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台架数据校验方法及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6430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65467.7

    申请日:2024-04-18

    IPC分类号: G06F18/22 G06F18/10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台架数据校验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发动机台架的数据;甄别所述发动机台架的数据的有效性;所述甄别所述发动机台架的数据的有效性包括,对所述发动机台架数据进行单项校验分析、横向校验分析和纵向校验分析;输出所述单项校验分析、横向校验分析和纵向校验分析的结果并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输出,修正或引用所述发动机台架的数据。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单项校验分析,过滤不可信的数据,使发动机台架数据更符合实际的车辆工况状态,提高数据精确性的可信度。通过横向校验分析,纵向校验分析,利用经验数据对当前数据进行甄别,拓展了数据的参照对象,提高了数据精确性的可信度。

    发动机舱的热风回流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98315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16582.1

    申请日:2023-01-06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动机舱的热风回流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工况下车辆发动机舱的仿真数据和试验数据;仿真数据包括中冷器的正面投影面积、散热器的正面投影面积、中冷器的进风量和散热器前端的实际温度,试验数据包括中冷器的散热量;根据中冷器的散热量和进风量,确定中冷器的温升;根据中冷器的正面投影面积、散热器的正面投影面积和中冷器的温升,确定中冷器的温升所对应的等效温升;根据中冷器的等效温升和环境温度,确定散热器前端的理论温度;基于实际温度与理论温度的差值,获得热风回流温度。采用本方法能够定量地评估发动机舱的热风回流现象对散热部件前端的进风温度的影响程度。

    一种中冷器总成及车辆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11280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642087.8

    申请日:2020-07-06

    IPC分类号: F02B29/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中冷器总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冷器总成及车辆,中冷器总成,包括:中冷器本体,其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分别用于向所述中冷器本体输送气体和排出所述中冷器本体内的气体;导水管,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中冷器本体的底部,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排气管,所述导水管用于排出所述中冷器本体底部内的积水。该中冷器总成可以实现自动排水功能,而且该中冷器总成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简单、可靠,不需要增加与大气连通的手动/自动排水阀,不会有因排水阀失效导致的发动机动力损失的故障产生;而且也不需要因装配排水阀而额外增加的维护保养项目;再者该中冷器总成的成本较低。

    一种中冷器流热固耦合数值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69667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65440.9

    申请日:2020-08-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公开一种中冷器流热固耦合数值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中冷器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建立中冷器的计算域,对简化处理后的中冷器模型及其计算域进行面网格划分,固体物理模型选择应力场计算,流体物理模型选择温度场计算,进行温度场计算,温度场稳定后,关闭温度场计算,激活应力场计算,直至应力场残差稳定,根据计算得到的温度分布和中冷器各点应力分布判断中冷器可靠性。本发明提供的中冷器流热固耦合数值仿真方法,解决了中冷器温度场计算精度问题,使得中冷器表面温度分布更加接近实际,避免了利用经验数值修正带来的误差,为中冷器热应力仿真提供了精确数值,提高了应力仿真结果的精确性。

    车架的总成悬臂件位置布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19443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43257.0

    申请日:2024-03-25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架的总成悬臂件位置布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据预先构建的车架纵梁剪力计算模型、车架纵梁弯矩计算模型以及预先构建的车架纵梁截面模型,确定车架纵梁截面模型对应的车架纵梁的弯曲应力值;确定车架纵梁的预设位置在承载总成悬臂件时的切应力值;根据弯曲应力值和切应力值,对预设位置的强度进行评估,得到强度评估结果;能够准确的判断大重量总成悬臂件的位置布置是否合理,进而规避不合理大重量总成悬臂件位置布置所带来的车架失效风险。根据强度评估结果确定车架的总成悬臂件位置布置方案,能够高效的对大重量总成悬臂件的位置进行合理布置,提高车架的设计效率。