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管节驳运船上支墩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3839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0999962.6

    申请日:2024-0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管管节驳运船上支墩的设计方法,通过半潜驳和沉管管节各自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船上支墩反力与半潜驳挠度变化量的关系,进行初步设计;后基于半潜驳‑船上支墩‑沉管管节协同变形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运输过程中受波浪荷载作用下和下潜各阶段沉管管节的受力特性进行验证,对初设计进行第一步优化,对初步设计的误差进行修正;然后根据第一步优化后的橡胶支座结构的性能曲线设计、加工和试验橡胶支座结构,获得橡胶支座的试验性能曲线,在试验性能曲线的基础上,重新基于修正后的半潜驳‑船上支墩‑沉管管节协同变形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沉管管节的受力特性进行验证,进行第二次优化设计,对加工的误差修正,使得满足相关受力条件。

    一种大型HDPE管道的连接方法
    8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3586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12555.6

    申请日:2024-1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型HDPE管道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待安装合龙段的真实长度LZ;S2.将伸缩节的固定段与合龙段的端头管节焊接,伸缩节的伸缩段安装对接法兰;焊接合龙段的其余管节至距离伸缩节二至三根管节长度;获取合龙段已经焊接完成的真实管节长度LH,计算合龙段剩余管节的切割长度l1;切割剩余管节,继续焊接至距离伸缩节一根管节长度,计算最后一根管节的切割长度l2;S3.获取焊接完成后的合龙段的真实长度LZ’;S4.合龙段下水,将对接法兰与已安装管道对接;S5.混凝土包封伸缩节。该管道的连接方法能够确保合龙段剩余管节长度切割的更加准确,避免HDPE管道受温度、焊接误差、测量误差等因素影响导致对接困难。

    一种大型沉管坞内转向掉头方法
    8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6624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51896.6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大型沉管坞内转向掉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向干坞内灌水,使大型沉管起浮,并进行大型沉管带缆作业;S2:大型沉管带缆后第一次横移,从浅坞区移动至深坞区转向位置;S3:大型沉管在深坞区内进行多个不同点位的转向和移动,并进行加缆、换缆和解缆,完成大型沉管的掉头作业;S4:大型沉管掉头后横移至出坞轴线上。通过在深坞区内进行多个不同点位的转向作业,从而实现在不需要对深坞区开挖扩大的情况下,完成大型沉管在深坞区内的掉头,解决了常规干坞在建造设计时没有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供大型沉管在坞内转向,导致大型沉管在坞内转向极为困难的问题。

    一种沉管管节的分段预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41637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10864206.4

    申请日:2020-08-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管管节的分段预制方法,能够显著缩短单个管节的预制周期,且不会大幅增加单个关节的预制成本,在预制环节不会频繁顶推、升降钢筋笼或管节,也能够减少管节达到移动所需强度的等待期,移动次数明显减少有利于降低控裂难度,提高沉管的成型质量,进而提升工程质量,同时,本方法的钢筋绑扎区和浇筑区的布置及胎架、模板往复移动位置的配合,使得单个管节的预制区域占地面积紧凑,有利于在宽度有限的场地内设置多个预制流水线,便于预制工厂的布置,钢筋笼、胎架及模板的移动过程中均无需架设吊装系统,安全性好,施工方便,进一步利于缩短工期。

    一种短管节沉管隧道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97093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862441.8

    申请日:2020-08-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沉管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短管节沉管隧道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0、对沉管进行流水线式预制生产,包括混凝土浇筑,其中,所述混凝土浇筑为一次成型,成型后的沉管的长度为20-30m;S20、通过若干台车将沉管移运至半潜驳上,其中,沉管的长度方向为其前进方向,且沉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半潜驳的前进方向相垂直,所述半潜驳的吃水深度小于等于3m;S30、通过所述半潜驳将沉管运输至沉管下潜区,采用工程驳船进行对所述沉管的牵引及定位,采用水力压接法完成相邻两沉管之间的水下对接。本发明可以有效简化沉管的上驳安装操作,降低施工难度并提高作业效率,并且便于沉管的质量管控,确保隧道施建质量。

    一种沉管管节的分段预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41637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64206.4

    申请日:2020-08-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管管节的分段预制方法,能够显著缩短单个管节的预制周期,且不会大幅增加单个关节的预制成本,在预制环节不会频繁顶推、升降钢筋笼或管节,也能够减少管节达到移动所需强度的等待期,移动次数明显减少有利于降低控裂难度,提高沉管的成型质量,进而提升工程质量,同时,本方法的钢筋绑扎区和浇筑区的布置及胎架、模板往复移动位置的配合,使得单个管节的预制区域占地面积紧凑,有利于在宽度有限的场地内设置多个预制流水线,便于预制工厂的布置,钢筋笼、胎架及模板的移动过程中均无需架设吊装系统,安全性好,施工方便,进一步利于缩短工期。

    用于最终接头的预应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092141U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21106339.5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最终接头的预应力系统,最终接头包括接头一和接头二,接头一与接头二的结合面上设有一圈封闭环状止水带,沿接头一上下内壁均匀设置若干个连接部件,接头二上下内壁对应处设置相同数量的连接部件,接头一上的每个连接部件与接头二上对应的连接部件构成一个连接件组,每个连接件组之间连接至少一个预应力钢束。运用该预应力系统,通过预应力钢束实现对止水带提供持续压缩,保证最终接头安装过程中及安装后止水带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防止水进入最终接头内部,同时止水带受力均匀,防止最终接头沉放时外部海水压力持续增大时冲击造成止水带结构破坏,该预应力系统结构简单,设置方便,效果良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