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12241A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810100110.X
申请日:2008-05-22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5 , H01M2/266 , H01M10/0413 , H01M10/0463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二次电池及安装有该二次电池的车辆。本公开讨论了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的二次电池以及被构造成安装有该二次电池的车辆。该二次电池包括以下电极构造体:在具有电绝缘性的基体材料层的一个侧面形成阴极,在基体材料层的另一侧面形成阳极。在将电解质层置于多个电极构造体的两两之间使得相邻的电极构造体的阴极和阳极位于电解质层的相反侧上的状态下堆叠多个电极构造体。
-
公开(公告)号:CN100426561C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03814310.0
申请日:2003-04-15
Applicant: 能源系统欧洲控股公司
IPC: H01M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6 , H01M2/28 , H01M10/12 , H01M10/128 , Y10T29/49108
Abstract: 一种制造电池的方法,包括初始的是为电池提供具有交替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的电池单元的步骤,其中每个极板被电绝缘的隔板层分开。每个正极板和负极板包括从其相邻上部延伸出的突出突舌,所述正极板的突出突舌大体对齐,负极板的突出突舌大体对齐。接下来,该方法包括将导电连接带附接到正极板和负极板的突出突舌上。然后,该方法包括将覆盖层材料施加到正连接带上,使覆盖层材料分散开并滴到突出突舌的暴露部分和正极板、负极板以及隔板材料的相邻上部上。使覆盖层材料硬化以提供附接在突出突舌和正极板、负极板以及隔板材料的相邻上部上的覆盖层。
-
公开(公告)号:CN101026250A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申请号:CN200710084162.8
申请日:2007-02-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5 , B60L11/007 , B60L11/123 , B60L11/185 , B60L11/1877 , B60L11/1879 , B60L2200/12 , H01M2/22 , H01M2/263 , H01M2/266 , H01M2/30 , H01M10/0436 , Y02E60/122 , Y02T10/6217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02T10/7072 , Y02T10/7077 , Y02T10/7088 , Y02T90/121 , Y02T90/128 , Y02T9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通过落下等施加冲击时的内部短路得到抑制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电池组和汽车。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具备:具有包含正极集电体的正极、和包含负极集电体的负极的扁平状的电极组(1);容纳有上述电极组(1),并在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封口部分的外壳部件(2);正极端子(15),其一端与上述正极集电体电连接,另一端从该连接部分先向接近所述电极组的方向导出,然后向远离所述电极组方向弯曲而转换方向,通过上述封口部分而引出到外部;和负极端子(16),其一端与上述负极集电体电连接,并且另一端从该连接部分先向接近所述电极组的方向导出,然后向远离所述电极组方向弯曲而转换方向,通过上述封口部分而引出到外部;其中上述正极端子(15)满足下述(1)式,上述负极端子(16)满足下述(2)式,t2×W2≥0.25Sp(1),t3×W3≥0.25Sn(2)。
-
公开(公告)号:CN100334769C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申请号:CN200510002032.6
申请日:2005-01-12
Applicant: 日本无公害电池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6 , H01M2/22 , H01M2/263 , H01M4/661 , H01M10/04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以防止旋回型电池组(7)中的活性物质从正极板(2)脱落的装置为例,该隔膜(3)的负极侧向该电池组(7)的中心方向弯折,而且在具有可挠性基体的负极板(2)的负极侧端面的一部分上,具有活性物质几乎不存在的电极端部(4’),该电极端部(4’)的至少一部分从弯折的该活性物质(3)露出,该电极端部(4’)的露出部分,通过负极侧集电板(6)、或直接与电池端子或电槽(8)电连接,构成电池组(7)。由此能够防止由活性物质从电极板的脱落而引起的短路,且能够确保电极板与电极端子的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1023541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580031803.2
申请日:2005-09-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47 , H01M2/0237 , H01M2/0262 , H01M2/0285 , H01M2/20 , H01M2/266 , H01M2/30 , H01M2/305 , H01M10/0413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10/345 , Y02T10/7011 , Y10T29/4911
Abstract: 一种密封型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该电池具有从发电元件到电池外部端子减小的电阻而且具有容纳发电元件的大空间。密封型电池100包括具有交替设置的阳极板121和阴极板123的发电元件120,每个阳极板具有阳极活性材料层,每个阴极板具有阴极活性材料层。将发电元件120配置成使阴极板123的阴极引线部分123r在预定方向上延伸。另外,密封型电池100含有容纳发电元件120的电池盒110。电池盒110具有阴极盒部件115,其由导电材料制成并用作其上连接有阴极引线部分123r的负集电板。
-
公开(公告)号:CN1320682C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02107209.4
申请日:2002-03-08
Applicant: 居永明
Inventor: 居永明
IPC: H01M10/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2/12 , H01M2/266 , H01M2/30 , H01M4/13 , H01M4/661 , H01M10/0585
Abstract: 一种可反复充放电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每个单体电池由盖板、负极极柱、安全阀、正极极柱、电解液、外壳组成,正极极柱与正极相连接,负极极柱则与负极相连接;正极选用一定厚度的铝箔,两面均匀涂布正极活性物质,负极选用一定厚度的铜箔,两面均匀涂布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内本体是由正负极片组即正极片、负极片与隔膜共同构成具有盘状结构的电极集合体;正极或负极的极片形式均为带有大叶单极耳或间距不等的大叶多极耳的形状狭长的展成片,并通过集电夹板导出电流至极柱;正极有一个或若干个极柱,负极有一个或若干个极柱。
-
公开(公告)号:CN1254871C
公开(公告)日:2006-05-03
申请号:CN02815350.2
申请日:2002-08-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4 , H01M2/021 , H01M2/0217 , H01M2/0242 , H01M2/06 , H01M2/266 , H01M6/42
Abstract: 一种矩形密闭式电池,包括:通过隔壁(5)将多个长方体状的电池槽(4)连接而成的矩形电池槽(3);极板群(8);与极板群(8)的两侧的导线部结合的集电体(10),在各电池槽(4)内收容有与集电体(10)结合的极板群(8),在矩形电池槽(3)的至少一侧壁(20)的各隔壁(5)配设位置上,与两侧的电池槽(4)面对地设置开口(21),将配设在开口21内的导电性连接构件(23)与位于隔壁(5)的两侧的集电体(10、10)进行连接,可缩短极板群(8、8)间的通电路径,减少内部电阻,因而可减小每个单电池(2)的内部电阻,同时可使极板群(8)的整体均等地、充分地发挥能力,从而实现高输出化。
-
公开(公告)号:CN1702901A
公开(公告)日:2005-11-30
申请号:CN200510002032.6
申请日:2005-01-12
Applicant: 日本无公害电池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6 , H01M2/22 , H01M2/263 , H01M4/661 , H01M10/04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以防止旋回型电池组(7)中的活性物质从正极板(2)脱落的装置为例,该隔膜(3)的负极侧向该电池组(7)的中心方向弯折,而且在具有可挠性基体的负极板(2)的负极侧端面的一部分上,具有活性物质几乎不存在的电极端部(4’),该电极端部(4’)的至少一部分从弯折的该活性物质(3)露出,该电极端部(4’)的露出部分,通过负极侧集电板(6)、或直接与电池端子或电槽(8)电连接,构成电池组(7)。由此能够防止由活性物质从电极板的脱落而引起的短路,且能够确保电极板与电极端子的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214475C
公开(公告)日:2005-08-10
申请号:CN00136421.9
申请日:2000-12-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6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4 , Y10T29/531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的制造方法及装置,在用电子束焊接电极组与集电板的制造工序中,能不提高设备费,缩短节拍,以低成本批量生产。其方法是,隔着隔膜将正极板与负极板叠层形成电极组,用电子束将集电板焊接在电极组的侧面边缘上而构成电池,在这样的电池制造方法中,在电极板烘干工序1烘干电极板之后,在装配架工序2形成电极组,将电极组通过真空度依序升高的多级预备室3、9~11提供给真空度高,设置电子束照射手段的加工室13进行电子束焊接,焊接了集电板之后的电极组通过取出室14取出。
-
公开(公告)号:CN1617370A
公开(公告)日:2005-05-18
申请号:CN200410092724.X
申请日:2000-09-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 , H01M2/266 , H01M10/0413 , Y10T29/10 , Y10T29/49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将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着绝缘层层叠,至少将一极板群的一侧边缘焊接在集电板上,其特征在于,将集电板向极板群的一侧边缘压接,对集电板的与极板群的压接面的反面沿着极板群层叠方向用非接触型热源在多条线上进行直线加热。在将集电板压接于极板群的一侧边缘的状态下,从该集电板的背面以非接触型热源进行加热,通过这样可以高速进行焊接,而且不使其他部分受到热的不利影响,又因为是沿着各极板的层叠方向在多条线上进行焊接,可以将各极板分别牢固地在多处与集电板接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