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孔隙类岩石试样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0049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710727334.2

    申请日:2017-08-23

    IPC分类号: G01N1/28

    摘要: 本发明属于类岩石试样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涉及孔隙类岩石试样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可活动的上底板、下底板及模体上下端口四周沿周向分别设有螺栓孔,模具各部分之间的通过与螺栓孔配合使用的螺栓锚固实现相互连接与固定,便于预制试样的脱模;可活动上底板、下底板及模体上分别设有等间距均匀排布的孔洞,相邻孔洞间距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其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订制周期短,可批量生产,预制的类岩石孔隙具有长度可调、角度可调、直径可变的优势,且孔隙定位准确,孔隙参数便于计算,为具有空隙的岩石试样力学研究提供有力的基础。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算子的水驱油藏生产动态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5129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19282.X

    申请日:2024-07-2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算子的水驱油藏生产动态预测方法,属于油藏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定义水驱油藏模型,使用序贯高斯过程生成不同的渗透率场样本,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器计算不同渗透率场下油藏模型生产过程中各个时刻的压力场和含水饱和度场作为标签数据;然后对深度神经算子网络中的分支网结构进行改进;利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油水两相渗流控制方程,构建物理意义损失函数,计算其方程残差作为模型损失值并进行训练,训练完成后即得到渗透率场到压力场和含水饱和度场的代理模型。本发明可实现对不同渗透率场生产过程中特定时刻压力场和含水饱和度场的快速预测。本发明具有更好的可解释性,可实现更高的预测精度。

    一种基坑位移预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878017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252110.7

    申请日:2024-09-09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坑位移预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涉及基坑位移监测预警技术领域,基坑位移预测方法包括:采用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对当前时间段的基坑位移数据进行分解,得到当前时间段的趋势项位移、周期项位移、随机项位移和分解误差;分别将当前时间段的趋势项位移、周期项位移、随机项位移和分解误差输入至Elman模型,获得预测时间段的趋势项位移、周期项位移、随机项位移和分解误差;对预测时间段的趋势项位移、周期项位移、随机项位移和分解误差进行融合,获得预测时间段的基坑位移数据。本申请在基坑监测预警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有效减少基坑灾害事故发生,为基坑施工和地质灾害防控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技术支持。

    一种基于安全强化学习的油藏约束注采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34722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225200.7

    申请日:2024-09-0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安全强化学习的油藏约束注采优化方法,属于油藏约束注采优化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构建油藏注采比约束注采优化模型和油藏注采比约束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基于WCSAC安全强化学习算法,构建油藏注采比约束注采调控强化学习智能体模型;智能体与油藏数值模拟持续交互,采集数据样本并存储到经验回放缓冲区中;训练奖励评论家网络、安全评论家网络、策略网络,直到达到最大训练回合轮次;利用训练完成的策略网络输出当前状态下最优的生产制度。本发明的强化学习方法能够在满足油藏注采比约束的前提下,根据油藏当前状态设计最优注采方案,实现油藏安全稳定生产,具有较好的科学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种组合注浆钢管桩单元、钢管桩基础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2264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39692.9

    申请日:2024-03-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注浆钢管桩单元、钢管桩基础及施工方法。组合注浆钢管桩单元包括:主钢管,位于该组合注浆钢管桩单元的中心,其侧壁预留有多列主排浆孔;辅助钢管,位于该组合注浆钢管桩单元的外围,多根辅助钢管围绕主钢管的外周均匀布置,并与主钢管的侧壁连接固定,多根辅助钢管的侧壁均预留有多列辅排浆孔;主排浆孔控制装置,设置在主钢管内,其上设有多列主挡孔板,能够关闭和打开主排浆孔;辅排浆孔控制装置,设置在多根辅助钢管内,其上设有多列辅挡孔板,能够关闭和打开辅排浆孔。本发明能够减小桩身直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基础沉降变形,解决了目前为控制基础沉降变形造成的用材浪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