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00017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1015605.4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3/08 , E02D33/00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下拉绳定位方法及用于沉管水下安装的测量定位方法,水下拉绳定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在已安装沉管上设置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在所述待安装沉管上设置汇集点;S2.将测量绳与连接点相连接;S3.将所述第一测量绳、第二测量绳和第三测量绳汇集于所述汇集点;S4.张紧所述第一测量绳、第二测量绳和第三测量绳;S5.测量出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S6.计算出所述汇集点相对于所述已安装沉管的相对位置。本申请的水下拉绳定位方法,与传统的测量计算方法相比,无需安装测量塔,无需配套很多相关测量仪器,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整个测量定位过程简单,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2726673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011573192.7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B63C1/08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坞门浮运出坞安装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包括寄放在坞内的坞门,坞门具有蓄水腔,并包括以下步骤,S1,抽出蓄水腔内积水,使坞门起浮;S2,将坞门浮运出坞;S3,在坞门出坞后,调整坞门的方位,使坞门到达安装位;S4,向蓄水腔内灌水,使坞门压水坐底;S5,安装坞门。本发明将坞门蓄水腔中的积水抽出,从而可以减轻坞门的重量,进而便于将坞门浮运出坞;并在坞门出坞后,通过调整坞门的方位,使坞门到达安装位,且可以保证坞门到达安装位后的位置精度;并在坞门坐底后进行安装。通过本发明能够便于将坞内的坞门浮运出坞,并且能够保证坞门到达安装位后的位置精度,进而可以保证坞门再次安装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911271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1187617.5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运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沉管浮态上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施作半潜驳下潜的坐底区,并在半潜驳上设置支墩系统;B、操作半潜驳下潜坐底,将沉管在干坞内起浮;C、半潜驳坐底后,将沉管浮运至支墩系统的正上方;D、将半潜驳与沉管定位系泊,操作半潜驳排水起浮,支墩系统支撑沉管,将沉管托出水面,完成沉管的上驳工作。本发明的一种沉管浮态上驳的方法,能够通过浮运完成沉管的上驳,避免受到建设上驳码头的场地限制,无需依靠上驳码头、轨道和台车进行运输,沉管上驳的操作简单,同时控制了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709259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11554282.1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后浇带全断面施工及养护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在后浇带两侧的沉管内壁上埋设预埋件;S2.在沉管管节靠近后浇带的端面进行凿毛处理;S3.进行后浇带主体结构钢筋笼绑扎施工;S4.安装第一内模板组件,并安装第二内模板组件;S5.在后浇带主体结构钢筋笼外侧安装外墙模板;S6.用浇筑管路浇筑成型后浇带底板;S7.对后浇带底板进行养护;S8.浇筑后浇带外侧墙、后浇带中隔墙及后浇带顶板;S9.拆除第一内模板组件,并将后浇带两端分别设置封闭结构,并对内腔进行养护。本发明的一种后浇带全断面施工及养护方法,整个过程,预埋件一物多用,进而大大降低施工成本、施工时间及施工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0540393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1910945488.8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 C04B28/02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裂自防水混凝土,所述混凝土采用以下配方制成:胶凝材料390‑410 kg/m3、水胶比0.38‑0.40、用水量150‑160kg/m3、外加剂3‑6 kg/m3、细骨料705‑735 kg/m3、粗骨料1066‑1075kg/m3;所述胶凝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和矿渣粉,水泥在胶凝材料中占比≥50%。本发明混凝土通过各种组分的合理搭配,实现低热、低收缩的高耐久性,配制应用在钢壳沉管工程中,可以满足严格的抗渗与抗裂性能要求,最终形成密实、渗透性低、宏观缺陷少,体积稳定以及离散程度低的混凝土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2726673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73192.7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 B63C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坞门浮运出坞安装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包括寄放在坞内的坞门,坞门具有蓄水腔,并包括以下步骤,S1,抽出蓄水腔内积水,使坞门起浮;S2,将坞门浮运出坞;S3,在坞门出坞后,调整坞门的方位,使坞门到达安装位;S4,向蓄水腔内灌水,使坞门压水坐底;S5,安装坞门。本发明将坞门蓄水腔中的积水抽出,从而可以减轻坞门的重量,进而便于将坞门浮运出坞;并在坞门出坞后,通过调整坞门的方位,使坞门到达安装位,且可以保证坞门到达安装位后的位置精度;并在坞门坐底后进行安装。通过本发明能够便于将坞内的坞门浮运出坞,并且能够保证坞门到达安装位后的位置精度,进而可以保证坞门再次安装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70919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554240.8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干坞钢坞门安装及试漏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在坞口处拼装钢坞门并止水带密封;S2.将钢坞门与坞墩密封配合;S3.在钢坞门内浇筑压重混凝土;S4.在钢坞门内灌水,并使其灌水高度到达第一高度,测试钢坞门的漏水量,S5.在试水区内灌水,并使其灌水高度到达第一高度,并测试试水区的漏水量,S6.依次循环使其灌水高度增加至对应高度,依次测试对应的漏水量,直至灌水高度到达目标高度。本申请的一种用于干坞钢坞门安装及试漏方法,整个过程不用在水下补漏,避免了在无法确保挡水效果的情况下直接破堤而导致的补漏作业风险,整个过程操作简便、安全可控、效率高、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0524687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746259.3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B28B7/00 , B28B7/18 , B28B13/06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管隧道内模系统,通过设置内侧模板和用于支撑内侧模板的内侧模板支撑,内侧模板支撑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活动部铰接在固定部,内侧模板包括能够构成整体结构的上部模板和中部模板,固定部外侧设置有上部模板,活动部外侧设置有中部模板;浇筑的混凝土凝固成沉管节段后,通过驱动活动部旋转使中部模板与沉管节段脱离;固定部设置在带升降机构的固定架上,通过驱动升降机构降下使上部模板与沉管节段脱离。用这种结构替换传统的人工拆模,在第一节沉管节段完成后,对后续相同形状的沉管节段不需要对模板支撑拆卸重新组装,解决了沉管混凝土浇筑中内侧模板不能伸缩脱模的问题,缩短了施工时间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648406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631711.4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压载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管压载系统拆除及置换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在保证满足抗浮系数大于1.05的前提下,选择从所述沉管轴线第一侧的第一端的端部水囊开始施工,利用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通过调节相应的阀门,对需要注水的水囊通入设计水量,从第一侧的端部水囊至第二侧的端部水囊,两侧依次交替拆除端部水囊并压载混凝土,直至所有水囊拆除、压载混凝土施工完毕;在沉管安装完成后,采用上述方法,在满足沉管抗浮系数大于1.05的情况下,逐个将水囊排水后拆除,来依次置换混凝土,简单有序,置换效率高,而且通过对沉管抗浮系数进行控制,沉管不会发生上浮或移位的问题,保证了沉管安装质量及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0524687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746259.3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B28B7/00 , B28B7/18 , B28B13/06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管隧道内模系统,通过设置内侧模板和用于支撑内侧模板的内侧模板支撑,内侧模板支撑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活动部铰接在固定部,内侧模板包括能够构成整体结构的上部模板和中部模板,固定部外侧设置有上部模板,活动部外侧设置有中部模板;浇筑的混凝土凝固成沉管节段后,通过驱动活动部旋转使中部模板与沉管节段脱离;固定部设置在带升降机构的固定架上,通过驱动升降机构降下使上部模板与沉管节段脱离。用这种结构替换传统的人工拆模,在第一节沉管节段完成后,对后续相同形状的沉管节段不需要对模板支撑拆卸重新组装,解决了沉管混凝土浇筑中内侧模板不能伸缩脱模的问题,缩短了施工时间和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