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化DMC电解铝参与电网二次调频控制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232432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43377.2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具体涉及基于优化DMC电解铝参与电网二次调频控制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构建电解铝负荷模型,求取电解铝负荷模型向量,并设置建模时域、单位采样时长;构建电解铝负荷出力预测模型;定义性能指标目标函数与负荷出力期望值,性能指标通常包括预测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偏差,以及可能的控制输入变化;在DMC滚动优化中加入粒子群算法对电解铝参与调频有功出力进行优化,并输出控制输入优化结果。采用动态矩阵控制DMC预测控制方法,能够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可以根据系统的实时状态和未来的预测进行控制,从而更好地应对系统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互联电网联络线功率波动的控制方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24940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671658.9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互联电网联络线功率波动的控制方法、装置。本方法基于预先建立联络线功率调节随火电机组功率调节量、电解铝负荷功率调节量、电解铝负荷扰动量变化的对应关系,并通过LQR预测当前的联络线功率调节量,这样不仅提高了预测精准性。而且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和不确定的系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且具有最优性能、稳定性保证、适应性强、灵活性和易于实现等优点。

    面向需求侧响应交易细则的工业负荷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3751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65658.1

    申请日:2024-0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荷用电控制技术,具体涉及面向需求侧响应交易细则的工业负荷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基于电解铜负荷的工艺流程特性,对电解铜负荷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工作状态进行划分;建立电解铜负荷功率调整模型以及负荷安全约束;结合需求响应交易细则,对电解铜负荷不同工艺流程的生产设备工作状态进行规划;建立电解铜负荷在参与需求侧响应的目标函数和有效响应容量判定约束;根据负荷安全约束和有效响应容量判定约束得出电解铜负荷参与电网需求侧的收益。该方法兼顾负荷生产安全约束和需求响应容量需求,降低负荷生产设备功率调控成本代价,最大化电解铜负荷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收益,对于提升电力系统调节灵活性有重要意义。

    转子动能控制的风机暂态有功调控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0035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64364.1

    申请日:2023-0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具体涉及转子动能控制的风机暂态有功调控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监测风机结构及运行状态信息,构建风机控制模型并作对应简化,构建基于转子动能的风机暂态有功控制模型;在风机暂态有功控制模型的转矩控制环节引入附加控制指令接口,实现风机暂态有功上调与风机暂态有功下调;离散化处理风机的有功调控模型,形成风机状态变量的差分迭代计算方法;构建面向暂态有功支撑的风机调控指令优化模型,并计算优化模型的约束目标函数;建立适用于灰狼优化求解的优化模型结构,采用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进行模型迭代求解;将最优指令代入风机模型计算暂态有功支撑能力。该方法保证了评估的快速性与准确性。

    考虑风机低穿特性的连锁故障关键线路辨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79511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847806.3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故障识别技术,具体涉及考虑风机低穿特性的连锁故障关键线路辨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建立考虑新能源机组低穿特性和线路可靠性的连锁故障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获取辨识所需的故障链数据;基于状态故障网络计及线路失负荷严重性和线路失负荷不均匀性分别定义了失负荷风险指标和不均匀风险指标;基于电气介数提出考虑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的脆弱结构指标;考虑电网的网络结构和状态转移特性,采用模糊熵权法定义综合风险指标,以衡量线路开断的综合影响。该方法能实现基于新型电力系统连锁故障数据的关键线路辨识,降低了新能源机组大规模接入后对连锁故障关键线路辨识的难度,保障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