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沌理论的交通状态预测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78857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274329.1

    申请日:2015-05-26

    IPC分类号: G08G1/01 G06N3/02

    CPC分类号: G08G1/0133 G06N3/04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沌理论的交通状态预测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的该交通状态预测方法包括步骤:采集交通道路的数据流,得到多个交通参数的时间序列;根据所述交通参数的时间序列进行多参数相空间重构,得到多参数相空间,并在所述多参数相空间中,结合Bayes估计理论进行相点最优融合,得到对应于所述多个交通参数的融合相空间;对所述融合相空间中的时间序列进行混沌分析,当分析得出所述融合相空间的时间序列呈现混沌特性,则结合RBF神经网络对交通道路进行混沌预测。本发明的交通状态预测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单参数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预测效果,其预测性和精度较高。

    基于龙伯格滑模观测器的电子节气门自适应反步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18944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165505.3

    申请日:2014-04-23

    IPC分类号: F02D11/10 F02D4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龙伯格滑模观测器的电子节气门自适应反步控制方法,涉及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领域。首先,针对电子节气门开度变化不可测量问题,该方法基于电子节气门状态方程,采用龙伯格滑模观测器对其进行估计;然后,利用RBF神经网络的逼近特性,对非线性未知量——齿轮间隙扭矩进行逼近;最后,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非线性反步控制方法,分别设计了控制律、RBF网络权值更新律及扰动自适应律。本发明能够较好地克服电子节气门控制中存在的非线性因素以及一些参数容易时变的难题,进一步提高了控制效果和动态响应性能。

    一种适应多种路况的汽车ABS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20446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10048983.2

    申请日:2011-03-02

    IPC分类号: B60T8/176 B60T8/36

    摘要: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适应多种路面情况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控制方法,涉及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将ABS的控制过程分为首次控制循环和常规控制循环,在首次控制循环时,利用轮速差来辨识路面,在常规控制循环,利用轮速峰值斜率、减压段中的轮速降值和增压次数来辨识路面。针对对开路面,两个前轮采用修正的低选控制,两个后轮根据辨识出的所处路面采用相应路面的控制策略进行独立控制,针对单一的高附着和低附着路面,前轮采用增压同步控制,后轮采用单一路面的控制方法。根据车辆附着路面采用相应路面的控制策略。该方法可解决汽车在各种路面下的制动的方向稳定性和制动距离问题。

    一种多自主机器人协同作业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364110A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810232813.8

    申请日:2008-09-28

    IPC分类号: G05B19/418 H04L12/28

    CPC分类号: Y02P90/02

    摘要: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多自主机器人协同作业控制方法,涉及自动控制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多机器人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控制,效率较低,不能适应复杂任务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支持下,控制中心根据待执行任务对象的状态、位置以及机器人的能力、所处位置,对各个机器人制定协同作业任务分配方案,实现对多机器人进行协同控制。其目的在于使机器人在只配备无线传感器,不占用其他网络资源的情况下,在控制中心统一调配下实现协同作业。本发明用于在较大范围内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多机器人工协同作业。

    人驾车不确定换道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混行车辆协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604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62309.0

    申请日:2024-05-2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驾车不确定换道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混行车辆协同方法,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S1.设置城市道路三车道混合交通场景;S2.为了方便描述异质车辆的行驶状态,借鉴元胞自动机思想,将每一辆车划分为一个元胞,基于此设定每一个元胞内的异质车辆行驶规则和人驾车换道规则;S3.基于元胞内的异质车辆行驶特性,分别建立网联自动车和人驾车动力学模型;S4.根据S2和S3分别构建人驾车不换道情况下目标车道人驾车跟驰模型和网联自动车协同控制模型,以及人驾车换道情况下目标车道上人驾车跟驰模型、网联自动车协同控制模型和换道人驾车跟驰模型。本发明可有效保证人驾车不确定换道的安全性及目标车道混行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一种基于风险场模型的自动驾驶汽车个性化碰撞分级预警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87539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10568407.9

    申请日:2022-05-24

    摘要: 本发明属于汽车路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风险场模型的自动驾驶汽车个性化碰撞分级预警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车辆对周围环境继续感知,得到感知信息;根据获取的感知信息构建行车风险场模型;采用行车风险场模型计算车辆用户的行车风险,得到行车风险综合指数曲线;根据行车风险综合指数曲线设置三个级别的预警阈值;根据三个级别的预警阈值计算车辆的期望距离和期望速度,并根据期望距离和期望速度对自动驾驶车辆进行分级预警;本发明通过建立一个考虑道路环境和车辆特征的综合风险场模型,能够计算出动态变化的车辆预警阈值,实现动态工况下车辆自主避撞,能够有效解决在考虑道路环境和自主车辆特性条件下的纵向避障预警问题。

    微流控芯片和基于该微流控芯片的核酸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0193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62169.3

    申请日:2023-12-29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和基于该微流控芯片的核酸检测装置及方法。该微流控芯片采用简单的圆弧形结构,通过电磁铁和永磁铁的配合,实现了样品的裂解、核酸的富集、纯化、洗脱和扩增等一系列操作;该核酸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包括电机、电磁铁、永磁铁、加热膜和颜色传感器,即可完成对微流控芯片的驱动、温控和检测,无需复杂的运动规划与设备,降低了检测的成本和难度。该核酸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只需向第一裂解腔加入待测样品,然后控制转移支架的转动,即可完成核酸的裂解、富集、纯化、洗脱和扩增等步骤,最后通过颜色传感器检测洗脱扩增腔内的颜色变化,判断样品是否含有目标核酸,无需复杂的实验条件,提高了检测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一种锂离子电池全寿命期的SOC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8913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71663.2

    申请日:2023-09-2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全寿命期的SOC预测方法,属于储能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实时采集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状态下的电池容量、温度、电流、电压、内压数据;S2:将采集数据共同构建特征变量,建立特征变量与其匹配的电池SOC建立映射关系,形成样本库;S3:使用Hampel滤波对原Informer中编码器及解码器的自注意力机制进行改进,形成Hampel‑Informer模型,作为全寿命期SOC预测模型;S4:将步骤S2处理后的样本库导入所述全寿命期SOC预测模型进行训练;S5:将当前锂离子电池温度、电流、电压、内压数据导入训练后的全寿命期SOC预测模型,预测电池SOC。

    微流控芯片、基于该芯片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0314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331978.5

    申请日:2023-03-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基于该芯片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核酸提取纯化及检测领域。包括:微流控芯片、舵机驱动模块、电磁铁模块、颜色检测模块和温控模块;其中,所述舵机驱动模块用于控制微流控芯片在各个模块间进行转移;所述电磁铁模块用于控制磁珠在腔室内的混动及固定;所述颜色检测模块用于采集扩增腔内的颜色信号。所述温控模块用于为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洗脱扩增腔提供恒温环境。所述系统和方法能够满足核酸提取检测一体化的需求,即能实现“样品进,结果出”的效果,适合构建小型化、便携化仪器,同时,相关生化试剂可以提前预置于芯片之中,每次操作前只需简单更换芯片耗材即可,可有效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及气溶胶污染等问题。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材料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8197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1911320867.4

    申请日:2019-12-19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材料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该方法包括:S1选择锂离子电池的相关材料并进行初步设计;S2制作电极片,然后组装成半电池,并进行活化,多次循环和静置,使其处于稳定的状态;S3对所制作的半电池进行脉冲充电和放电,记录脉冲充电和放电驰豫过程中的电压曲线;S4对上述电压曲线进行预处理,提取驰豫过程中的电压曲线;S5通过拟合的方法获取曲线的参数A和B,并以此为基础优化设计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材料的充电和放电性能;S6进行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测试。本发明能够为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材料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指标,降低研发周期和研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