和释放。

    一种单细胞生物物理特性的实时监测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43541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11000294.8

    申请日:2017-10-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单细胞生物物理特性的实时监测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光学投影仪、PC机、光诱导电沉积芯片、三维移动平台、信号发生器、阻抗分析仪、温度控制仪、微泵和摄像机;光学投影仪与PC机相连,将光图案投射到光诱导电沉积芯片上;光诱导电沉积芯片位于三维移动平台上,三维移动平台可以改变芯片的位置;信号发生器与芯片连接,提供交流电压;阻抗分析仪与芯片连接,测量阻抗;将芯片置于温度控制仪中,控制细胞连续培养的温度;微泵与芯片的溶液入口连接,提供细胞培养基;显微管位于芯片上方,摄像机与显微管连接,实时采集图像。采用本发明的装置或方法能够对贴壁单细胞进行全生命周期电学特性的实时监测和单细胞的定位寻址生长。

    一种多层挤压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7687494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10783645.0

    申请日:2017-09-0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5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挤压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包括内芯和外壳,内芯包括上绝缘套筒、下绝缘套筒、正电极和轴,正电极套接在轴上,上绝缘套筒和下绝缘套筒分别固定在轴的两端,并将正电极挤压固定在其中间。外壳为包括上端盖、下端盖以及负电极的封闭壳体。上端盖中心设置有中心孔。负电极固定于上端盖和下端盖之间,并使正电极和负电极交错叠加,且正、负电极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上端盖下端盖紧固在一起,并且设置有电流变液进液装置。将本发明中的多层挤压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安装在需要减振的装置上,并且分别给正负电极可控的高压电,根据需要由电脑(或者其他控制设备)控制电压的变化,进而产生可控的阻尼,达到减振的目的。

    一种微吸管及微吸管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49226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859134.2

    申请日:2017-09-2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L3/0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吸管及微吸管的制备方法,通过拉断、切断、加热等工艺,制备出管口的内径为6-20微米、第一连接部的长度为10-20微米、缩颈部最小内径为2微米的微吸管,并通过此微吸管实现将细胞停留在靠近管口处的任意位置,且也能够将细胞轻易地吐出的效果,同时也大大得降低了基于微管吸附技术的细胞生物物理特性测量系统的压力控制难度,且此微吸管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多细胞物理特性表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560980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83644.6

    申请日:2017-09-0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细胞物理特性表征系统,涉及细胞物理参数测量技术领域,包括芯片,震动机构和吸管;震动机构使芯片震动,芯片上设有沟道,吸管与沟道并行设置,吸管一端与压力系统连接,另一端深入沟道内吸取细胞;芯片内容纳细胞悬浮液,在震动机构的作用下芯片振动,细胞悬浮液内的细胞沉底并分布于沟道底部;细胞沿沟道直线分布,在压力系统提供的负压作用下,吸管将沟道内的细胞吸入吸管内;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进入微吸管的长度,结合压力系统施加的压力的大小,通过力学模型推导出细胞的机械特性参数。本发明中的方案将细胞沉淀于沟道内,便于吸管吸取细胞,提高了细胞捕获效率,且能够多根吸管同时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

    一种验证主动控制方法隔振效果的实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7422721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783657.3

    申请日:2017-09-0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验证主动控制方法隔振效果的实验平台,包括:力传感器、支承板、浮动板、作动器、直线轴承、轴支座、刚度组件、激振器和控制器,刚度组件包括:竖直轴、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挡环及螺母;支承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力传感器,上表面设置有作动器及两个轴支座,在作动器上设置有浮动板,激振器对应浮动板设置,浮动板上设置有直线轴承,各竖直轴依次穿过第一弹簧、直线轴承、第二弹簧、挡环及轴支座与支承板连接,螺母通过与竖直轴螺接使两个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控制器与力传感器和作动器连接,根据力传感器检测的残余力确定补偿信号,并根据补偿信号调整作动器输出的作动力。本发明的实验平台能对不同的主动控制方法的隔振效果进行实验验证。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连续成分块材高通量多场筛选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26349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31955.9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连续成分块材高通量多场筛选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控制中心,实验箱,载物平台,温度控制模块,电流控制模块,真空发生装置,红外热成像系统。实验时,输入不同的场激励,根据材料特性的不同,被测样品上表面会有不同的温度响应。红外热成像系统并行采集所有样品表面的热辐射信息。通过视觉检测对各块样品在热辐射能量图像中对应区域的颜色加以识别,得到温度信息。生成各块样品的温度响应曲线,根据测试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材料的物理特性,进而得到筛选结果。

    一种基于磁热发电效应的自供能闭环振动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57266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66706.1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磁热发电效应的自供能闭环振动控制装置,涉及减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磁性壳体、被动减振装置、螺线管、温差发电装置以及主动减振装置;磁性壳体的顶部用于承载待减振物体,磁性壳体能够穿设于螺线管内,且在待减振物体的作用下能相对于螺线管上下移动,以产生热能,被动减振装置包括弹性件,设置于磁性壳体与螺线管的放置平台之间,弹性件能在竖直方向被压缩,温差发电装置与磁性壳体连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主动减振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与温差发电装置电连接,且与磁性壳体连接,驱动装置能够提供阻止磁性壳体运动趋势的力。本发明无需借助外接电源,能实现自供能,利用主动减振与被动减振的结合,提高减振效果,结构简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