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92834A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810234284.5
申请日:2008-11-28
IPC: G02F1/1362 , H01L27/12 , H01L21/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玻璃或单晶硅基板上通过金属溅射成膜、光刻、湿刻制作扫描线极源漏极电极;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汽相沉积技术制备纳米硅薄膜;通过连续成膜、小岛光刻、小岛干刻制作晶体管的有源层,在该有源层的基础上加入了一层非晶硅,厚度约为150nm;制备栅极绝缘层和钝化保护层,该栅极绝缘层和钝化保护层共用氮化硅薄膜;经过孔干刻S/D金属Al层溅射成膜、S/D光刻、S/D湿刻形成TFT的源、漏电极、栅极及数据线;最终在玻璃基板上形成晶体管阵列。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响应时间短、容量大、清晰度高和品质高全真彩色视频显示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4769004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210282395.3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B03C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于摩擦荷电原理的工程污油高效过滤装置,包括:壳体、初始过滤层、摩擦层、混流器和捕捉过滤层;壳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沿从进油口至出油口的方向,依次设置初始过滤层、摩擦层、混流器和捕捉过滤层,摩擦层包括并行设置的正摩擦层和负摩擦层;污油通过进油口进入壳体内,先进过初始过滤层,随后污油被分为两股,其中一股污油经过正摩擦层,该股污油中的微小颗粒物带上正电荷,另一股污油经过负摩擦层,该股污油中的微小颗粒物带上负电荷,随后两股污油进过混流器混合,再经过捕捉过滤层后从出油口排出。本发明利用摩擦荷电取代高压静电,能够利用低等级滤芯去除液压油中的微小颗粒物,降低能耗的同时安全可靠、易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05002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481476.6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6V20/68 , G06V20/10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V10/40 , G06V10/76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9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改进YOLOv4的非结构环境下葡萄识别方法。该方法在主干网络的残差体模块中融入SimAM注意力机制,增加特征融合网络连接路径并为融合的特征图分配简单权重。通过对重要特征的高效提取及融合,抑制无用特征,实现在复杂工作条件下对葡萄的实时检测。此外为了提高改进YOLOv4的训练效率,本发明使用Focal loss优化BCE loss,并根据模型结构及训练对象调整超参数,使得预测效果最佳。
-
公开(公告)号:CN11791066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788220.0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6Q10/047 , G06F17/11
Abstract: 考虑加加速度约束基于动力学的时间最优轨迹凸优化算法,属于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在考虑加加速度以及机器人动力学的基础上,将非凸约束重新构造为凸约束进行优化求解,同时解决了轨迹光滑性以及计算效率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基于动力学和加加速度约束的时间最优轨迹优化问题;S2.基于三次B样条将原问题重新构造为凸优化问题;S3.求解凸优化问题,得到最优解。本发明同时考虑了动力学和加加速度约束进行了时间最优的轨迹优化,既保证了运动的最短节拍又保证了轨迹的光滑性。本发明实现了非凸约束的凸转变,将非凸优化问题重构为凸优化问题,保证了优化求解的全局最优性以及计算效率,能够用于在线规划。
-
公开(公告)号:CN11470904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0151480.6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H01F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海尔贝克环状阵列的旋转磁场发生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机构、传动机构、旋转磁场机构、升降平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驱动电机、驱动齿轮、传动齿轮,所述旋转磁场机构包括转盘、转筒以及若干连接轴,所述升降平台包括高度调节机构以及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一端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可上下滑动的连接在第三支撑架上,得到一个磁感应线平行分布并且磁场强度恒定的磁场。因为使用的是永磁体,节约能源;能够用最少的磁体产生最强的磁场;基于3D打印制造,其主体材料为树脂,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外界对所产生磁场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6968061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1157824.5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致变刚度绒毛抓手,涉及变刚度领域,包括电源、底盖和端盖;所述电源用来提供电能,所述端盖下方设置有底盖;所述端盖内置散热装置,所述底盖内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变刚度绒毛手指;所述变刚度绒毛手指通电后能够改变刚度;所述滑块相对滑轨滑动从而改变相邻变刚度绒毛手指之间的距离。本发明将刚性机械手与软体机械手进行优势互补,可通过调控绒毛刚度实现对物体的贴合、夹持、卸载等操作,能在保证对物体抓取的牢固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实现抓手柔性贴合所持物体表面,有效避免物体破损和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641126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399343.9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柱状结构的超双疏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基底,采用激光雕刻在基底表面制备若干柱状结构组成的阵列,采用水热合成法在柱状结构表面生长纳米ZnO针状结构生成重入结构,构建多级粗糙结构,提高基底与SiO2前驱体液的接触面积,控制柱状结构参数可以兼顾基底的粗糙度和润湿性影响,采用喷涂法在重入结构表面完全覆盖SiO2前驱体液并固化获得超双疏涂层,SiO2前驱体液由低表面能活性剂修饰SiO2颗粒获得,既保证了涂层的低表面能特性,SiO2颗粒又增加涂层的粗糙度,提高了超双疏涂层超双疏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简单经济,可以广泛应用,特别是应用于防止海洋中金属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1479034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0485211.3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C08L101/00 , C08L33/24 , C08J5/24 , C08F220/54 , C08F222/38 ,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可控制液滴运输的仿生楔形表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仿生楔形表面包括由楔形微结构形成的具有单向铺展性的连续梯度单元和覆于连续梯度单元外的温敏水凝胶层,楔形微结构的空腔楔角为15~65°、楔形微结构宽度为50~360μm,借鉴猪笼草的液滴自驱动原理设计并采用光固化成型方法制备基底,基底浸没在温度响应水凝胶前驱体液中后固化覆层,提高液滴驱动速度、保证定向特性,借助温度刺激调控温敏水凝胶的润湿特性和功能表面的润湿梯度,结构单一、制作工艺简单、成本可控,以温度控制实现微纳液滴特别是高通量下液滴的连续、长距离定向输运与钉扎,液滴输运速率≥4mm/s,液滴的输运通量≥0.92μl/s,满足微纳液滴驱动控制和智能表面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050021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481476.6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6V20/68 , G06V20/10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V10/40 , G06V10/762 , G06N3/04 , G06N3/08 ,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改进YOLOv4的非结构环境下葡萄识别方法。该方法在主干网络的残差体模块中融入SimAM注意力机制,增加特征融合网络连接路径并为融合的特征图分配简单权重。通过对重要特征的高效提取及融合,抑制无用特征,实现在复杂工作条件下对葡萄的实时检测。此外为了提高改进YOLOv4的训练效率,本发明使用Focal loss优化BCE loss,并根据模型结构及训练对象调整超参数,使得预测效果最佳。
-
公开(公告)号:CN112208099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010824219.9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B29C64/209 , B29C64/393 , B33Y30/00 , B29B11/04 , B29C69/02 , B33Y50/02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指一种用于软体机器人内腔复杂结构一体成型制造的装置。其包括圆柱形容器,芯轴,可变形模芯外壳,压盖和内六角螺栓。制作好可变形模芯外壳后,将芯轴套上可变形模芯外壳,同时将芯轴的两端分别用内六角螺栓与压盖和圆柱形容器固定,同时调节压盖端螺栓,调整可变形模芯外壳的变形量,当调节到预设弯曲位置后,在圆柱形容器内壁可变形模芯外壳表面喷涂脱模剂,并向圆柱形容器注满硅胶,待硅胶完全凝固后,卸下压盖端和圆柱形容器底部的内六角螺栓,卸下压盖,同时用力拉扯可变形模芯外壳,使得可变形模芯外壳拉伸并贴合芯轴,即可缓慢抽出可变形模芯外壳和芯轴,至此即可成功制备一种软体机器人的内腔结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