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181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95610.9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19/00 , G01R23/16 , G01R21/00 , G06F18/2131 , G06F18/24 , G06F18/15 , G06N3/0464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网用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设定至少包含一个电流信号周期的数据窗长度L;采集电流信号,获取长度为L的数据窗D0;对数据窗D0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基波幅值A0;连续采集下一时刻相同长度的数据形成数据窗D1,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基波幅值A1;计算A0和A1的幅值差值,若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阈值ε,则判断无负荷投切发生,并将D1数据覆盖D0数据,重复此步骤;否则,进入下一步;构建包含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时频域特征的特征集;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负荷分类识别,得到识别结果。从多维度对负荷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多参量特征集,能够有效区分多种常见家用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12578275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011246121.6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327 , G01R31/00 , G01N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海拔环境下的低压断路器热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初始的低压断路器仿真模型,获取不同型号的低压断路器在不同环境参数下的初始温度仿真值;分别对不同型号的低压断路器进行温升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低压断路器仿真模型进行修正;根据低压断路器在标准环境参数下的温升数据确定温升基准值;确定待检测的低压断路器在预设的高海拔环境参数下的温升仿真值,根据温升仿真值和温升基准值的差值确定温升修正值;在标准环境参数下对待检测的低压断路器进行温升试验,获取温升试验值,根据温升试验值和温升修正值的和确定待检测的低压断路器在高海拔环境参数下的温升计算值,并根据温升计算值确定在高海拔环境下的检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082579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010760164.X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量程隧道磁电阻传感器,依次由反铁磁层、铁磁钉扎层、势垒绝缘层、铁磁自由层和非磁金属层叠加组成,利用电流在具有高自旋轨道力矩效应的功能材料(W,Ta,Pt,CuBi等)电极层中产生自旋流,注入到磁隧道结中的自由层中对其产生偏置磁场,从而改变TMR磁阻传感器的工作范围,由于这类偏置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方便地通过外加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进行精确控制,所以TMR磁阻传感器的工作范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实时的调节,解决TMR磁阻传感器工作范围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034411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010698854.7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隔离开关设备及电能表运行状态分析方法,智能隔离开关具有电量测量功能且测量误差等级可调,可匹配不同精度的电能表,在进行电能表的运行状态分析时能够快速确认和定位电能表出现失准的情况;具有自动检测,促进智能电网发展,有效支持智能电网建设;识别定位准确;识别时间短;在线识别方式,无需人工干预;可以匹配不同精度的电能表,后续提高电能表精度时,智能隔离开关无需更换;检测出错误能够主动上报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55252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671781.7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校准方法,电源电路与断路器/隔离开关上的热插拔接口电性连接;计量芯片与电源电路电性连接,计量芯片与断路器/隔离开关上的热插拔接口电信连接,计量芯片用于测量线路的电参量;主控芯片与电源电路电性连接,主控芯片与计量芯片电信连接,主控芯片与计量芯片之间可双向传输数据;通信电路与电源电路电性连接,通信电路与主控芯片通信连接,主控芯片与通信电路之间可双向传输数据;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电源电路电性连接,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主控芯片通信连接,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主控芯片之间可双向传输数据;如此设置,在不断电的情况下,支持热插拔;同时,能够提高更换效率,实现自动校准。
-
公开(公告)号:CN11321844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350968.7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能计量设备运行环境智能传感方法及设备,包括: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能计量设备所处的环境数据;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将获取的电能计量设备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磁场强度、振动强度分别与设定的安全阈值进行比较;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当所述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磁场强度、振动强度中的任意一个超过自身对应的安全阈值时,给主站发送用于表征当前环境状态对所述电能计量设备有损害的第一通知消息;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当所述环境状态不符合预设的状态阈值时,给主站发送用于表征当前环境状态对所述电能计量设备有损害的第二通知消息。
-
公开(公告)号:CN112118560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621230.5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能表与断路器的通讯模块自动配对方法,包括:将任意一台电能表指定为自动配对控制主体;所述自动配对控制主体扫描各个断路器,将最先进行配对连接的断路器确定为待配对断路器;所述自动配对控制主体向待配对断路器发送启动内部负载命令后,断开与待配对断路器的通讯连接;待配对断路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启动内部负载命令,启动内部负载;当电能表监测到自身的主回路电流或功率增大,则所述电能表为待配对电能表;待配对电能表与断路器的广播信号为配对中状态的断路器,进行自动配对连接,提高断路器首次配对成功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98706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103902.7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智能计量箱预警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获取的每种信息源的状态数据确定每种信息源对应的预警程度值,并根据预警程度值确定每种信息源对应的当前状态;利用历史数据确定每个信息源在不同预警等级下的条件概率,并作为模型参数,以确定贝叶斯网络模型;根据已确定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和每种信息源对应的当前状态确定最终的预警等级。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有限的传感器资源,使多个传感器尽可能互相协作,同时检测多个目标和扫描整个空间,并采用信息融合手段,根据不同状态感知来源和不同时间点的信息确定计量箱的预警等级,克服了单个传感器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提高了整个传感器系统的有效性能,保障了智能计量箱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0728008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810680022.5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智能电表的期望寿命的方法,包括:根据智能电表的加速退化的试验数据,确定智能电表的寿命符合威布尔分布,根据所述性能退化敏感参数和预先设置的失效阈值,获得智能电表在多种应力水平的每种应力水平下的伪寿命估计值,根据智能电表在每种应力水平下的伪寿命估计值,建立温度、湿度、以及电流的多应力加速退化模型,通过将所述伪寿命估计值输入加速退化模型来获得智能电表在正常应力水平下的寿命预估值,使用基于威布尔分布的概率图方法对所述寿命预估值进行较正,获得正常应力水平下智能电表的期望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确定智能电表的期望寿命的方法繁锁或者可靠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34580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011164810.2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1/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磁阻元件的测试工装和测试系统,测试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和压紧机构。工装本体包括工作面和探针,工作面配置成承载磁阻元件,探针配置成与置于工作面的磁阻元件的引脚相对设置,并在测试时与外部测试装置连接。压紧机构包括压紧面,压紧面配置成压紧置于工作面的磁阻元件,且使得探针与引脚接触。通过本申请的测试工装,在对磁阻元件进行测试时,无需将测试线路与磁阻元件进行电线连接,从而省去了接线、拆线操作,使得磁阻元件的测试操作更简单,同时,降低了人工操作过多带来的不稳定性,使得磁阻元件的测试结果更准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