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昆虫电荷测量的昆虫探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710186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10229980.1

    申请日:2009-1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昆虫电荷测量的昆虫探测系统,由非接触昆虫电荷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主控及数据显示传输单元、数据接收和存储单元、电源单元组成。该系统通过对昆虫电荷进行采集,然后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对昆虫电荷信号进行处理,提取昆虫的特征信号进行模式匹配和比对分析,并且通过对信号强弱的变化,获得昆虫的位置信息,可以实现对昆虫的探测定位和精确高效扑杀。利用本发明可以对植物根茎等区域进行电场测量,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来判断其内部是否隐藏着害虫,并且确定其位置,在出入境口岸的有害昆虫检疫检验时也能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种水肥一体化控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02667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1910821311.7

    申请日:2019-09-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肥一体化控制装置及方法,水肥一体化控制包括原液桶,原液桶设置有第一回流搅拌管道和第一进水管道,与原液桶相连通的混肥桶,混肥桶设置有第二回流搅拌管道和第二进水管道,进水管道和回流搅拌管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设备,第二回流搅拌管道上设置有水肥数据检测装置,流量控制设备和水肥数据检测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原液桶和混肥桶均设置有回流搅拌通道,实现了水肥不同阶段的搅拌。通过流量控制设备控制进入到原液桶与混肥桶中的水量,进而可以对施肥量进行控制。水肥数据检测装置将可以确定混肥桶中肥料的浓度,通过控制器和流量控制设备控制第二进水管道的进水量可以实现调配适合不同作物的水肥浓度。

    一种行距可调自走式辣椒联合收获机

    公开(公告)号:CN11869670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1092021.0

    申请日:2024-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距可调自走式辣椒联合收获机,包括驱动底盘、收获台、二次摘果装置、筛选装置和集料系统;驱动底盘带动整个收获机行走前进,收获台安装在驱动底盘前端,可自动进行行距调整,采用螺旋收获对辊进行对行收获,极大的降低了收获时对辣椒的损伤,通过二次摘果装置可对收获后的带有枝叶的辣椒进行二次摘果,筛选装置对杂质和辣椒进行分离,筛选出的较大枝叶可在集杂箱进行收集二次生产,最终通过设计的集料装置对干净的辣椒进行收集,同时收获过程中可进行不间断装袋作业,采用电控开关配合人力进行装袋,可持续进行收获作业,节约时间成本,大大提高了效率。

    一种气吸式大蒜对齐切根切秧一体联合收获机

    公开(公告)号:CN110881303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1911323692.2

    申请日:2019-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农业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吸式大蒜对齐切根切秧一体联合收获机,其包括:机体、转辊、气缸、振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盒和控制器,所述机体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八个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八个旋转辊,八个所述旋转辊上固定连接有八个传动带,所述机体的内部另一侧开设的矩形凹槽底端开设有两个排料口,所述机体的一侧固定安装四个所述转辊,四个所述转辊的一侧均分别固定连接有八个送料杆。该气吸式大蒜对齐切根切秧一体联合收获机,能够通过气吸翻转实现同时切秧、切根,并去除蒜须,切除效果更好,不需要在进行后续的人工切除,省时省力。

    一种大籽粒种子气流排种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1170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11217.X

    申请日:2024-0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籽粒种子气流排种装置及方法,涉及播种设备领域,针对目前排种设备未适配大籽粒导致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通过在种气混合室和出口导管连通位置布置清种槽轮和增压导管,利用清种槽轮在裹挟气流和增压导管输出的辅助气流共同作用下的旋转来促进种气混合室内的排出,增压导管出口端接入出口导管位置形成负压,增大裹挟气流和出口导管入口位置的压差,提高大籽粒种子的排种流畅性,利用增压导管的辅助气流扰动清种槽轮,从而使清种槽轮扰动堵塞位置以使其松动,实现对堵塞位置的疏通。

    一种蔬菜移栽机气动回转式插夹联动取投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196315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0826409.3

    申请日:2022-0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蔬菜移栽机气动回转式插夹联动取投苗装置,包括机架、安装架III、横向滑接在安装架III上的滑块II以及驱动滑块II横向滑动的电缸,所述滑块II上设有多个取苗手,还包括驱动安装架III横移的取苗横移机构、驱动安装架III升降的取苗升降机构以及驱动安装架III水平旋转的取苗旋转机构,所述取苗手包括取苗手主体、两个取苗指夹以及驱动两个取苗指夹开合的指夹开闭气缸,所述取苗手主体的前端滑接有两个取苗针,本发明通过将整排取苗手由横排取苗状态变成纵排放苗状态,取苗手直接将蔬菜钵苗放到插播机构的插播器内,实现整排取苗手的定点、有序投苗;取苗手结构采用多连杆机械传动的方式,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可实现夹苗与插钵的联动作业。

    一种气力托勺滚筒式马铃薯播种机

    公开(公告)号:CN10871857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1810949042.8

    申请日:2018-08-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力托勺滚筒式马铃薯播种机,包括机架和气吸排种器,机架下方在气吸排种器的前方布置有开沟器总成,在气吸排种器的后方依次安装覆土圆盘总成和起垄装置总成,机架后侧下方两侧安装地轮总成。本发明通过气吸排种器上托勺和气力滚筒组合式取种方式,能实现马铃薯的高效高速播种,有效降低漏播率和重播率。

    大蒜勺式播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3796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1810347171.X

    申请日:2018-0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蒜勺式播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播种机构,还包括位于播种机构上方的补种机构,所述的补种机构包括上机架(11)和固定在上机架(11)且底面开设补种口(24)的上箱体(9),所述的上机架(11)上安装有补种链轮组件,所述的补种链轮组件设有从补种口(24)穿过上箱体(9)且间隔固定取种勺(5)的补种链(7),所述的上机架(11)在补种链轮组件一侧设有向下的引导通道I(6)。本发明可以检测是否漏播并及时补种,以降低大蒜的漏播率。

    一种工作时免弧度调头的垄作胡萝卜收获机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06746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1910361696.3

    申请日:2019-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时免弧度调头的垄作胡萝卜收获机及使用方法,其中收获机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收获架、动力装置和驾驶室,所述收获架上安装有夹持输送装置,还包括外圈与机架固接的回转支承,所述外圈的内侧设有沿周向分布的齿牙,所述收获架通过竖直回转轴与回转支承的内圈固接,收获架上还固设有回转驱动液压马达,所述回转驱动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固接有与所述齿牙啮合的齿轮。本发明通过设置回转支承,使收获架可以进行180°旋转,实现了一侧双向收获,节省转向调头换行的时间,操作更加简单,提高了胡萝卜机械化收获的效率;收获时果实先铺放在地表,紧接着胡萝卜缨覆盖在果实上,防止了风吹日晒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一种单行自走式大葱联合收获机

    公开(公告)号:CN109429667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1811447266.5

    申请日:2018-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行自走式大葱联合收获机,包括安装有动力系统的底盘,以及安装在底盘总架上的挖掘装置和夹持输送装置,所述底盘总架上还安装有位于夹持输送装置出料端的收集卸料装置,所述挖掘装置包括与底盘总架铰接的挖掘支撑架,以及与挖掘支撑架固接的挖掘铲,挖掘支撑架与底盘总架之间还通过提升液压缸连接。本发明可一次性完成单行大葱的挖掘、抖土、夹持输送、收集和成堆铺放,可以满足多种大葱收获要求;抖土装置和清杂装置完成了大葱的两次去土处理,大葱净土率较高;夹持输送装置实现了大葱的柔性夹持,无损输送;收集卸料装置对大葱进行分堆铺放,便于人工打捆收集,(56)对比文件CN 206260290 U,2017.06.20CN 207321900 U,2018.05.08GB 1016753 A,1966.01.12GB 201016419 D0,2010.11.10JP 2000078926 A,2000.03.21JP 2002218808 A,2002.08.06JP 2018102279 A,2018.07.05JP H07213129 A,1995.08.15JP H11220917 A,1999.08.17KR 100912925 B1,2009.08.20KR 20160014950 A,2016.02.12KR 20160014952 A,2016.02.12CN 209201524 U,2019.08.06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