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脂质体包埋-金属框架共固定转氨酶的方法及共固定化转氨酶

    公开(公告)号:CN11802828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64988.3

    申请日:2024-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脂质体包埋‑金属框架共固定转氨酶的方法,具体是以卵磷脂和胆固醇制备脂质体,以咪唑和乙酸锌制备金属框架,并将转氨酶液与辅酶PLP共同包埋于脂质体中再固定化于金属框架中,制得固定化转氨酶。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共固定化转氨酶及其在催化制备西他列汀中的应用。利用本方法对转氨酶进行固定化不仅可保留游离转氨酶的活性,且有效提高酶的稳定性,可实现催化剂的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生物法合成西他列汀的工业化成本。

    一种重组羰基还原酶及其突变体、编码基因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08953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27786.1

    申请日:2023-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羰基还原酶及其突变体,编码基因,含有该酶及突变体基因的重组载体以及基因工程菌和应用。所述突变体是由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第138位、第193位进行单突变或多点联合突变获得。本发明提供的重组羰基还原酶及其突变体具有较广底物谱,对手性醇医药中间体的合成均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含有该酶及突变体基因的基因工程菌催化活性高、酶表达量高,易于发酵制备,可用于多种手性醇药物的酶法催化制备,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的突出优势,具备良好的开发与应用价值,为药物绿色生物制造提供了关键的核心酶催化剂。

    一种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及其突变体、编码基因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1880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65551.5

    申请日:2023-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及突变体、编码基因,含有编码基因的载体、基因工程菌,以及其在微生物催化制备酮基泛解酸内酯/D‑泛解酸内酯中的应用。所述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源自Rhodococcus hoagii,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其经密码子优化后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发明转化所需的三种酶可在一种重组菌中同时高效表达,所述重组菌可大量培养,不需经过细胞破碎、冷冻干燥等处理过程,成本较低且操作简便,可建立一个高效、低成本、易于工业化放大生产的生物酶法合成工艺。本发明将中间产物酮泛解酸内酯KPL转化为DPL的过程中利用辅酶再生体系,通过将NADP+转化为NADPH,使得NADPH在体系中浓度相对稳定,转化能够高效进行。本方法具有专一性强、产物光学纯度高、有效控制KPL水解等优点,采用本方法制备DPL,添加LPL 200mM,36小时转化率达96.4%且没有KPL水解。

    一种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编码基因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786295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35122.3

    申请日:2023-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编码基因,含有编码基因的载体、基因工程菌,以及其在微生物催化制备酮基泛解酸内酯中的应用。所述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基因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挖掘的源自Pseudonocardia sp.73‑21的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具有严格的L‑立体选择性,本发明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表达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避免了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异源表达容易形成大量包涵体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在生物催化制备酮基泛解酸内酯/D‑泛解酸内酯中具有应用价值。

    重组R-ω-转氨酶、突变体及在不对称合成西他列汀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951706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910871261.3

    申请日:2019-0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重组R‑ω‑转氨酶及其高活力突变体在催化西他列汀前体酮不对称合成西他列汀中的应用。所述重组R‑ω‑转氨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1所示,其突变体是将SEQ ID: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60、113、178、233、146、214或186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进行单位点突变或多位点突变获得的。本发明提供了具有高活性、高立体选择性的新型R‑ω‑TA突变体,对于实现西他列汀生物催化制备技术的自主化、国产化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改变目前不对称合成西他列汀过程中出现的酶源单一的技术垄断局面。

    羰基还原酶-辅酶NADP+共固定化酶及其制备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423741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910642229.8

    申请日:2019-0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羰基还原酶‑辅酶NADP+共固定化酶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他汀类药物中间体(3R,5S)‑6‑氯‑3,5‑二羟基己酸叔丁酯合成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作用机理为:氨基树脂被戊二醛活化,使其表面带有醛基的功能基团,羰基还原酶与辅酶进一步分别于其表面的醛基共价结合。本发明采用SCR‑NADP+@LX‑1000HAA为催化剂,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有机溶剂耐受性好,可多次重复利用,并且反应过程中无需外源添加昂贵的辅酶,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本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产品产率与纯度高,在他汀手性中间体的工业化生产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