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热成像的连续成分块材高通量多场筛选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26349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610531955.9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连续成分块材高通量多场筛选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控制中心,实验箱,载物平台,温度控制模块,电流控制模块,真空发生装置,红外热成像系统。实验时,输入不同的场激励,根据材料特性的不同,被测样品上表面会有不同的温度响应。红外热成像系统并行采集所有样品表面的热辐射信息。通过视觉检测对各块样品在热辐射能量图像中对应区域的颜色加以识别,得到温度信息。生成各块样品的温度响应曲线,根据测试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材料的物理特性,进而得到筛选结果。

    一种高弹性的载药薄膜血管支架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23825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0824669.5

    申请日:2019-09-0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弹性的载药薄膜血管支架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薄膜血管复合支架,薄膜材料为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硅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产生的硅胶薄膜,是一种类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相比传统的金属支架,该硅胶薄膜复合支架不仅具有机械性能和弹性变形能力,能适应血管支架在体内的压缩和变形,促进血管支架和血管内壁良好贴合,有助于细胞的粘附、增殖、分化和生存,还可以对血管支架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血液外漏进入血管中膜,薄膜里面的药物也能对血管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该薄膜复合支架特别适合用于对主动脉夹层疾病的治疗和应用。

    一种两自由度可伸缩平移并联机械手

    公开(公告)号:CN110480616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12174.0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自由度可伸缩平移并联机械手,包括剪式单元支链、驱动部件和末端执行机械手,所述剪式单元支链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菱形伸缩架,两个所述菱形伸缩架之间连接有多个横向设置的同步连杆,使两个所述菱形伸缩架的伸缩动作和平移动作同步,所述驱动部件为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菱形伸缩架底部的两个舵机,两个所述舵机能够驱动两个所述菱形伸缩架做伸缩动作或平移动作,所述末端执行机械手设置于两个所述菱形伸缩架的顶部;本发明提供的两自由度可伸缩平移并联机械手,能够实现自动伸缩和平移,可提高空间利用率,能够搭载不同的末端执行机械手,应用广泛,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也较为方便。

    一种水平三自由度模块化软气动蠕虫机器人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65929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789145.7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平三自由度模块化软气动蠕虫机器人及其制作方法,涉及软体机器人装备技术领域,机器人结构主要包括总气道集成模块、拉伸弯曲模块和摩擦模块;所述总气道集成模块通过气管与拉伸弯曲模块一端连接,所述拉伸弯曲模块另一端与摩擦模块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水平三自由度模块化软气动蠕虫机器人的制作方法,该方法采用配套的模具,进行组装和浇注操作制成机器人各个模块,再将各个模块组合成机器人主体。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作方法制成的水平三自由度模块化软气动蠕虫机器人,不仅具有很高的互换性,易于维修和更换,而且可以实现前行、后退、左右平移、转弯等运动,便于控制。

    一种多层剪切挤压混合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8006147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711260174.1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剪切挤压混合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包括正极板组、负极板组、下压紧盖、外筒、上压紧盖和绝缘杆,正极板组和负极板组交错叠加设置,正极板组和负极板组之间留有间距,负极板组通过上极板紧固件固定,正极板组通过下极板紧固件固定;下极板紧固件与下压紧盖固定连接,外筒分别与下压紧盖和上压紧盖固定连接,上压紧盖上设置有进液孔、导线孔以及用于绝缘杆上下运动的通孔,导线孔用于通入与正极板组和负极板组连接的导线,绝缘杆贯穿通孔后与上极板紧固件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剪切模式、挤压模式混合设计,不仅减小了巨电流变液阻尼器的体积和质量,而且提升了巨电流变液阻尼器的阻尼效果。

    一种无人艇海上自主加油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019499B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811101204.9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人艇海上自主加油装置,涉及无人艇应用技术领域,包括油管收放机构、油管对中夹取对接机构和控制器,油管收放机构设置于油管对中夹取对接机构的上方,油管收放机构用于传动油管,油管对中夹取对接机构包括下部支架、导向机构、自定心机构和Z轴电控平移台,导向机构固定于下部支架的上部,导向机构设置于自定心机构的上方,Z轴电控平移台固定于下部支架的侧壁上,自定心机构固定于Z轴电控平移台的一侧,自定心机构由Z轴电控平移台驱动并使油管与无人艇的受油口对接,控制器与摩擦轮传动机构、自定心机构和Z轴电控平移台连接。该装置无需将无人艇吊至母船便可实现对无人艇加油,实现了自主化加油,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细胞划痕芯片、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58289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711419130.9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细胞划痕芯片、装置及方法。该细胞划痕装置包括信号发生器、图像生成装置和细胞划痕芯片;细胞划痕芯片包括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均为导电玻璃;上层玻璃的边缘与下层玻璃的边缘密封连接;上层玻璃上开设两个通孔,分别用于溶液的进入与排出;下层玻璃上表面沉积有氢化非晶硅;信号发生器连接在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上,用于对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施加交流电;图像生成装置用于产生图案并将图案投影到下层玻璃的下表面。本发明的细胞划痕芯片、装置及方法,可以随意改变划痕的图案,不受细胞培养装置的图案的限制,使用方便,成本低。

    一种细胞多生物物理特性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51361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711403788.0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胞多生物物理特性的检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微吸管、银电极、培养皿、阻抗分析仪、图像获取模块、压力调节模块及控制器;培养皿内放置细胞;控制器与压力调节模块、图像获取模块均连接;通过压力调节模块使细胞匀速缓慢的进入微吸管并记录此压力值,并通过图像获取模块采集细胞进入微吸管过程的图像,然后根据压力值和图像计算细胞的机械特性;在微吸管输入端引出一根银电极,在培养皿液面下固结另一根银电极,且两个银电极均与阻抗分析仪连接,当被测细胞完全进入微吸管形成回路后计算被测细胞的电学特性。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装置或者方法,能够同时检测细胞的机械特性和电学特性,提高细胞多特性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

    一种无人艇布放回收系统
    7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63149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1403745.2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人艇布放回收系统。该无人艇布放回收系统包括与母船的吊索连接的对接头和安装于无人艇上的弹射机构、弹射头、云台机构、对接机构和牵引线;所述弹射机构安装在所述云台机构上,所述云台结构用于调整所述弹射机构的弹射角度;所述牵引线的一端与所述弹射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弹射头连接;所述牵引线用于导引所述对接头嵌入到所述对接机构中;所述弹射机构用于将所述弹射头弹射到所述母船上;所述对接机构用于固定所述对接头,从而将所述无人艇固定在所述吊索上。本发明公开的无人艇布放回收系统可以提高无人艇的布放回收效率。

    一种多层挤压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7687494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710783645.0

    申请日:2017-09-0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挤压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包括内芯和外壳,内芯包括上绝缘套筒、下绝缘套筒、正电极和轴,正电极套接在轴上,上绝缘套筒和下绝缘套筒分别固定在轴的两端,并将正电极挤压固定在其中间。外壳为包括上端盖、下端盖以及负电极的封闭壳体。上端盖中心设置有中心孔。负电极固定于上端盖和下端盖之间,并使正电极和负电极交错叠加,且正、负电极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上端盖下端盖紧固在一起,并且设置有电流变液进液装置。将本发明中的多层挤压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安装在需要减振的装置上,并且分别给正负电极可控的高压电,根据需要由电脑(或者其他控制设备)控制电压的变化,进而产生可控的阻尼,达到减振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