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85702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80002377.9
申请日:2014-09-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0585 , H01M10/04 , H01M4/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36 , H01M2/1673 , H01M2/18 , H01M4/13 , H01M4/742 , H01M10/052 , H01M10/0565 , H01M10/0585 , H01M2004/025 , H01M222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合制造能够提高安装二次电池的设备的设计自由度的结构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S11),形成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边缘向内侧凹陷的陷入部;步骤(S20),形成单位结构体,上述单位结构体具有使上述第一电极、第一隔膜、上述第二电极及第二隔膜依次层叠而成的4层结构或使上述4层结构反复层叠而成的结构,或者将使上述第一电极、上述第一隔膜、上述第二电极及上述第二隔膜交替地配置并结合为一体而成的两种以上的基本单体按指定的顺序每次各层叠1个而具有上述4层结构或使上述4层结构反复配置而成的结构;步骤(S31),留边(margin)截取上述单位结构体所具有的上述第一隔膜和上述第二隔膜的与上述陷入部对应的区域,而在上述第一隔膜和上述第二隔膜也形成陷入部;以及步骤(S41),以使相邻的单位结构体的上述陷入部能够相向的方式层叠多个单位结构体而形成电极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4218246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215979.4
申请日:2014-05-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3 , H01M10/345 , Y02E60/124 , Y02P70/54 , Y10T29/10 , H01M4/742 , H01M4/82 , H01M10/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格栅的机械强度,并且减小格栅的电阻,使蓄电池用格栅的电位分布均匀化。蓄电池用格栅具备:框骨,其呈矩形形状;耳部,其与上述框骨的第一边部连接、且向框外突出;主骨,其从上述第一边部延伸至与上述第一边部对置的第二边部;以及多根第一副骨,它们的至少一部分从上述主骨朝向两侧分岔、且朝向上述第二边部侧倾斜地延伸,上述多根第一副骨中的至少一部分弯曲。
-
公开(公告)号:CN102456875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010582391.4
申请日:2010-10-20
Applicant: 日本无公害电池研究所 , 日本蓄电器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 , H01M4/661 , H01M4/662 , H01M4/742 , H01M4/78 , Y02E60/122 , Y02E60/124 , Y02P70/54 , Y10T29/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被辊的清扫中断而连续地制造的用于二次电池等的金属制立体基板的制造方法。一种金属制立体基板的制造方法,其为一对辊(21,22)夹着金属箔并使其通过而制造三维立体基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对辊(21,22)的表面(S),突起部(23)被设置为格子状,在以一侧的辊(21)的邻接的四个突起部(23a-23d)为顶点的假想的四边形的中心(27),以朝向另一侧的辊的突起(23)的方式配置突起部(23)。
-
公开(公告)号:CN103797611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80044131.9
申请日:2012-10-02
Applicant: 约翰逊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 , H01M2/1235 , H01M2/263 , H01M2/345 , H01M4/70 , H01M4/742 , H01M10/0422 , H01M2200/20 , H01M2220/20 , H01M10/0525 , H01M10/345
Abstract: 一种集流体(36),在电池和电池系统中使用,其具有改进的柔性与导电性,包括至少一条连接至中心部分(56)的柔性腿(48)。当将力施加于所述中心部分时,柔性腿(36)基本上正交于中心部分(56)延伸。具体地,当在中心部分与外部之间施加1000牛载荷时,至少一条柔性腿延伸外部宽度的至少16%。集流体(36)因此提供更大的开口,以更有效地排出气体,同时具有改进的导电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620823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280028826.8
申请日:2012-04-27
Applicant: G4协同学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2 , H01M2/266 , H01M4/742 , H01M4/808 , H01M10/0413 , H01M10/0422 , H01M10/04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设备,其包括:具有与第一子叠层耦接的第一侧面以及与第二子叠层耦接的第二侧面的双极性导电基板。第一子叠层及第二子叠层具有多个交替堆叠的正单极性电极单元及负单极性电极单元。每个相应的单极性电极单元都具有在导电通路的相对侧面上的第一活性材料电极层及第二活性材料电极层。隔离件被设置于相邻的单极性电极单元之间。正单极性电极单元的导电通路被电耦接以形成正极接片式电流总线,并且负单极性电极单元的导电通路被电耦接以形成负极接片式电流总线。第一子叠层的负极接片式电流总线以及第二子叠层的正极接片式电流总线分别与双极性导电基板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耦接。
-
公开(公告)号:CN1768404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0480009017.8
申请日:2004-03-29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G11/30 , H01G11/50 , H01G11/28 , H01G11/66 , H01M4/133 , H01M4/137 , H01M4/60 , H01M4/66 , H01M4/70 , H01M4/74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155 , H01G9/016 , H01G9/058 , H01G11/06 , H01G11/12 , H01G11/28 , H01G11/32 , H01G11/60 , H01G11/62 , H01G11/70 , H01M4/133 , H01M4/137 , H01M4/602 , H01M4/667 , H01M4/70 , H01M4/742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 Y02E60/13 , Y02T10/7011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解质电容器,其具有在集电体上的电极,该集电体具有贯穿前后表面的孔,其中,在集电体的通孔上形成的电极材料很少脱落,并且能获得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有机电解质电容器包括正极、负极和能够传导锂离子的电解质,其中,正极含有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及/或阴离子的物质作为正极活性材料,负极含有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的物质作为负极活性材料,正极和负极具有在电极基板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和负极活性材料层,该电极基板具有导电层,该导电层由导电材料在具有通孔的集电体上构成,且负极用电化学方法承载锂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841831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0610068369.1
申请日:2006-03-30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1 , H01M2/22 , H01M2/26 , H01M4/742 , H01M4/808 , H01M10/0422 , Y10T29/49108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将隔膜配置到将基板的活性物质未充填部沿着极板的宽度方向压缩而形成的引片部的端部,也不会发生短路和与集电体的焊接不良,从而提高了信赖性的电池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是将如下的电极组与电解液一同收容在外装罐内的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极组是将在由发泡镍构成的电极基板(11a)的端部形成有活性物质未充填部的正极板(11)和负极板(12),夹隔隔膜(13)而相对配置形成的,该电池制造方法包括:电极组形成工序,在将隔膜(13)配置在正极板(11)与负极板(12)之间后,将它们卷绕成涡旋状来形成电极组;引片部形成工序,在电极组卷绕成涡旋状的状态下,压缩活性物质未充填部(11c)来形成引片部(11d);电极体形成工序,将正极集电体焊接到引片部(11d)上来形成电极体。
-
公开(公告)号:CN102403540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110053350.0
申请日:2011-03-07
Applicant: 新神户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6/005 , H01M2/266 , H01M2/305 , H01M4/73 , H01M4/742 , H01M4/745 , H01M10/06 , H01M10/12 , Y02E60/126 , Y02P70/54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以简单的机构消除电池使用过程中的极板的集电耳部的折损的可能性的铅蓄电池。至少正极板群组(12)具有:具有集电体(1)而形成的一张以上的极板(8),该集电体具有对通过冷轧制造的铅合金片进行延展加工或冲裁加工而形成的集电部(1A)、及与该集电部(1A)一体形成的一个以上的集电耳部(2);汇流排(9),其通过汇流排铸造法形成,并与一个以上的集电耳部(2)连结。在集电耳部(2)形成有沿从集电部(1A)离开的方向延伸的细长的突出部(3)。细长的突出部(3)从汇流排(9)的内部伸出并朝向极板(8)的集电部(1A)所在位置的方向连续地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2308415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80006856.X
申请日:2010-01-05
Applicant: EVT电能公司
Inventor: J·C·Y·琼
IPC: H01M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4 , H01M4/66 , H01M4/663 , H01M4/667 , H01M4/668 , H01M4/72 , H01M4/74 , H01M4/742 , H01M4/745 , H01M4/747 , H01M4/808 , H01M4/82 , Y10T29/10
Abstract: 在此披露一个用来做为集电流体/电极的多重导电基体(MCM)和其制作方法。这个多重导电基体包括一个框架,最好是包括一个称之为”极耳”的耳状突起,和一个本体。而这个框架和本体最好是由相同的网状高分子发泡基材制成。框架的比表面积比本体的比表面积大,使得框架和本体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合的基体时,框架比本体有更大的刚性和强度。导电材料被应用到基体,使其成为集电流体。可以选择性使用粘结性的材料。电活性化合物可以涂膏到这个集电流体之上。由此产生的多重导电基体电极有超轻的特性,可作为铅基电池,锂离子电池,或镍金属氢化物电池的阳极或阴极,以提高电池的性能表现。
-
公开(公告)号:CN101645519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910162468.X
申请日:2009-08-05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G9/016 , H01G9/058 , H01G9/155 , H01G11/50 , H01G11/70 , H01M4/70 , H01M4/742 , H01M10/0413 , H01M10/0585 , Y02E60/122 , Y02E60/13 , Y02T10/7011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抑制电极中的离子嵌入量的波动。蓄电装置的电极层叠单元将正极和负极层叠而构成。在蓄电装置中设置有锂电极,锂电极与负极连接。通过向蓄电装置中注入电解液,使锂离子从锂电极向负极放出。在正极集电体(20)及负极集电体(23)上,形成将锂离子沿层叠方向引导的通孔(20a、23a)。集电体(20、23)的边缘部(30a、31a)的通孔开口率设定为比中央部(30b、31b)的通孔开口率小。在电解液容易浸透的边缘部上,将通孔开口率设定得较小,以抑制浸透。另一方面,在电解液难以浸透的中央部上,将通孔开口率设定得较大,以促进浸透。由此,使电解液分布均匀,从而使得嵌入量均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