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开式后背门铰链安装用加强总成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0182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23257.9

    申请日:2023-09-21

    Inventor: 徐顺有 孙小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身后背门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侧开式后背门铰链安装用加强总成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铰链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上设有铰链螺母板总成以及铰链螺母加强板;所述铰链螺母板总成包括设置在铰链加强板上的铰链螺母板;所述铰链螺母板上设有安装螺纹套管;所述铰链螺母加强板通过铰链螺母板与铰链加强板相连接;本发明公开的加强总成通过铰链加强板、铰链螺母板总成以及铰链螺母加强板的配合使用,使得加强总成形成一个三层加强结构,极大的保证了加强总成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保证了后背门铰链安装点具有极大的安装刚度,解决门铰链安装点变形量大,在锁扣处纵向下垂量偏大的问题。

    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及汽车
    4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274981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1810156831.6

    申请日:2018-02-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及汽车,所述汽车车门结构包括车门本体、车身门框、防护圈以及安装板;车门本体铰接于车身门框,车门本体与车身门框之间具有关门状态和开门状态;所述防护圈绕设于所述车门本体的边缘,并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车门本体的边缘外,所述防护圈在所述关门状态下遮挡所述车门本体与所述车身门框之间的缝隙;所述安装板环设于所述车门本体的边缘,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环绕所述车门本体设置的密封圈,两个所述密封圈在所述关门状态下与所述车身门框配合,使所述车门本体与所述车身门框之间形成密封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结构密封性好且结构可靠性高。

    一种电动尾门的刹车保护方法、装置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24880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452475.X

    申请日:2023-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尾门的刹车保护方法、装置及介质,适用于汽车尾门技术领域。根据电动功能的是否有效性来确定对应的目标触发策略,目标触发策略基于当前电动尾门的装配阶段确定,且各装配阶段对应的触发策略不同。针对不同的工况不同的目标策略,考虑到触发机制的针对性,避免现有技术中仅通过手动速度判断导致的触发机制相同,未真正考虑到不同工况触发刹车机制下的手动速度不同,因此,本发明对应的不同工况下的目标策略不同满足不同工况的需求,提高电动尾门的电机刹车保护体验感。在工厂端对应的工况下采用对应的触发策略避免损坏撑杆电机以及控制器的电器元件,在用户端对应的工况下采用对应的触发策略避免电动功能失效的问题。

    一种可防水的内密封式货柜后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698616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64779.3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防水的内密封式货柜后门结构,本发明涉及货柜后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门板,所述第一门板的对侧面贴合安装有第二门板,且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相背离的边侧均通过铁角块铰接安装在货柜的后门框上,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的远边侧均焊接有铁角块,包括封锁总成,该封锁总成安装在第一门板的前端中部。该可防水的内密封式货柜后门结构,利用两根同时鼓胀的胶圈管,来将门板与后门门框之间的缝隙填充圆满,以此实现密封总成对货柜的自动密封,对货柜的自动封装,利用胶圈管鼓胀时的弹性形变,能够对缝隙的每一处进行贴合封堵,即使后门的门框发生轻微的变形,也不会影响到胶圈管对后门的正常密封功能。

    汽车
    45.
    发明授权
    汽车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9017239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1811099229.X

    申请日:2018-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尾门和汽车尾门铰链总成,所述汽车的车身后侧开设有开口,所述汽车尾门通过所述汽车尾门铰链总成铰接于所述汽车的车身,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所述汽车尾门包括尾门总成,所述尾门总成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装饰板、尾门外板、尾门内板及内装饰板,所述外装饰板覆盖在尾门外板上背向所述尾门内板的一面,所述汽车尾门铰链总成连接在所述尾门外板和所述外装饰板之间。本发明通过在尾门外板上覆盖外装饰板即可完成汽车尾门的颜色与车身颜色不同色的造型要求,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且避免出现色差的风险。另外,本发明汽车尾门铰链总成不会整体外漏,较为美观,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电动背门内板
    4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32434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1811629441.2

    申请日:2018-12-29

    Inventor: 杜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动背门内板,包括:内板本体(100),设置在所述内板本体(100)下方两侧的第一环形梁结构(1)和第二环形梁结构(2)、设置在所述内板本体(100)下部锁区域且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梁结构(1)和所述第二环形梁结构(2)的连通横梁(6)、以及设置在所述内板本体(100)的雨刮安装区域的雨刮安装面(3),所述雨刮安装面(3)上设置加强结构,所述第一环形梁结构面(3)的下方,且所述第一环形梁结构(1)和第二环形梁结构(2)与所述雨刮安装面(3)连接。本发明,通过在背门内板下部两侧采用环形梁结构,对内板外侧加强,使背门扭转不易变形。(1)和第二环形梁结构(2)设置在所述雨刮安装

    一种复合材料尾门内板加强结构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4587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137810.7

    申请日:2023-0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塑料尾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尾门内板加强结构,在尾门两侧后风挡处的铰链区域和撑杆安装点区域之间布置有立柱加强嵌件,立柱加强嵌件与尾门内板一体注塑而成并包覆连接,立柱加强嵌件连接铰链区域与撑杆安装点区域。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设计了加强嵌件完美的解决了特殊区域性能衰减问题,加强嵌件在尾门内板布置即满足了性能又节省了材料,综合性价比最高,同时可以根据尾门系统性能及造型要求排列组合搭配使用各种包覆组合结构,对尾门整体性能静态刚度、扭转刚度、弯曲刚度等高低搭配使用,大大提升的了尾门的刚度和强度。

    一种复合材料尾门内板腔体加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694587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132170.0

    申请日:2023-0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塑料尾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尾门内板腔体加强结构,设置在后风挡区域下部,包括有内板腔体,内板腔体位于尾灯加强梁区域、撑杆安装点区域、缓冲块安装区域以及门锁安装区域所形成的空间内,内板腔体整体层U字型,且内板腔体上形成有至少一组主体加强梁以及至少一条门锁加强梁,门锁加强梁位于主体加强梁侧边之间。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对内板腔体的加强结构进行设计,在增强尾门强度的同时,能够大幅提升复合材料尾门的性能,全面比肩金属尾门性能,同时兼顾制造工艺及成本等开发过程问题,使其重量降低30%以上,成本降低15%以上。

    开闭体开闭装置
    4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7122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102742.4

    申请日:2023-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闭体开闭装置,能够提高开闭体的操作性。开闭体开闭装置具备:驱动部,具有电动机,使设于车辆的开闭体进行开闭移动;位置检测部,对开闭体的开闭位置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使用位置检测部的检测信号来对开闭体的开闭移动进行控制,其中,控制部在对开闭体的手动操作进行辅助的辅助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以追随于根据开闭体的开闭位置而预先确定的目标输入值的方式控制对于电动机的输入值。

    一种智能防溺水安全公交车

    公开(公告)号:CN109774438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1910146566.8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刘慧宝

    Inventor: 刘慧宝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防溺水安全公交车,包括有车体、设置于车体内的车厢板、以及升降锁紧块、驱动电机和设置于车厢板内的安全气囊,车体包括有底板、连接于底板上的车轮和罩设于底板外的车壳,车壳的后端连接有上掀门,车壳内部固定有驱动缸,驱动缸的活塞杆端朝向上掀门且与上掀门的内侧面固定连接,车厢板通过升降锁紧块与车体锁紧连接,驱动电机通过传动齿轮与固定连接于车厢板底端的齿条传动连接。本发明在公交车发生落水情况时,上掀门打开、车厢板与车体分离并从车体内滑出、安全气囊打开使车厢板浮起,从而使大批乘客可以快速逃生,避免溺亡事故的发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