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8094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119866.6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线路自主仿线巡检系统、方法及终端设备,包括主控模块以及与主控模块连接的数据获取模块、避障测距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该输电线路自主仿线巡检系统、方法及终端设通过数据获取模块、避障测距模块实时获取无人机对输电线路巡检过程中的检测数据和测量数据,采用主控模块对检测数据和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仿线轨迹,无人机根据仿线轨迹实现对输电线路的巡检,避免了人工巡检方式受到自然环境和巡检设备的制约成本高、效率低、漏检率误检率大的问题,解决了现有采用手动模式的无人机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该巡检方式工作量大,作业效率低、存在操作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5889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80512.5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83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电力设施灾后的集装箱装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集装箱的数量和尺寸、各类型无人机的尺寸和单位抢修物资的尺寸;根据集装箱的数量和尺寸、各类型无人机的尺寸和单位抢修物资的尺寸,计算集装箱的剩余可装载体积;根据剩余可装载体积,分别计算剩余可装载体积全部用于装载单位抢修物资、巡线型无人机和运输型无人机对应的最大数量;根据对应的最大数量以及对应的权重系数,构建装载配置模型;求解装载配置模型,得到单位抢修物资、巡线型无人机、运输型无人机对应的目标数量;根据目标数量,对剩余可装载体积进行装载;通过实施本发明可解决因装载计划不合理导致无法满足灾区的抢修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96513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711168.7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8/2431 , G06F18/25 , G06Q50/06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变电站异物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入侵变电站继电保护室的入侵异物的检测信息;所述检测信息包括:所述入侵异物的本体属性;所述本体属性包括:光学特性和振动特性;根据所述光学特性,评定所述入侵异物的光学特性评估系数,并根据所述振动特性,评定所述入侵异物的振动特性评估系数;根据所述光学特性评估系数与所述振动特性评估系数的加权,得到综合特性评估系数,将所述综合特性评估系数与数据库比对,识别出入侵异物类型;采用本发明能够降低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同时提高识别异物入侵的准确性,从而能够保障变电站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850408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95593.4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变电站摄像头配置方法和装置,包括:采集变电站数据,并基于所述变电站数据,构建所述变电站的数字孪生三维场景;基于数字孪生三维场景,设定摄像头的巡视点坐标路径组;根据区域数据,确定摄像头的类型和数量;结合预设的摄像头参数,对所述变电站的摄像头的布设方案进行配置。本发明通过变电站数据构建数字孪生三维场景,可以便于巡视点坐标路径的设定,从而提高巡视点坐标路径设定的合理性;将摄像头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所述巡视点坐标路径组,结合预设的摄像头参数对变电站的摄像头的布设方案进行配置,可以提高布设方案的合理性,提高变电站内摄像头布设方案的监测效率和质量,提高布设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7954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59451.5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T7/00 , G06T5/90 , G06T5/70 , G06T5/73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缺陷识别方法及系统,获取图像样本,对所述图像样本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第一图像样本集;通过对所述第一图像样本集进行数据增强与扩充处理,得到第二图像样本集;通过异常检测算法对所述第二图像样本集依次进行异常检测和异常标注,得到第三图像样本集;根据预设模态融合算法和预设非常规缺陷识别算法,依次对所述第三图像样本集进行模态融合和非常规缺陷识别,得到图像缺陷识别结果。解决现有技术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图像缺陷识别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通过提高图像数据精确度、图像数据泛化能力和缺陷精准识别进一步实现提高图像缺陷识别结果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31136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742744.4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端姣 , 张英 , 陈赟 , 刘建明 , 杨文聪 , 贾子然 , 李雄刚 , 姚隽雯 , 洪焕森 , 黄佳灵 , 黄榆耀 , 陈卓航 , 莫子朝 , 陈淑莲 , 蔡思捷 , 张文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变电站设备缺陷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变电站内的环境数据,并基于所述环境数据,对所述变电站的环境进行评估,得到环境影响评估系数;采集待检测设备的质量参数,并基于所述质量参数,对所述待检测设备进行评估,得到外部质量评估系数;根据所述环境影响评估系数和所述外部质量评估系数,若所述待检测设备存在外部质量缺陷时,以所述外部质量缺陷作为最终的缺陷检测结果;否则,根据所述待检测设备的历史维修信息,获取所述待检测设备的内部缺陷,并将所述内部缺陷作为最终的缺陷检测结果;采用本发明能够提高变电站缺陷检测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85425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64153.0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力场所的越界告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执行作业任务时,获取检测装置采集的作业人员的人员属性信息和检测装置的装置属性信息,从变电站管理系统获取作业任务的作业属性信息;根据人员属性信息、装置属性信息和作业属性信息确定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概率;根据安全作业概率与候选告警策略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针对作业人员的目标告警策略,基于预先构建的电力场所智能图谱和目标作业人员的空间信息确定作业人员是否越界;若检测到存在越界风险,则基于目标告警策略告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综合多项属性信息实现对越界风险的检测,在降低越界风险误报率时提高对越界风险的正确告警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0830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21348.8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巡检路径自动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变电站监控系统中所检测得到的异常点,并根据划分后的变电站区域,得到所述异常点所处的变电站区域;获取巡检机器人实时发送的当前巡检路径及其移动轨迹,并根据预设的变电站内部三维模型,得到所述巡检机器人在预设的变电站内部三维模型中的位置;根据所述异常点的变电站区域在预设的变电站内部三维模型中的位置,计算得到当前所述巡检机器人所在巡检点与所述异常点之间距离,并根据所述距离将所述异常点添加至巡检机器人的巡检路径中,从而完成巡检路径的自动规划。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巡检精度和效率低,巡检导航路线精度和稳定性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66897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010662256.4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的通道巡视方法、无人机和系统,方法包括:无人机响应于通道巡视指令,沿着通道巡视航线飞行,通道巡视航线基于输电线路的点云模型规划得到;当无人机飞行在输电线路的导线上方时,无人机实时采集导线的导线环境图像;当无人机飞行到输电线路的杆塔顶部时,无人机根据通道巡视航线调整巡视方向,并调整云台至预置角度;无人机以预置角度采集杆塔的杆塔环境图像后,恢复云台至初始角度,继续沿着通道巡视航线飞行,直至巡视完通道巡视航线,解决了传统的输电线路巡视方法采用巡视人员进行巡视,存在安全隐患、巡视效率低以及无法完全掌握输电线路的真实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3032882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0353772.3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风振响应模型生成方法、设备、装置及介质,其中,风振响应模型生成方法包括获取当前高架塔的三维模型;分离三维模型得到塔身模型和线路模型;根据塔身模型确定高架塔的第一风振响应参数,根据线路模型确定输电线路的第二风振响应参数;将第一风振响应参数和第二风振响应参数输入训练完成的深度学习模型,得到三维模型对应的风振响应模型。通过分别得到塔身模型和线路模型各自的风振响应参数,由训练完成的深度学习模型基于两种风振响应系数输出对应当前高架塔的风振响应模型,可以准确地评估高架塔的结构振动效应,提高高架塔的结构安全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