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元件
    6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13444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075320.9

    申请日:2013-03-08

    IPC分类号: H05B3/22

    摘要: 本发明涉及发热元件(120),所述发热元件具有至少一个PTC元件(12)、接触板(4、68),所述接触板在任一侧上抵靠PTC元件平放、外壳(2),所述外壳形成用于接收至少一个PTC元件(12)的至少一个开口(6),并且具有终端侧(16),其中在该处被分配至接触板(4、68)的接触舌片(48)被暴露,以及所述发热元件(120)具有楔形元件(108),其具有通过第一和第二楔形表面(114、116)连接至彼此的较宽和较窄的端面(110、112),其中第一楔形表面(114)平行于其中一个接触板(68)延伸,并且在滑板(80)插入其中的情况下平放在接触板(68)上,以及第二楔形表面(116)被暴露在所述外壳(2)的外侧。在组装过程中不易受到损坏的发热元件(120)具有被连接至所述外壳的滑板(80)。

    热介质加热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58723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180031427.2

    申请日:2011-09-30

    IPC分类号: B60H1/22 B60H1/03

    摘要: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多个扁平换热管和PTC加热器形成为层叠结构而减少接触热阻,提高传热性能,小型且能够实现轻量化、低成本化的热介质加热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在热介质流通的扁平管部(20)的一端或两端设有入口集管部(22)及出口集管部(23)的多个扁平换热管(17);对相互层叠的各扁平换热管(17)的入口集管部(22)及出口集管部(23)的连通孔(24、25)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材料(26);装入到各扁平换热管(17)的扁平管部(20)之间的PTC加热器;对相互层叠的各扁平换热管(17)及PTC加热器进行按压而使它们紧贴的换热按压构件(16),其中,在各扁平换热管(17)的入口集管部(22)及出口集管部(23)内的连通孔(24、25)周围设有防止变形用的加强部(29)。

    热介质加热装置及具备其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17892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180026532.7

    申请日:2011-08-25

    发明人: 小南聪

    IPC分类号: B60H1/22

    摘要: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冷却板的密接性而不会大型化的热介质加热装置及具备该热介质加热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电极板,夹着PTC元件而至少在其两面分别依次层叠;多个扁平状的热交换管(17),具有供给热介质的入口集管部(22)及将热介质导出的出口集管部(23)、设于入口集管部(22)及出口集管部(23)的密接构件,相互之间夹着电极板而相互平行地层叠并与电极板进行热交换;基板,设于层叠的多个热交换管(17)的一面侧,与电极板连接;发热元件,与基板连接;板状的按压构件(16),与基板的另一面侧连接,按压层叠的多个热交换管(17);外壳(11),收容电极板、热交换管(17)、基板、按压构件(17)及发热元件。

    用于电加热装置的发热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70844A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200710165428.1

    申请日:2007-10-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加热装置的发热元件(1),该发热元件具有至少一个PTC加热元件(8)、平放于该PTC加热元件两侧上的条形导体(12,40)以及框架(4),该框架(4)形成用于保持至少一个PTC加热元件(8)的至少一个框架开口(6)。本发明基础问题是确定一种发热元件(1),发热元件中可以确保条形导体(12,40)与至少一个PTC加热元件(8)之间良好接触。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形成框架(4)作为壳体(2)的一部分,壳体(2)与楔形元件(48)一起形成结构单元,楔形元件(48)包括第二楔形表面(52)和平行于条形导体(12,40)延伸的第一楔形表面(50),该第二楔形表面(52)暴露于壳体(2)的外侧并与第一楔形表面(50)对角地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