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新颖结构的电池模块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5074954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80073414.0

    申请日:2013-05-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组件,包括:两个或者更多个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包括竖直地堆叠使得电极引线沿着一个方向对准的两个或者更多个板形电池单体,并且设置有用于连接到外侧的端子部;底板,其包括在其上表面上装载电池模块从而电极端子沿着一个方向对准的模块外罩部分并且在其外周边表面上设置有向上弯曲的侧壁;上盖板,其包括在电池模块上的电极端子的两侧上向下弯曲的侧壁并且通过固定在底板的顶部上而限定模块组件的上表面;板形组件盖体,其装载在电池模块的上表面的顶部上并且通过联接与电池模块组合以固定电缆;和电绝缘模块盖体,其安装在电池单体上的电极引线的顶部上并且牢固地联接到底板和组件盖体。

    可再充电电池
    6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87135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110207662.2

    申请日:2011-07-19

    Abstract: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通过减小外部短路电流具有改进的外部短路电流在电极组件中的击穿特性。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在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伸出到所述壳体外并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电极端子;和在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盖板之间且电连接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盖板的电阻构件。

    电池组件以及切换电池组件中的连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21384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043715.X

    申请日:2015-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组件以及切换电池组件中的连接的方法。电池组件(100)包括固定汇流条(10)和第一可动汇流条(20)和第二可动汇流条(40)。固定汇流条(10)被连接到端子(4、5)中的任意一个。第一可动汇流条(20)和第二可动汇流条(40)在朝向和远离电池单元(1)的盖部的方向上是可移动的。当第一可动汇流条(20)与固定汇流条(10)接触,并且第二可动汇流条(40)与固定汇流条(10)不接触时,多个电池单元(1)被串联连接。当第二可动汇流条(40)与固定汇流条(10)接触,并且第一可动汇流条(20)与固定汇流条(10)不接触时,多个电池单元(1)被并联连接。

    将充电电池焊接装设于电路板形成导电链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95526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410838027.8

    申请日:2014-12-25

    Inventor: 伍必翔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充电电池焊接装设于电路板形成导电链接的方法,其主要是以电路基板配合导电件导电连结充电电池,其中,电路基板上设置贯穿的工作口,且由工作口配合导电件界定出明确的工作区域,据此即能在界定明确的工作区域对导电件进行与充电电池的焊接,提供在正确、明确的工作区域中工作的导引,降低焊接工作难度,提高工作的精准度。

    二次电池
    6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82254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010560122.8

    申请日:2010-1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3 H01M2/22 H01M10/02 H01M10/0431 H01M10/04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包括多个延伸到第一电极的一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延伸到第二电极的一侧的第二电极接线片;分隔件,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彼此绝缘。电极组件为卷绕的凝胶卷形状。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在由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和短轴形成的四个象限的一个象限内。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在四个象限的不同的另一象限内。

    二次电池的集电结构和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4471746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80037978.9

    申请日:2013-0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H01M2/22 H01M2/26 H01M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为了使二次电池大容量化而增加层叠的极板个数也不使集电板的设置空间过大的集电结构。通过将构成正极集电板层叠部(27)的正极集电板(41a~41j)在弯曲部(47a~47j)折弯而构成被固定部(43a~43j)和被焊接部(45a~45j)。使弯曲部(47a~47e)的角度为80°、90°、100°、110°、120°。弯曲部(47f~47j)的角度分别为120°、110°、100°、90°、80°。负极集电板也以相同的方式折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