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粘度混合绝缘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080335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1009717.4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粘度混合绝缘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绝缘介质技术领域。所述低粘度混合绝缘油,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89~97%的天然酯绝缘油,2~10%的煤油和1%的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抗氧化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天然酯绝缘油进行真空干燥60~72h,冷却后取出;在搅拌条件下,向干燥后的天然酯绝缘油中加入抗氧化剂BHT和煤油,即可。本发明的低粘度混合绝缘油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环保,且制得的混合绝缘油的抗老化能力,运动粘度和工频击穿电压较天然酯绝缘油有明显改善,显著增强了天然酯绝缘油在大型变压器中运行的可靠性。

    一种有机-金属纳米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03010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99722.0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金属纳米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有机-金属纳米复合薄膜由基底层和氟碳-钛复合薄膜层组成。制备方法为:打磨聚四氟乙烯靶材和钛靶材,清洗;然后进行预溅射;利用共溅射在基底层表面沉积氟碳-钛复合薄膜;然后进行高温退火,即可。本发明的有机-金属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射频-直流共溅射,改变薄膜沉积状态的变化以调控纳米级表面形貌、化学组分含量;通过调整高温退火工艺以调控薄膜结晶度,使制得的复合薄膜表现出不同的浸润性能和二次电子发射特性,且具有纯度高、沉积面积大、物相结构高度可控等优点,从而使其应用广泛,具有显著的推广实用价值。

    一种金属层状微梯度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38322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570336.1

    申请日:2014-10-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1/38 B21B37/58 B21B2001/3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层状微梯度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同系列异质多层金属轧制复合与热处理工艺,通过合金元素的界面扩散而获得微梯度复合材料。采用两种合金含量的金属进行轧制复合,对待复合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清洗;端部固定后;进行轧制复合,制备出多层异质金属复合板材。然后对复合板材进行热处理,并根据需要保温一定的时间,使合金元素在界面发生扩散,从而获得层状微梯度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金属层状微梯度复合材料,界面附近化学成分和性能存在明显微梯度,可以实现较好的界面结合强度。可以通过改变轧制复合工艺、叠层顺序和热处理工艺调控微梯度界面的数量和微梯度层的厚度。

    检测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转子位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62196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069600.8

    申请日:2008-04-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中性点电压检测无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机转子位置的方法。所述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结构为凸极式,即电机的转子d轴电感Xd不等于电机的q轴电感Xq,该方法通过对所引出无刷直流电机定子绕组的中性点电压进行检测来计算两两通电方式的无刷直流电机转子位置,再滞后30度电角度即可确定换相时刻。本发明既有反电动势法实施简单的优点,又具有电感法与电机转速无关的特点,能在转子转速接近为零到高速时较好地确定转子的位置,可靠准确地换相。

    一种无位置传感器的内嵌式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242154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810069472.7

    申请日:2008-03-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嵌式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主要由微处理器控制器、IPM模块以及驱动单元、电流检测电路、相电压检测电路、输出显示电路、控制输入电路、内嵌式转子结构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及控制电源等部件组成。在定子绕组采用星形连接的内嵌式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中,当其中两相绕组的自感相等时,正好是不通电相的反电势过零点。因此可以在一个PWM周期内连续两次采样非通电相的对地电压,并比较它们的差值就可以判断出非通电相的反电势的过零点,再滞后30°电角度即为下一次的换相时刻,克服传统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反电势过零检测法”在低速时失灵的问题,它能在极低速甚至电机转速接近零时可靠的工作。

    检测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转子位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62196A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810069600.8

    申请日:2008-04-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中性点电压检测无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机转子位置的方法。所述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结构为凸极式,即电机的转子d轴电感Xd不等于电机的q轴电感Xq,该方法通过对所引出无刷直流电机定子绕组的中性点电压进行检测来计算两两通电方式的无刷直流电机转子位置,再滞后30度电角度即可确定换相时刻。本发明既有反电动势法实施简单的优点,又具有电感法与电机转速无关的特点,能在转子转速接近为零到高速时较好地确定转子的位置,可靠准确地换相。

    一种无位置传感器的内嵌式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242154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810069472.7

    申请日:2008-03-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嵌式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主要由微处理器控制器、IPM模块以及驱动单元、电流检测电路、相电压检测电路、输出显示电路、控制输入电路、内嵌式转子结构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及控制电源等部件组成。本发明根据内嵌式转子结构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电感是转子位置θ的函数的特点,通过间接检测定子绕组的电感的变化来判断转子位置。在定子绕组采用星形连接的内嵌式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中,当其中两相绕组的自感相等时,正好是不通电相的反电势过零点。因此可以在一个PWM周期内连续两次采样非通电相的对地电压,并比较它们的差值就可以判断出非通电相的反电势的过零点,再滞后30°电角度即为下一次的换相时刻,本发明中把这种方法称为间接电感法。采样间接电感法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与电机的转速无关,所以可以克服传统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反电势过零检测法”在低速时失灵的问题,它能在极低速甚至电机转速接近零时可靠的工作。

    一种X射线闪烁组件耦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181253U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21107754.3

    申请日:2022-05-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X射线闪烁组件耦合装置,包括操作平台,在操作平台上设有XY轴运动模组,在XY轴运动模组上设有真空吸附平台,用于吸附待耦合光电转换器件阵列;在操作平台边缘竖向安装有立柱,立柱上滑动设有Z轴运动模组,Z轴运动模组正下方设有吸嘴,用于吸附待耦合闪烁体线阵;吸嘴与真空吸附平台分别与抽真空设备连接;在位于吸嘴与真空吸附平台之间的立柱上活动设有影像识别机构,用于实时获取待耦合光电转换器件阵列和闪烁体线阵的影像信息,通过操作XY轴向运动模组,使待耦合光电转换器件阵列的光电转换器件与待耦合闪烁体线阵的闪烁体一一正对。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X射线闪烁组件耦合精度不高,效率低的问题。

    大功率集成LED复合翅片热管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02349965U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20525748.5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功率集成LED复合翅片热管散热器,包括蒸发腔、热管、散热翅片和法兰;蒸发腔为盒体结构,蒸发腔的底面为与LED芯片贴合的贴合面,蒸发腔内盛装液体;热管倾斜设置在蒸发腔的顶部,热管内与蒸发腔内相通;散热翅片为环形结构,散热翅片为多个、且均布设置在热管上,每个散热翅片竖直设置;法兰设置在蒸发腔的底部并与蒸发腔的底部平行。本实用新型运用热管分散热流,降低热流密度,使LED芯片产生的热量均匀的分布在散热翅片上,通过自然对流散发出去,具有结构简单、不耗能、寿命长、抗积灰等优越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